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特和功能分析
作者:洪燕
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9花儿乐队 穷开心mv
        【内容摘要】音乐剧《中国蝴蝶》是为武秀之教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量身定做的探索性实践剧目,是河南省首部原创音乐剧。文章对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创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艺术特,对今后原创音乐剧创作给予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剧 我最亲爱的 张惠妹中国蝴蝶 音乐特
        音乐剧《中国蝴蝶》是根据古代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四幕爱情悲喜音乐剧。1999年在河南郑州艺术宫首演,其后进行多次改版,2008年在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因其在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上均达到一定高度,因此,被纳入黑毛衣歌词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计划。2009—2012年,音乐剧《中国蝴蝶》连续4年在河南省内各高校巡回演出。剧中既有优美清新、朗朗上口的抒情性旋律,又有描写戏剧矛盾、紧张激烈的对抗性乐句,音乐形象鲜明。该剧的成功引发了笔者对其音乐创作的关注和思考。
        一、《中国蝴蝶》音乐的创作特
        (一)蝶双飞主题贯穿全剧
        蝴蝶可以说是梁祝的象征。在开场序曲中用双簧管奏出蝶双飞onlylonely”主题(谱例王小宝的前妻老婆图片1)。该主题建立在g小调上,是由一个五声性旋律蝴蝶动机发展而成,旋律清新、脱俗,旋律线呈波浪起伏状,形象地描绘出蝴蝶双飞的情景。作为贯穿全剧动机出现的序曲,在第一幕蝴蝶编歌《双飞蝶》、第二幕《芳心坚如铁》、第三幕梁山伯与祝英台重唱《蝶双飞》、第四幕终曲合唱《双飞蝶》中,做到了首尾呼应,起到了统一全曲的作用。
        谱例1:《序曲》
        (二)民族调式与大小调式综合渗透运用
        第一幕《春之舞》中梁、祝主仆第一次相遇在草桥时的唱段(谱例2),(1—7小节)有一个下行的BAGED音列,符合五声性调式的特点,没有偏音,为G宫调式。而后,随着乐曲的进行,调式扩展,出现大小调渗透的痕迹,C音的出现,在这里并不像是五声调式的偏音,更像是大调式中的下属音,对调式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调式变换到了G大调上,并以(VI—DD—V)的和声进行结束在G大调的属和弦上。间隔2小节后四
九唱段与梁山伯的唱段,再一次出现G宫调式与G大调的调式交替,随后的旋律中出现了#C音,调式发生改变,转到了D大调上,并以(V—I)的终止式结束。在银心的唱段中(谱例3),调式转回G大调,紧接着四九的唱段中,出现bBbEF音,调式转换到了g高校音乐剧小调上。在这一段音乐中,曲作者并没有把调式拘泥在民族调式体系或大小调调式体系中,而是以戏剧的发展为基础,将两者很好地融合、渗透。在音乐剧《中国蝴蝶》中的蝴蝶动机是一个五声性的旋律,由此动机发展而成的乐段,也都具有民族调式与大小调式渗透的特点,这也是曲作者对调式选用采取开放状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