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音乐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其自学、互动、交流的教学新模式。课堂上,先用专题学习网的相关音乐资源《送别》引出作曲家黄自;再让学生将借助网络了解作曲家的情况,展示汇报自制的知识卡片;通过在线学习“雪情雪景”“雪语雪韵”初步感受《踏雪寻梅》歌词意境,体会歌曲风格,并通过文本对话,表达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在“落雪有声”中开展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形式的模唱、背唱和即兴创作,增加学唱歌曲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表现,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三、教学模式:
定向铺垫—反馈交流—情景导入—互动学习—创新表现
四、教学策略:
1.定向铺垫。
上课伊始,通过专题学习网链接到相关音乐资源《送别》的音乐动画,让学生欣赏感受歌曲艺术风格,并介绍词曲作者。
动画音乐网
2.反馈交流。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通过哪些方法收集了解到黄自生平的,展示介绍自己在课前制作的知识卡片内容,与同学一起分享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预习习惯。
3.情景导入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足,情感体验缺乏,雪在南方的少见与踏雪寻梅的深远优美意境是孩子们难于理解的。而网络技术可以弥补学生认知与体验的不足。因此,课堂上我们让学生以个体为主,打开在线学习“雪情雪景”“雪语雪韵”初步感受《踏雪寻梅》歌词意境,体会歌曲风格,并通过文本对话,交流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馈,讨论,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4.互动学习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学生在“雪情雪景”“雪语雪韵”初步感受,在歌曲教唱环节中,借助“落雪有声”的歌曲播放系统,开展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形式的模唱、背唱,增加学唱歌曲的自主性,趣味性,提高了学唱歌曲的乐趣,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创新表现
学会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一环节,教师演示用不同
的力度、速度、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评议、感受,并试着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乐来表现歌曲的某个句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六、教学准备:
网络学习室、专题学习网、钢琴等。
学生搜集有关黄自的资料,制作知识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轻松入网——欣赏《送别》:
要求:只限进入雪专题学习网的相关音乐资源,打开歌曲《送别》的音乐动画画面欣赏。
方法:用心欣赏,倾心聆听。
(二)铺垫无痕――歌曲背景: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大家都收集了一些有关黄自的一些资料,下面请各组的代表分别汇报一下。(教师打开黄自生平的相关链接)黄自是江苏人,从小喜欢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后来到美国留学,学习了西洋音乐理论、作曲技法等。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工作。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静心感受――词韵曲风: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教师朗诵歌词,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打开“雪情雪景”“雪语雪韵”)叙述情景,欣赏国画《踏雪寻梅图》。
3.将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与感受在“在线交流”中与同学一起分享吧。
4.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5.为词选曲:聆听两首音乐:《绣红旗》、《踏雪寻梅》。,、提问:为什么这样选呢,(与歌词意境吻合)
6.引出课题。
四、互动学习――快乐歌唱:
1.打开“落雪有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欣赏原唱,教师范唱。
2.借助歌曲播放系统,教师范唱,学生模唱。
3.或独自或分组使用播放系统,进行模唱,背唱。
五、激情抒发――唤起创作:
1.歌曲处理:出示“响叮当”一句的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请学生任意选择歌曲中的一句进行处理,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请学生讲讲处理方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处理,表现什么形象、情景, 3.激情表演:用自己觉得合适的处理方式演唱歌曲。
4.评价创作:说出你对同学演唱的评价与感受。
六、在线交流――点滴收获: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了黄自先生的几首音乐作品,对黄自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你对今天的学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得,让我们一起来在线交流,说说今天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