选择题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答案】B
【解析】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答案为B。
选择题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四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13.44 cm、13.44cm,13.6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 B. 13.45 cm
C. 13.46 cm D. 13.49 c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多测量取平均值(把错误数据除去)可以减小误差。结果应四舍五入与记录的数据有效数字相同。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13.46 cm+13.44 cm+13.44cm)/3=13.45 cm.故选B
选择题
下列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A. 5.5m B. 3.5m C. 2.0m D. 1.5m
【答案】B
【解析】
试题一般情况下,一间房屋的高度是3m,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大约是3m。
选择题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长度的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km、 m、dm、cm、mm、μm、nm;1km="1000" m,1μm=10-6m,1nm=10-9m,1 mm=10-3m。1.76×109nm=1.76m。故选A
选择题
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静止的 B. 由东向西运动
C. 由西向东运动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物理学中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位置发生变化,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该同学与汽车的位置发生变化,且同
学在汽车的东方距离越来越远,故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由西向东运动,答案选C。
选择题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 “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
【答案】D
【解析】
选择题
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 )
A.9:8 B.8:9 C.2:1 D.1: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所用时间的求比问题,一般先到时间的公式,然后把时间公式进行求比,最后代入路程和速度的比例关系,得出答案.
解:∵v=
∴t=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8:9;
故选B.
选择题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由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所以A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B错;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C正确;质子和中子也不是最小的微粒,还有比它更小的粒子,比如夸克,所以D正确;应选B。
选择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骑自行车,其运动情况如下,运动最快的则是( )
A.甲车速度是1.5km/h  B.乙车1min内通过6km
C.丙车在10s内通过150m D.一样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甲车速度是1.5km/h=0.428m/s;y2002dj
B.乙车1min内通过6km,速度是v=s/t=6000m/60s=100m/s;
C.丙车在10s内通过150m ,速度是v=s/t=150m/10s=15m/s;
故选B。
刘特良选择题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不变,沿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A图,路程与时间的变化不成正比,不正确;
B图,路程与时间成反比,不正确;
C图,随时间的延长,速度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正确;
missing you gdD图,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A. 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 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在频闪照片中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由图知道,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所以做的是变速运动;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由图可知,甲乙两个人都在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选D。
选择题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解析】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B错误.
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
D、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消除的,故D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 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试题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电灯发光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给蓄电池充电 D. 电动机工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能量的转化时,看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了,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小了,进而判断出能量的转化过程。
A、电灯发光,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给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不符合题意;国外dj舞曲
D、电动机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可知物体的( )
A.时间与路程成反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成都歌词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速度的大小与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故选D
填空题
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是8________;
(2)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________;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 ________;
【答案】dm mm cm
【解析】
估测中学生的身高,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根据生活实际估测乒乓球的直径。
(1)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
(2)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40mm;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cm。
陶喆徒弟
填空题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答案】1mm2.59
【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值读数时,不是从零刻线量起,应把所读长度减去起始的刻度。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刻度尺从3.00cm处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5.29-3.00=2.59cm。
填空题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①________;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________;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语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交流。
【答案】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解析】
试题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及顺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填空题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运动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前一句中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 河岸 竹排或竹排上乘客
【解析】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两岸的河岸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1). 河岸 (2). 竹排或竹排上乘客
填空题
物理学中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前100m的平均速度为1m/s,后100m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在200m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答案】运动快慢1.6
【解析】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前后100m的时间,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200m内的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前100m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