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高德耶和近代云南军歌
姻尹仑
一、乔治·高德耶的一生
1872年6月30日,乔治·高德耶在布尔格·瓦朗斯(Bourg-les-Valence)出生,他的一生从事了两个职业:军人和教师。他首先在里昂的第九十九步兵团入伍参军,随后又在法国外籍军团服役了10年。
乔治·高德耶于1898年到达了印度支那,也就是今天的越南。1900年,他在东京(越南北部一地区的旧称)附近一个小的边境地区的海关部门做税务员,专门负责打击走私活动。在河内学习了几年的汉语和中国文学以后,乔治·高德耶于1908年被借调到法国驻中国云南府(昆明)的领事馆,担任安南(越南)语翻译和教授。1909年5月20日,乔治·高德耶创办了云南府中法学校,担任云南府中法学校首任校长,直至1927年。中法学校受法国驻云南府领事馆直接领导和监督,经费由法国政府拨给。学校校址最初设在昆明市华山西路利昆巷的金蝉寺内,1925年学校遭火灾迁到了昆明市临江里173号。
在这一期间,乔治·高德耶还分别于1911年至1913年在云南府中学教授法语,1914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教授法语,1919年至1926年他又在新成立的东陆大学,即后来的云南大学担任法国文学教授。1908年至1926年,乔治·高德耶还担任云南府法语联盟委员会的秘书。
乔治·高德耶对中国,特别是云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对云南地方文化和方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云南期间,他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和专著,比较有代表性除了本文即将提到的《云南府博物馆》和《增补云南府博物馆》两篇论文以外,还有专著《云南穆斯林》、专著《云南民间文化》、论文《对汉语书面和口语表达意义的阐释》、论文《对“云南方言要素”一文的评述》等。乔治·高德耶还在中法学校设立中法文翻译室,有三名专职翻译人员,先后把《滇南本草》《云南通志》《南诏野史》、云南各县县志及游记等翻译成了法文。翻译室还为法国驻云南府领事馆翻译报刊,选编云南历史、地理资源的相关材料,翻译中国小说等。同时,翻译室也收集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地理、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翻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出版。
乔治·高德耶对云南的研究著述颇丰,但却于1927年突然离开云南府,返回河内,至此以后直至他逝世再未返回中国,遗憾地中断了他对云南的研究。关于乔治·高德耶突然离开云南的原因,法文相关文献中并未详细记载,经过笔者的不断查阅,终于从中文文献的记载中查到了蛛丝马迹,原来乔治·高德耶在担任中法学校校长后期时,曾经对一个中国教员打了一记耳光,引起学生公愤,学生进而罢课示威
游行,要求将学校收回自办。法国外交部驻云南交涉员公署见事态扩大,遂将乔治·高德耶调回河内。回到越南后,乔治·高德耶被任命为河内法院的首席翻译官,并在1927年至1934年期间,受聘为河内大学安南文学与语言的教授。1926年,他成为法国远东学院的成员。乔治·高德耶还是法国殖民地科学院的成员,并于1936年6月17日被选为该院院士。
由于其在公共教育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乔治·高德耶获得了法国骑士军团荣誉勋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 et Officier),此外他还被授予安南的龙勋章和柬埔寨的王室勋章。1936年8月25日,乔治·高德耶在巴黎逝世,享年54岁。
二、乔治·高德耶笔下的云南军事歌曲
也许是由于乔治·高德耶曾经在法国陆军和外籍军团从军服役的原因,他对当时云南以及中国军队的军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任教的一年多时间里,乔治·高德耶首次接触到了包括云南陆军讲武堂校歌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当时的军歌,在随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开始有意识地专门从云南军队中收集军歌,并翻译成法文。
(一)军事歌曲的分类和内容
在乔治·高德耶所著的《云南民间文化》一书中,共收藏和记录了44首军歌,这些歌曲在今天的中国大
多遗失了,乔治·高德耶的记录虽然没有中文原文和歌曲曲调,但从法文译本的文字中仍然可以感受到百年前发动辛亥重九起义和护
国运动的云南军人所具有的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救国理想。
这44首军歌按照内容和时代大致可以分为10类:
1.清朝军歌。在44首军歌中,清朝的军歌只有一首,而且没有歌名,乔治·高德耶将其注释为“辛亥革命之前的旧军歌”。根据歌词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清末新军的军歌。由于年代久远和缺乏记录,清朝的军事歌曲流传至今非常罕见,因此这首歌显得尤为珍贵。
2.国歌和军歌。这一类别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歌》一首,《陆军军歌》和《海军军歌》各一首。
3.云南陆军讲武堂军歌。这一类别也只有一首,歌名叫《出发的教官》,乔治·高德耶在注释中明确注明这是讲武堂的军歌。
4.历史和英雄人物歌曲。包括《黄帝之歌》《文天祥之歌》、岳飞的《满江红》和《黄将军》四首,其中黄将军是歌颂牺牲在辛亥革命中的一位军人,具体名字已无法考证。
5.歌颂云南的歌曲。包括《云南之歌》和《云南是中国的堡垒》两首。这是至今可以查询到的最早的专门歌唱云南的歌曲。
6.革命和爱国主义歌曲。包括《菊花之歌》《黄种人》《长江之歌》《东亚新青年》《中国的独立和自由》《二十世纪》《中华万岁》《东方升起的太阳》《中国自然地理》《建立活力新社会》《共和国万岁》《革命》《爱国主义》《消灭北方的满洲》等十四首。革命和爱国主义歌曲的数量最多,反映了当时军人的精神风貌。
7.英雄主义歌曲。包括《英雄的剑和血》《忠诚和勇敢》《士兵的楷模》三首。
8.战场歌曲。包括《开赴战场的士兵》《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在乡间开进》《开赴战场的军队》《战斗》《远征安南》六首。
9.军队和军纪歌曲。包括《军队之歌》《从军歌》《靖国联军军歌》《国家军队》《志愿军之歌》《士兵训词》《唐继尧军队训词》等七首。其中《靖国联军军歌》和《唐继尧军队训词》的中文原文在中国已经遗失,法文译文则是第一次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
10.士兵生活歌曲。包括《母亲的叮嘱》《一个愿望》《我的战友》三首。百年前军人们的军旅生活依然充满了亲情、爱情和战友的友情,今天读起来依旧温馨。
(二)军事歌曲的分类和内容
通过乔治·高德耶记录的军事歌曲歌词,我们可以了解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国的历史变革和面临的各种危机,以及以军人为代表的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救国追求。同时,由于很多歌曲都已经在中国遗失,因此研究其法文译本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和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被遗忘和被忽略的史实。
1.云南的地方意识和国家认同。在歌颂云南的两首歌曲中,《云南之歌》体现出了当时云南人自我的地方意识,《云南是中国的堡垒》则反映了云南人的国家认同。
历史上,在大多数中国的典籍中对云南的描写可以用两个词概括:
“蛮荒”和“偏僻”,这些描述大都出自外地人,特别是中原人的笔下。辛亥革命以后,云南由闭塞的边陲之地转变成为了直接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交流的开放前沿,大量新思潮和新事物的涌入,使得当时云南人的地方意识逐渐觉醒,他们不再愿意接受中原人带有地域歧视的描述,而是开始歌颂自己的家乡,《云南之歌》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云南之歌》的第一和第二段歌词首先赞美了云南的江河
与雪山,奔流的金沙江和巍峨的玉龙雪山;歌词三、四和五段追述了云南悠久的历史和各个发展阶段,从六诏古国到汉唐再到明朝;歌词的第六段描绘了金马山和碧鸡山的秀丽、苍山和洱海的壮美,人杰地灵出现了无数英雄人物;歌词七、八两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宣扬了云南人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清朝的属国越南、老挝和缅甸先后成为了英法两国的殖民地,云南作为边疆省份,也成为了英法两国都试图扩张其势力并最终殖民的地方,但是这一企图并没有成功,这和云南人对中国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云南是中国的堡垒》这首歌恰恰反映了这一国家认同。歌词的一、二段讲述了云南平定了在四川和贵州的叛乱,发源于云南的江河流经了湖南和广东两省;三、四段形容云南地处高原,就像支撑天的墙柱;五、六段描述云南滇军的军事力量,是维持中国西南稳定的力量,其影响力覆盖安南甚至大海;第七段以中国
万岁、云南万岁而结尾。
2.清末编练新军与云南陆军十九镇。今天,晚清政府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腐败和昏聩,但是不能否认,当西方列强用炮打开了还是传统农耕社会的中国国门时,仍然有很多仁人志士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探索变革出路,力图用洋务、维新、新政和立宪等方式挽救中国,而尽量避免暴力革命所带来的流血和动乱。虽然上述努力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而失败了,但是仍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乔治·高德耶记录的这首清末新军的军事歌曲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歌曲的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在第二次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首都北京两次沦陷的耻辱;歌曲的第二部分写到祖国正在等待她的士兵为她牺牲,如果现在的军人不能改变过去,但至少可以避免将来祖国再蒙受耻辱;歌曲的第三部分鼓励军人要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牺牲来洗刷帝国遭受过的耻辱;歌曲的最后一部分指出西方列强像老虎和狼一样正在窥伺中国,军人要在消灭一切强盗,然后凯旋回来觐见我们的皇帝陛下。
这首歌是清末云南新军的军歌。编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军事现代化措施,对清朝加强国防建设意义重大,而地处边陲、直接面临英法列强威胁的云南,编练新军更显得紧迫。于是在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师),云南计划建立新军两镇,后因经费原因改为一镇。1908年,清廷派陆军统制崔祥奎来云南,命令当年编成一镇。云贵总督锡良把“督练处”改为“督练公所”,将云南陆军混成协扩编为镇,按全国陆军编制序列,为“陆军第十九镇”,统制崔祥奎,下辖三十七、三十八
两协,每协两标,每标3营,每营官兵536人,加上镇直属第十九炮兵标、马标、工程营、辎重营、机关营、陆军警察营、军乐队等,全镇官兵1.09万人。与此同时,全省巡防队也改为营制,共62个营,第十九镇与巡防营官兵总计约3.5万人。新军装备精良,1909年锡良调任东三省总督,沈秉堃护理云贵总督,当即购买德国克虏伯最新式步8000支、山炮54门、重机50挺,全部用来装备云南陆军第十九镇。在当时,云南新军有效地保卫了边疆领土不受英法列强的侵犯。
3.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师生之情。乔治·高德耶记载的这首名叫《出发的教官》的讲武堂军歌描述了学生们送别前往战场的教官,体现出讲武堂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这首军歌和现存的讲武堂校歌风格不同,讲武堂校歌是激昂和充满斗志的进行曲,而这首军歌则像是忧伤和不舍的小夜曲。它歌词是以学生的口吻来写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在狂风冷雨中,学生们送别前往战场、为国效力的教官,看着远处的高山,教官向学生们立下了永恒友谊的誓言,面对这一离别学生们和教官都非常伤心;第二部分讲述了教官临行前对学生们的叮咛和嘱咐,要勤奋学习、不要逃课,学生们则感谢教官多年来的教诲和教授的知识,使学生们在未来成为真正的男人;第三部分描绘了最后告别的场景,教官与学生们手牵着手,来到了一座非常远的桥,教官纵身上马远去,学生们期待他凯旋而归。
乔治·高德耶曾经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任教,从法国的文献记载上看,他是教授法语的老师,但是根据他曾经在法国陆军和外籍军团服役的历史,他会不会也教授军事科目呢?或者给讲武堂担任军事教育的顾问。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院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历史上不仅培育了诸如越南、朝鲜、韩
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外籍和华侨学生,也有法国、英国和日本的外籍教官和顾问在此任教,并开设了法语、英语和日语等外语课程,加上其中西合璧的学校建筑,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当时可以算作一所国际性的军事院校。
4.靖国护法战争。《靖国联军军歌》与其说是一首歌,不如说是靖国军的誓师词和讨伐北洋军的檄文。歌词分为三部分,其中一、二部分用了问句形式:第一部分指责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用伪总理的头衔成立了非法的内阁,废除总统想恢复满洲的清朝,段祺瑞是国家的叛徒。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共和国,爱国将领唐继尧是否应该出兵讨伐呢?第二部分赞扬靖国军的将士,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保护被压迫者,惩罚反叛者,不断在战场上击败段祺瑞的军队,这些把忠心和生命献给国家的勇士,怎么不令人尊重?第三部分结尾,号召广大靖国军将士坚定信心,在武昌和汉口会师,消灭国家的叛徒,并取得更大的胜利。
1917年7月,为了反对针对张勋复辟以及段祺瑞解散国会,并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唐继尧在云南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的靖国战争,任护法运动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18年,唐继尧被推为护法军总
裁之一,并把滇黔所部八军编成靖国军,号称“滇黔靖国联军”,并在昆明成立了“靖国联军总司令部”,唐继尧担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在当时,靖国战争和护国运动一样,都是云南人的骄傲,这从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作曲家冼星海和田汉夫人安娥为滇军60军所写的军歌中就可以看出: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崇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今天,在昆明还留有一些以“靖国”命名的地方和学校:靖国路、靖国大厦、靖国新村和靖国小学,记载着云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的“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
5.唐继尧的建军思想。和其他歌曲不一样,《唐继尧军队训词》这首军歌直接用了唐继尧的军队训话作为歌词,因此这不仅是歌曲的歌词,还对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历史的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全文翻译。这一军队训话的内容如下:“听我说,我的士兵们!养兵是为了保卫国家。如果士兵制造的混乱,将被判有罪。违反军法的将被视为盗匪对待。要全心全意忠诚地捍卫国家。生活在这个世上的男人,不会甘心做盗匪。你们是我的士兵,在入伍之前,你们是和平的居民。你们在家里还有父母亲和孩子;如果他们受到其他人的虐待,你们不感到愤怒吗?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产;如果有人将你们的家产偷盗,你们的心将会碎。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士兵的责任是保护人民,给他们食物。如果你抢夺,如果你给别人带来痛苦,你们就不再是个男人。如果你侥幸逃脱了军法的制裁,上天、大地、鬼神都不会放过你。
你们是士兵,你们必须知道你们的生命属于国家,你们的责任是保卫国家和人民,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未来是难以预料的,但是如果不努力工作你是不会成功的。如果你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做了有损军人荣誉的事情,你们所有人的荣誉都会受损。所以,我建议你们总是要认真观察监督你们的同事。军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服从上级
的命令,因为这样可以团结一个部队并取得胜利。如果相反,士兵们不服从上级的命令,他们将被击败;国家和他们的亲人将面临危险。你们见到上级时要主动致敬行礼。如果不这样,你们将会被别人耻笑,同时你们也丧失了军人的名誉。军事训练要严格,只有熟练军事技能才能战胜你的敌人。要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开赴战场的人才是英雄。而不是逃跑和苟且偷生,要在战场上带着荣誉而死。爱护和保管好你们的武器,以及你们的生命、你们的功勋和你们的荣誉。”
在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特别是在云南滇军的发展历程中,唐继尧有着特殊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护国运动时期,在滇军的基础上,唐继尧和蔡锷共同组建了护国军,并把这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革命军队发展成为护国三个军,以及后来成立的护国八个军。应该说成为护国军后的滇军就不在是一支云南地方军队,而是有着国家意识的中国军队。
其次,靖国战争时期,为了配合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但又不甘于受制于孙中山,唐继尧又把云南和贵
州的军队组建成为靖国军,开始时是滇黔靖国联军,后来又发展成为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唐继尧就任总司令。
第三,北伐战争期间,唐继尧在昆明召开川、滇、黔、粤、桂、鄂各军代表会议,宣布成立“建国联军”,组建建国军,共计十五个军,唐继尧就任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
从“护国军”到“靖国军”再到“建国军”,从“护国”到“靖国”再到“建国”,唐继尧有着自己的建军思想,并从中体现出了他独立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唐继尧不认为他指挥下的军队是一支地方部队,也不以地方实力派作为自己的最终定位,更不以“云南王”自居,他是一个有着全国意识和国家层面诉求的军人和政治家,这也是唐继尧和后来龙云、卢汉的本质区别。
6.云南军都督府的。《消灭北方的满洲》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云南军政府政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历史局限性。1911年10月30日昆明重九起义爆发后成立的军政府随即对外发布了《滇军政府讨满洲檄》,多次出现“驱逐满奴”
“誓灭胡虏”
“光复汉族”
“光复故土”
“人心思
汉”等口号。上述这些政策举措都表现出了刚成立的云南军政府强烈的“反清排满”民族主义主张。这种‘种族-民族主义’的政治主张,除了正中时刻觊觎中国国土的日本、沙俄、大英帝国列强的下怀外,对中国走上现代国家之路毫无积极作用。辛亥革命后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相继出现帝国主义制造的分裂危机,令主张‘种族-民族主义’的革命党人始料不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辛亥革命领导人逐步调整民族主义的观点,云南军政府也开始修正和发展,由原来“反清排满”的狭隘民族革命发展到了为了“国体民生”而进行的国民革命和“扫除专制”的政治革命,所提出来的主张和目的,也由原来的“驱逐鞑虏”发展为“同享幸福”,并在中央政府“五族共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各族一体”的。《菊花之歌》恰恰反映了这一的转变,歌词中明确提出了汉、满、回、蒙古、藏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逐步具有了中华国家和民族的明确概念。
(三)乔治·高德耶记录云南军事歌曲的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中国近代、特别是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时期军事史的研究,大多放在政治影响和战斗战役层面,而较少关注军事本身。例如关于护国军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反对袁世凯封建复辟的政治运动和护国军在四川的战役层面,而在护国军本身的军事能力和部队建设方面则少有涉及。这一方面是关注和研究的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史料的难以获得和缺乏。而乔治·高德耶对云南军事歌曲的记录,恰恰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史料和研究方向。
上述44首军歌,涉及领域广泛:有的强调军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提出军队的建军精神;有关于军人的母爱亲情,也有士兵间的战友友情;有长官的军纪训词,也有讨伐的战斗檄文;有对家乡云南的自豪,也有对中华祖国的忠诚;有对皇帝的效忠誓言,也有保卫共和的誓死决心;有开赴沙场的壮志豪情,也有学生送别教官的忧伤......
这些歌曲使今天的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滇军”,看到了这支部队的在百年前的飒爽英姿,虽然这些歌曲的曲调已经荡然无存,但在我的脑海中,仍然回荡着他们前进的音符。
三、结论
乔治·高德耶的诸多著述是一部部凝固的历史,通过这些法文文字我们得以了解百年前的云南府博物馆
和云南滇军的军事歌曲。当然内容还远不止此,在乔治·高德耶的笔下,还有着对昆明当地儿童的游戏和儿歌的记录,并且配上了简单的手绘画,例如“花绷绷”
军歌歌词
“丢歪歪”
“打得罗”
“五马跪四角”
“盖房子”
“跳小黄牛”
“跳大火钳”
“躲猫猫”等等,这些游戏有的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有的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曾经玩过,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网络游戏和电竞的时代,这些游戏终将彻底消失,而成为图书馆和档案馆故纸堆中的文字记录。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灾害和战乱,很多文化、古迹和生物都从它们的中华故土大地上消失了,或被
记录、或被盗抢、或被购买、或被猎取......使得今天它们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图书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例如敦煌的飞天壁画和古籍、圆明园的无数隗宝、新疆草原上的普氏野马、承德皇家避暑山庄的麋鹿等等......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类共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也因此得到了保存,乔治·高德耶的诸多著述也是如此。
翻开乔治·高德耶的书,看着这些应该是从中文翻译过去的法文文字,尽管原文已经消失,但内容还是使人倍感亲切,不由得要感谢这位法国教师。这使我想到了普氏野马和麋鹿,今天人们又把它们重新引进回了中国,回归故土的它们又成为了中华大地的物种,生物可以如此再造,文化、历史和记忆也应该可以如此恢复。
基金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阶段成果(2015HB084)。
注释:
1〇Nguy n Vān-Tò.Charles-Georges Cordier [J].Bulletin de l'Ecole fran aise d'Extrême-Orient, 1936,Volume36,Numéro1,pp.652-657.
2〇昆明中法学校[C].昆明文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12月.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