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的笙音
作者:
来源:《音乐爱好者》2015年第04
        2015319日,吴彤在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举办了题为笙音Song of the Sheng)的音乐会并在音乐会前举办了相关主题的讲座。讲座回顾了吴彤与笙的渊源,介绍了笙的传统文化。音乐会上,吴彤首演了受吴冠中绘画启发而创作的作品《远山》(Distant Mountain)以及其他一些传统的和新的作品。在此之前,吴彤也在中国的一席论坛上做了同一主题的演讲,从自己与笙的渊源讲起,深入浅出地道出了笙这件中国最古老乐器之一的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历史和传说。我曾于2013年在纽约给吴彤做过专访(《音乐爱好者》201311月刊)。作为马友友丝绸之路乐团的成员,当时的吴彤刚结束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看过那篇文章的读者想必对吴彤的音乐人生已有所了解,那次采访时,吴彤就提出是否可以再做一个采访,就讲讲笙这件乐器……
        作为笙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吴彤对笙无疑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笙陪伴着他走过了每个春夏秋冬,他对这件乐器的感情也经历了从小时候的抵触到现在的懂得、珍惜和热爱。
        本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源自吴彤在一席论坛的演讲以及我在纽约就笙对吴彤做的第二次采访。
        笙是家族使命
音乐人生        我出生成长在一个民族管乐世家,我们家从事制作和演奏笙这件乐器已将近一百年,我是家里的第四代。
        五岁的时候,我拿到了第一把笙,是我爷爷制作的,第二把笙是我父亲制作的。出生、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一大好处是我在乐器上好像没花过钱,但不好的地方是,我天生就注定要为这件乐器付出心血。
        小时候,我非常痛恨这件乐器。父亲上班,母亲也不在家的时候,父亲就会留下十盘录音带和一个砖头录音机。只要我放学回到家,就要把录音带放到录音机里面,摁下录音键。如果我不练琴,父亲回来一检查录音带就知道,然后就是非常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