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与人常:电影《柳如是》的文化思考
作者:刘红娟
来源:《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20
        2012年上演万茜主演的电影《柳如是》,被称为是一部充满纪录片精神的剧情电影。即使离首演已过五年,今天重新翻看,仍然有一种久违的优美感扑面而来。这种久违的美感,不仅仅是因为该影片拍出了江南水乡的清雅空灵,恍若置身江南,回到文风鼎盛的晚明时代;更是当下层出不穷、喧嚣浮华的所谓大片中难得的清新文艺之作。该影片没有华美的大制作大炒作,但在同题材的文学、戏剧、电影等不同门类的书写中,即使是今天,在我看来,它仍耐人回味、堪称经典。这部古装爱情剧,以秦淮一代名妓柳如是为题,铺排一段历史风云,探索中国士人在易代之际的思想裂变,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话语理路,从世俗生活的庸常中发现人的真心真情,拍出了这一题材的三感三气三感,就是时代感、人生感和美感。三气,则是正气、才气和大气。
        一、柳如是题材现象
        借烟花女子与士人情缘来谈论政治,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传统。自明清易代以来,柳魂断秦淮主题曲
如是与钱谦益的姻缘与离合就是一个焦点问题,且实质上成为知识分子思想反思的隐喻行为。事实也是如此。明清之际秦淮八艳与风流名士之间的感情纠葛,尤其是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姻缘离合,历来就是许多学者、文人、作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以柳如是为题材的小说体传记众多,有石楠的《寒柳——柳如是传》、卞敏的《柳如是新传》等不下10种;以钱、柳为题材的影视、戏剧作品大概有6种:朱建新、周小兵联合执导2002年首播的30集电视剧《魂断秦淮》、孙树培导演2004年首播的22集电视剧《秦淮悲歌》,香港邱木棋执导1992年上演的电影《历代名妓:悲落叶之柳如是》、2012年万茜主演的电影《柳如是》,广州话剧团排演的话剧《白门柳》、梅花奖得主李仙花主演的汉剧《白门柳》。钱、柳题材的不同书写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寅各的《柳如是外传》和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