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西岗区音乐学科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于2001年9月在小学先行启动,在不断实施研究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遵循“先实验,后推广”地思路,2003年9月,中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相继开始了。 特选题为“中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1 验证出课标与实验教材的适切度
  2 探索出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法
  3 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并应用
  4 探索出使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5 探索出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三、 研究的内容
1 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适切性的研究
2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3对学生学习音乐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四、研究方法
在这一实验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自主研究与互动研讨相结合、学习研究与实践总结相结合,把课题研究贯穿于培训、教研及教学活动中。实验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
  1  文献资料法
  2  经验总结法
  3  调查法
  4  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
从2003年—200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3年7月至2003年10月):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研究前期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实验中期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和骨干学校引入实验研究的层面。研究后期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的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并持续化。
9天音乐网3.总结阶段(2005年3月至2005年9月):全面总结课程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适切性的研究
音乐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载体进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是否适切,直接影响课程实验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对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进行了研究。
主要做法如下:
1. 比较分析:将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新教材与原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教材编者的意图。
2.记教学札记:对照课标、教材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出适切与不适切之处,并坚持做教学札记。
3.讨论交流:定期通过座谈会、访谈、研讨等形式,了解实验过程情况,讨论、交流对问
题的看法。
4.调查问卷与专题研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对研究课题的建议。课标和教材研究小组根据大家提交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研究、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已形成《中学音乐教材、课标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研究内容之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首先是教研方式的改变,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主要做法如下:
(1)比较教研: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教师们对照课标,富有创造力的个性设计,便于我们在教研中发现共性的东西和个性的凸现,引发大家的学习和思考,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2)联动教研:一是指学校各部门的互动合作。如:培训室举办
课改讲座,问卷调查;科研室在教学理念上的指导,带动全区;二是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担当教研任务,与教研员、教师联动合作的教
研。
(3)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教研的问题来自基层,解决之后需要回到学校进行实践检验,
所以以校为本的研究形式尤为重要,教学的问题从关注自我的教到兼顾学生的学,通过互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了音乐教学方面相对薄弱的学校和个别组。
(4)专题讲座教研
(5)采用中小学联合方式,进行艺术实践教研。
其次是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与教方式:
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学生们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除教材有“冗长难懂”的乐曲和“枯燥乏味”的乐理外,还有教学形式乏味单一的原因,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验中保留教学中有效的方式,尝试新的教与学模式,强调两方面的参与,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方式。
(1) 将学生的“学”融于教师的“教”的知识互助学习方式:实验中采取把要学习的知识点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搜集相关知识、分批参与到讲授中,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知识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此方法同样适应一欣赏课的教学)
(2) 歌唱教学中教师“弹”、学生“诵”的共同参与学习方式:实验中采取教师弹奏学生的有
感情的朗诵,深入体会歌词的文学含义,感受文学艺术美,再随音乐的起伏快慢中深情的朗诵,不仅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同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全心投入家深对作品的理解,中体现教与学的共同参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在歌唱教学中师、生从机械重复的“唱”到全身心的“动”起来的学与教方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多方面的,除了唱、听还可以是奏、节奏感受、肢体语言感受等方面,从前机械重复的“唱”虽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但也磨平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实验中教师的适度的进行歌唱的内容,再精心的设计,如典型节奏的提炼(合声)、与音乐相匹配的舞蹈、运用身体和身边的实物进行打击乐的声势训练等等,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让教师和学生 “动”起来,教学才更有效。
(4)欣赏教学中的从单一的“听”到参与“唱”的教学方式;实验中我们通过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采用欣赏------感受----分析----歌唱-----欣赏------感受-----分析------体会的尝试,体现了“听”和“唱”并重的方法,感受和体会更深刻。
研究内容之三:对学生学习音乐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具体做法:
1构建以“全面多元”为主线,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评价:课堂五分钟个性特栏目自主答卷+自我个性展示:
终结性评价:“班级音乐会”“强力组合”“智力大考场” 从参与及合作的态度中保证了评价的基本底线。
“闪光记录”、“星级评价”激励性评语
在期末用一周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进行弥补,-----设满意考:注在每一学期教师留出一周的时间,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弥补,因为我们明白这是学生进步最快的时机,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我们提出:合格看基本,优秀看个性。
如,某中学生音乐学习成绩报告单如下:
班级:                              学生姓名:       
项目 成绩 闪光记录
音乐参与 ★★★★★ 舞蹈之星
2005校“十佳歌手”
音乐知识、相关文化知识 优良 
音乐技能及能力 一般、须努力 
合作与创造 ★★★ 
从2003年初一新生入学起,对实验班的同学采用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关于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几点优势:评价体现出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