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片《十面埋伏》中琵琶曲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摘要] 在这种西方音乐盛行的时代,中国电影更留意于细腻的表达手法,结合我们特有的音乐文化一纯净而深邃,这独有的特与中国的电影正是相得益彰。琵琶曲在中国电影当中的成功应用正说明了新一代导演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琵琶曲 电影音乐 民族元素
 
  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在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不断涌现的今天。中国电影人在这门艺术的探索中也不约而同地到了自己的风格一民族音乐,我们注意到:在这些风格各异的电影音乐中,琵琶曲的运用相当普遍,甚至张艺谋导演直接以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作为电影名字。因此,研究琵琶曲在当下中国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和作用,对于研究传统民乐与电影音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东汉刘熙的《释名》就有记载:“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批,引手却日把。象其
音乐不断鼓时。困以为名也。”这里的“枇把”就是指琵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一切不平置于案上而报于怀中演奏的弹弦乐器都可以叫做琵琶,后来改为琴宇头,才写作“琵琶”。我们今天称作琵琶的梨形乐器,是由印度传至波斯。在南北朝时期又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在当时被称作“曲项琵琶”。琵琶的曲目相当丰富,据传唐代大诗人、也是琵琶演奏家的王维就创作过《郁轮袍》。唐代著名的琵琶曲,仅据唐诗所载。就有《霓裳羽衣》、《六么》、《凉州》《薄媚》、《甘州》等。清代华秋苹编辑的《琵琶谱》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共收录大曲3套。小曲62首。
  琵琶的表现力相当丰富,既可以表现铁马金戈、狂风暴雨般的磅礴气势,又可以表现小浦夜月、渔舟晚唱的淡远轻柔。所以琵琶曲目也就有文曲、武曲之分。文曲细腻柔和,武曲豪放雄健。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说:“文曲宜静,宜有余音;武曲宜威,宜雄壮。”文曲注重左手的吟、揉等技巧。武曲注重右手的滚、轮、双、扫等手法。“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实际上所指的也就是这两者演奏风格的不同。正是由于琵琶能通过变化多端的表达方式营造出不同氛围、不同气势的场景。在享誉海内外的武侠电影导演们所采用的电影配乐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琵琶曲作为电影配乐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