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五〕锦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29 09:20:17 2013), 转信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们上次讲了李商隐的《城楼》,这首诗接近于杜甫的风格,李商隐的诗总是有两
类,一类是与旧传统相近的,一类是有他自己的特的。所谓他自己的特,就是说,
他用很多的典故,都是神话,而他究竟写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事件,们很难
说明白。他这一类的诗,我要举一首例证,就是《锦瑟》。《锦瑟》是李商隐的一首代
表作,历代很多诗选都把《锦瑟》选为李商隐的第一首诗。我曾经尝试过把李商隐有他
自己的特的这一类诗加以解说,我曾经讲过他的一首诗《嫦娥》,曾经写过文章分析
他的《燕台诗四首》,还分析过他的另外一首诗《海上谣》。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用什
么样的一个路子,来了解他这些不容易懂的诗呢?我个人的意思是,最好先从诗里边情
感的本质去了解。就是说,这个情感是为什么而发生的,那些外在的具体的事件是难以
确实地来指明的,所以我们就先从他的情感的本质来加以探寻。李商隐有的诗虽然在理
性上难以说明,可是在感性上确实是可以感动你的,这是他的特。下面我们来看他的
相信音乐这首《锦瑟》。 
李商隐的诗有的时候叫做《无题》,有的时候他取开头的两个字作为诗的标题,像《锦
瑟》。虽然诗的题目是《锦瑟》,但这首诗并不是真的只说这种乐器。我们刚才说了,
诗中的形象很重要,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字的本身。你先不用管它的意思,就是
文字本身,它的形状,它的声音,它的本意都是有作用的。“瑟”是一种乐器,所谓“
锦”者,是说“瑟”上装饰得非常美丽,这就叫“锦瑟”。“锦瑟”两个宇给人的印象
是什么,一个就是它的美好;还有就是不管说“琴”,不管说“瑟”,它们奏出的音乐
是可以传达情意的。中国对于琴瑟有一个传统,你心里边有什么样的感情,你就会弹出
什么样的音乐来。古代有个钟子期,当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高山,他没有说出
来,钟子期一听就知道他的情意在于高山;他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他不用说出
来,钟子期一听就知道他想的是流水。中国的古人一直相信音乐是一定能够把你的内心
的情意、品格都表达出来的。 
“锦瑟”还有一个典故,古时候,天上的泰帝(是天上最高的神仙)手下有一个仙女,
就是素女。有一次,泰帝请素女鼓瑟,弹什么样的瑟呢?就是这个锦瑟。据说,锦瑟上
面有五十根弦。一般来讲,中国所说的琴有两种,有五弦的琴,有七弦的琴,中国所说
的筝一般是十三弦,琵琶是四弦,可是这种瑟竟有五十根弦,它比所有的乐器都繁复,
所以这种乐器弹出来的声音就比所有的乐器都悲哀。素女弹瑟发出的声音太悲哀了,使
听者流泪,泣不可止。泰帝说,没有人能够忍受这样悲哀的音乐,就把瑟的弦减少了,
“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所以后来的瑟最多只有二十五根弦。 
所以说,光是“锦瑟”两个字在本身的文字上,在古典的联想上就有这么多的含义。“
五十弦”所传达出的是那最繁复、最悲哀、使人不能忍受的感情。我以前说过,诗人的
口气你要注意,李商隐说“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缘无故它为什么“五十弦”呢?其他
的乐器是四弦、五弦、七弦,你干嘛是五十弦?每个人天生下来的禀赋是不一样的,为
什么别人没有像李商隐这么敏锐的感受、这么深刻的悲哀?   
“无端”,无缘无故为什么要这样?是它自己选择的吗?不是它自己选择的。它是生来
就如此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情,是和你与生俱来的。   
李商隐有一首七言绝句《暮秋独游曲江》,他说,“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第—句“荷叶生时春恨生”,春天荷花发芽长
叶的时候,那种悲哀就随着春天生长了,是跟它的生命一起长出来的。“荷叶枯时秋恨
成”,等到荷叶干枯的时候,它的整个生命完成的时候,足一种悲恨的结果。“深知身
在情长在”,“深知”是说确确实实地知道,那么你为什么要这么悲哀,你放下就好了
嘛,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李商隐说,我没有办法,“深知身在情长在”
,只要有我一天的生命,我的感情就没有办法解脱。“怅望江头江水声”,我满怀的都
是惆怅。李商隐总是写惆怅,惆怅就是追求而不得,或得到了又失落,他总是写追求跟
失落的感情,永远不能满足,所以他说“怅望”,“望”是用眼睛看,可他最后结束时
说的是声音,是水流的声音。李商隐是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束的,李后主说“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所以李商隐说,我的眼睛望过去,所看到的是水“长东
”,是无穷无尽的悲恨,而我在望的时候,不只是看到水东流下去了,还听到了滔滔滚
滚的水流的声音,所以他前而说“望”后面说“声”,他把两种感受结合在一起了。 
 
李商隐还写过《燕台诗四首》,他说,“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李商隐
真的是无可奈何,他说,我只听见了天上的北斗的转动,转就是转好了,李商隐的感觉
比别人更敏锐,他看到北斗星转的时候,好像还听到它转动的声音,所以他说“但闻北
斗声回环”。北斗转动指的是什么?是光阴的流逝,时刻不停,宇宙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在光阴的流逝之中,人间、天上有没有改善?你说今天没有变好,订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以后就好了;订一个“十年计划”,十年以后就好了。可李商隐说,我只知道
光阴的消逝,至于有没有改善,那是“不见长河水清浅”。天上的北斗旁边有银河,李
商隐说,我从来没有看见那个长河的水有一点点减少的情况,我没有看见一点改善。为
什么?长河的水代表的是阻隔,因为一边是牛郎,一边是缎女,相爱的两个人永远在分
别,什么时候能够把阻隔打通,能够使世上再没有遗憾? 
“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一句就可以引起我们这么多的联想,就有这么多的感发。李商隐
下一句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我们说,诗要看你怎么样去写,写出来以后,带着多少
感情,假如说我们把第二句改一下,李商隐不是说“一弦一柱思华年”吗?“一弦一柱
”就是说每一根弦每一根柱,但如果改成“每根弦柱思华年”那就很笨了,因为那样就
只是在叙述和说明。李商隐说“一弦一柱”,他就一个一个地这么说,“柱”是弦底下
的支柱,五十根弦,每根弦都有一个支柱才能弹,所以他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每—根弦只要你一碰它,每一个声音带出来的都是对于过去的“华年”的
追思。“华年”是说美好的年华,“思”者,就已经是追思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用的是典故,这个典故是《庄子》里面的一个寓言故事。
《庄子》里边有一篇文章叫《齐物论》,《齐物论》就是说万物都是一样的,要把万物
看成跟自已是同样的。庄子做了一个比喻,他说,庄生有一天“梦为蝴蝶”,他在梦中
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说当他变成蝴蝶的时候“栩栩然蝴蝶也”,“栩栩然”就是非常生
动地飞来飞去的样子。后来庄子醒了,“蘧蘧然周也”,很清醒的,他又变成丁庄周。
   
我们说,用典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我们上次讲李商隐的《城楼》,他说“贾
生年少虚垂涕”,他用的是这个典故的全部的故事,是贾谊关怀国家上了《治安策》,
而国家不接受,所以李商隐以“贾生年少”这个故事来自比,比喻他自己也很年轻,也
很关怀国家,也愿意给皇帝提好的建议,但没有人听他的。可是李商隐在“庄生晓梦迷
蝴蝶”这一句中,用《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他用的却不是《齐物论》中
本来的那个故事。“贾生年少虚垂涕”这一句,用的是这个典故的全部的故事,而且是
这个典故的本来的意思,他现在用《齐物论》中的寓言,用的就不是庄子本来的意思,
与《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完全没有关系。   
你要注意李商隐是怎么说的,他说庄生做了一个梦,梦中变成了蝴蝶。“庄生”、“梦
”这三个字,是《庄子》里边本来有的,”迷”字是李商隐加的,“晓”字也是李商隐
加的。庄生梦为蝴蝶这个故事,经过李商隐的改造,说“庄生晓梦迷蝴蝶”,这种感觉
就完全不一样了。所谓诗的好坏就是看诗人用的字怎么样,“晓”是说天快要亮了,“
晓梦”是破晓以前的梦,这是言梦之短,因为天很快就要亮了,你马上就要醒了。人们
常说“夜长梦多”,夜长,你爱做多少梦就做多少梦,所以“晓梦”极言其梦境之短暂
。梦中变成了蝴蝶,蝴蝶给人的是一种美丽、多姿多彩的形象,蝴蝶的翅膀是彩的,
蝴蝶飞舞起来,高高下下,有很多的姿态,而且是活泼、飞动的,这就是形象给读者的
提示。“迷”字,有的时候是说一种“痴迷”,是一种耽溺,当他梦为蝴蝶的时候,是
多么美丽、多姿多彩,所以他就完全耽溺在这种美好的感情之中了。可是这种感情,如
同梦一样,而且是同破晓的梦一样,这么短就醒了。那么美好的东西如同梦一样,只是
一个短暂的幻影,所以佛教的《金刚经》上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说一
切都是这么短暂的,像露水一样就化了,像闪电一样就过去了,像梦幻一样转眼就清醒
了,如同水上的水泡一样转眼就消失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对句是“望帝春心托杜鹃”。七言律诗里边的这两句要对偶,我
们以前讲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但对偶也是有要求的,两句的意思不能完全相同
,头一句是这个意思,后一句还是这个意思,是不可以的。你要计这两句对起来,而意
思要改变。   
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有很多人喜欢,但是没有《锦瑟》好。他说“相见时难别亦
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他写的也很好。“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
李后主说“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李后主和自己南唐的江山那么容易就
离别了,再想回到江南去,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他是把“容易”跟“难”做了一个
对比。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他接连用了两个“难”字。他说,我们当然是不
愿意离别,我们觉得离别是很困难的,可是我们见一面也很困难,所以说“相见时难别
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点办法都没有,眼看所有的花都零落了,这是对美好
的东西消逝的无奈,是对于宇宙之间无常的无可奈何。后边的一联说,“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说,像春天吐丝的蚕,它只要有一口气,它就不断地吐丝,
直到它死去,这种奉献的力量才终了。他说,就像蜡烛,点燃自己给人家带来光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