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典型城市的规划评析
 
音 乐 之 都 维 也 纳
摘要:维也纳,毫无疑问,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城市,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还有“建筑博览会”的美称。所以这个城市,无论是从文化、艺术、建筑、交通还是环境的规划,都是是值得许多国家以及城市发展所借鉴的。
关键词:维也纳、音乐、环境、欧洲
引言: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峰尖。
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彩。
背景: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
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城市的概况: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它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很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
城市交通:
航空,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
水运,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
城市的建筑:
    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在高层建筑不多的城区显得格外醒目。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城市北面,多瑙河紧贴内城而流,在多瑙河与多瑙河运河之间,有一片岛状地带,这里有公园、游艺场、体育场、码头、车站等。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爱乐协会大楼
这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可以说是爱乐者的天堂。爱乐协会大楼1867年有音乐之友协会创建的,是著名的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总部所在,也是门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举行的地点。大楼的音乐厅可以容纳2000名观众,因为包厢是用涂着金箔的18个柱子所支撑,所以被称作“金大厅”。剧院的顶棚绘有和穆斯女神。这里举办的音乐会经常是一票难求。
国立美术馆
     
国立美术馆又叫美景宮,由欧根亲王兴建,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者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搜集的欧洲艺术珍品,包括拉斐尔、提香等艺术大家的画作。欣赏国立美术馆的馆藏,就像是翻开啦欧洲的美术史一般。国立美术馆于1891年正式开放,揭示了一个属于普通民众的时代来临。
新王宫
    新王宫是法兰兹·约瑟夫一世于1881年重建的宫殿,这座半圆形的文艺复兴式建筑相当宏伟。王宫二楼有一整排的廊柱,底层栩栩如生的雕塑非常气派。雕塑中古奥地利民族、古罗马兵团、日耳曼人、传教士、斯拉夫人等,象征着组成奥地利历史的各种元素。从环城大道进去,首先会看得到气派非凡的广场。耸立于皇宫前的雕像是击溃奥斯曼帝国的英雄——欧根亲王,对面那位则是成功抵御拿破仑进犯的卡尔大公爵。
   
升史蒂芬教堂
 
    位于市中心的圣史蒂芬教堂是维也纳的地标。教堂高达137米,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哥特式尖塔教堂。圣史蒂芬教堂已经在这里矗立了800多年,但很少遭受战火攻击。除了1683年土耳其兵临城下及1809年拿破仑破城而入外,最大的损害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曾遭炮火袭击。战后奥地利九个联邦州共同筹集经费修复教堂,所以圣史蒂芬教堂成为奥地利战后全民团结奋斗的精神象征。教堂内部极尽繁复与精美,包括皮格拉姆制作的传教堂、描述圣母和基督一生的祭坛等在内的室内景观,都值得细细观赏。
   
城市新规划的基本内容:由文化历史古城向智能城市发展规划。
第一,城市发展规划。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年龄结构的变化,维也纳的住房、能源和基础设施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为此,维也纳市政府确立了13个智能项目重点发展区域,以分析发展需求、处理具体问题和寻融资渠道。
第二,城市供暖和制冷计划。维也纳市人口占奥地利总人口的20%,但能耗只占全国能耗的12%至14%。这主要得益于该市的智能供暖和制冷系统。在城市供暖方面,维也纳禁止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主要是将固态垃圾和废水回收利用,通过燃烧和气化技术转化成新能源,满足地区暖气和热水需求,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维也纳共有3座大型专业现代化垃圾焚烧厂和一座世界领先的污水处理厂。在城市制冷方面,维也纳主要大医院和办公建筑都接入了采用节能技术的城市制冷系统,这使维也纳目前城市制冷系统的基本能源需求只有传统制冷系统的10%。
第三,城市交通总体规划。这是维也纳智能城市发展规划中很有特的一环。据统计,2010年,维也纳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的比例已经超过68%。按照智能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到2020年维也纳市民自驾机动车出行比例将从2001年的32%减少到25%。政府还将铺设更多自行车线路,将自行车使用率提高到8%,而整个公共交通使用率
将从2001年的35%提高到40%。此外,政府还将在市区设立更多的步行区,争取将徒步出行的比例保持在27%。另外,维也纳整个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将提高到75%。
第四,城市气候保护计划。这是维也纳市最大的综合环境发展规划。计划第二阶段已经于2010年启动,预计到2020年结束,包括37个项目和385项具体措施,涵盖能源生产和利用、城市交通、城市结构、政府采购、城市垃圾管理、农林业、自然保护和公共关系等多个领域。
第五,城市能源效率计划。该计划针对维也纳居民家庭、私人和公共服务、工业制造业企业的能耗设立指导原则,计划到2015年实施100多项提高能效的措施,可持续实现每年节能15千兆瓦时的目标。
第六,市政生态采购计划。维也纳市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及其下属事业部门执行生态政府采购标准,每年投入近50亿欧元采购绿产品和服务,并颁布了63项生态采购标准,希望引导和鼓励地区企业引入环保管理理念,进而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低碳性质。
 除此之外,维也纳市政府还大力推动“电动交通计划”。由维也纳公共事业控股公司开展的
“电动交通”研究计划,目标是发展维也纳城市交通的新形式,将维也纳建成电动交通工具的示范城市,奥地利气候和能源基金为此提供专项鼓励资金。该计划准备在维也纳建立一种为推广电动汽车而设立的“私家车共享模式”,以此将城市居民个人交通很好地接入公共交通网络。有关专家认为,城市智能交通将成为维也纳城市公共近程交通的重要支柱,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将实现智能统一。无论是私家车的共享模式,还是扩大电动汽车的应用,相应的智能信息通道和指挥系统都会率先建立起来。同时,智能交通方式所提供的服务将实现信息和票务的网络优化,使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选择经济实惠而且环保的交通工具出行。
对中国城市的启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主题。
城市的形成,从选址、设计、早期发展到历代建设,城市文化特与之共生,并逐渐变得鲜明而丰满,这些成长信息被大量地保留和记录在了文化遗产之中。城市文化遗产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起点,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足以与维也纳相媲美,而我们的城市却很少有像维也纳那样,能给人特殊的感觉,成为维也纳独特的气息,我认为是规划者忽略掉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特,没有特的城市是没有生命的。
中国城市现在都朝着现代化发展,从而使城市都朝一个方向发展,一个类型,都想国外看起,丧失掉原本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特,即使它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很繁华,很现代,但是这是在那都可以看到的,借鉴国外的既有经验是十分正确的方法,但是作为城市必须结合城市自身所拥有的特,注重本城市的文化传承,这才能给以这个城市不懂的感觉,让人对这个城市影响深刻,只有这样才能赋予这个城市跟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