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师资力量
电子教案
助学课件
实验教学
教学录像
教学资源
扩展课程
实验一 波形产生电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会用集成运放组成各种波形发生电路,并掌握电路的调整及测量。
二、实验原理
    根据自激振荡原理,采用正、负反馈相结合,将一些线性的和非线性的元件与集成运放进行不同组合,就能产生各种波形。本实验仅限于对最基本的波形发生电路进行研究。
1. 正弦波发生器
 
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RC振荡器,它的电路如图3.1.1所示。图中,具有选频特性的串、并联网络构成了正反馈支路。负反馈支路中的电位器Rw是用来调节负反馈深度以保证起振条件和改善波形。根据起振条件,反馈系数应满足
kf+kf= =    3-1-1
RF2R4。由于实际运放的开环增益是有限值,因此必须略大于R4的两倍。同样,考虑到实际运放输入电阻Ri(这里是同相端的)和输出电阻的影响,正弦波的频率为           
    f0  3-1-2 
当取C1=C2=C R1R2R,且满足Ri >> R >> Ro
                           
    通常,电路元件值的确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所需要的振荡频率计算RC值。
2)由Ri >>R>> Ro,选取合适的R,然后再确定C
3)为了减小偏置电流影响,尽量满足RFR4R,同时由反馈系数要求,即可确定RFR4的大小。
4)当需要振荡频率较高时,必须选用G·BW较高的集成运放。
    实验电路中采用了匹配对接的两只二极管作为稳幅电路,其上并接R3是用于适当削弱二极管的非线性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2. 方波发生器
电路如图3.1.2所示。由图可见,由R1R2组成了正反馈网络。当有输出电压vo时,则反馈同相端的电压v+ =      。而负反馈网络是由RC组成的充、放电回路,运放在此仅起着比较器的作用。它利用电容两端电压vCv+比较,决定着vo的极性是正或是负,vo有你的森林的极性又决定着通过电容的电流是充电(使vC增加)还是放电(使vC减小),而vC
 3.1.2  方波发生器       
高低,再次和v+ 比较决定vo的极性,如此不断反复,就在输出端产生周期性的方波。可以证明方波的频率为
                            3-1-3
    由此可知,方波频率不仅与RC有关,还与正反馈网络的R1R2比值有关,调节电位器Rw以改变R值,从而改变方波信号的频率。图3.1.3示出了电容两端电压vC和输出电压vo的波形图。
    实验电路中使用两个稳压二极管,以保证方波的正负对称性。R3是稳压管的限流电阻。
在考虑正反馈支路R1R2的取值时,必须注意,不能使vo反馈到同相端v+的峰峰值超过运放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VICR否则将会使运放损坏。
3. 宽度可调的矩形波发生器
                     
3.1.4  宽度可调的矩形波发生器
由方波发生器电路可以看出,如果设法改变充、放电时间常数,即可实现矩形波宽度可调。其电路如图3.1.4所示。当Rw动臂上移时,充电时间常数将大于放电时间常数,则波形变宽。反之则变窄。图3.1.4所示输出电压vo的波形正属于这种情况。因此通过调节Rw,即可连续地改变其占空比Dt/T的大小。
必须指出:运放的转换速率将影响脉冲前、后沿的陡度,欲要得到窄脉冲输出,必须选用SR高的运放。
4. 阶梯波信号发生器 
 
3.1.5  阶梯波电压发生器
 
    电路如图3.1.5所示。它实际上是将方波序列转变为阶梯波的电路。由于D1D2的单向导电性,保证了电荷单方向传递到反馈电容C3上去。当方波发生器输出的方波电压vo1Vz时,D1导通(导通电压为VD),D2截止。C2通过D1放电直到vC2−(VZVD);当vo1+Vz时,D2导通,D1 截止,则C2上的电压将被充到vC2+(VZVD)。因此,在一个周期中,C2上的电荷变化量为ΔQ=2pop danthology 2014C2我爱记歌词 天悦(Vz−VD)。这也是一个周期中传递给C3上的电荷量。这样,在一个周期中,两端的电压增量为
                      ΔvC3    = VzVD                     3-1-4
由于二极管保证了电荷只能单向传输,所以每一个阶梯的电压幅度均为ΔvC3,保持时间与方波的周期相等。这样,每当方波经过一个周期,输出波形就变化一个阶梯ΔvC3。设经过n个周期后,vC3达到单结晶体管BT33的峰点电压Vp(nΔvC3Vp)时,单结晶体管阿修罗 尚雯婕e−b1之间导通,vC3e−b110Ω电阻放电,使vC3复位为零,又开始下一个循环。在忽略复位时间时,阶梯波电压的周期可近似为:
                        Tz = nT ≈  T                      3-1-5
    式中,T为方波周期。由此可知,在VpVZ被确定后,阶梯波的级数n将由C2 C3的大小决定。为了得到一定的级数,一般取C(5~10)C2
三、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      1
直流稳压电源    1
万用表          1
四、实验内容
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检查装接电路无误后,开启电源,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调节Rw,在输出为不失真的正弦波的情况下,测量几组数据。
  1)用示波器分别测量vov+,看其比值是否符合理论值。
  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的频率。
 
v+
vo
vo / v+徐佳莹 失落沙洲
频率f
第一组(对应最大输出)
 
 
 
 
第二组(调节电位器)
 
 
 
 
  *3)若在R1R2 上并联同值电阻,观察频率变化情况。
2. 方波信号发生器
  1)接通电源,将电位器置中间位置,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并记录vCvo的波形,画出vCvo的波形,并在波形上标出相应的数值。   
2)调节Rw,观察方波频率变化情况。将Rw调至最大和最小时,分别测量出fminfmax,并与理论值比较。
3)将C兔子舞 mp3替换为0.01μF0.001μF,观察并记录vCvo的波形及数值。
 
vC
vo
fmax (kHz)
fmin (kHz)
   
 
 
 
 
0.01μF
 
 
0.001μF
 
 
3. 宽度可调的矩形波信号发生器
 
vC波形
vo波形
占空比
Rwmax
 
 
 
Rwmin
 
 
 
l)接通电源,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并记录vCvo的波形,内容同上。
2)调节Rw,观察矩形波宽度变化情况,当Rw置于最大和最小值时,用示波器测量两种情况下的占空比。 
   4. 阶梯波信号发生器
   1)接好电路,接通电源,将电位器置中间位置。用示波器同时观察方波信号和阶梯波信号波形,画出波形,测量电压峰-峰值及其阶梯数n
    (2) C3换为0.02μF时测量其阶梯数n
五、实验预习
1. 认真预习本实验内容,弄清各电路工作原理及各元件作用。
2. 根据电路元件,计算好各电路的参数值,以便和实测值比较。
      具体包括:  正弦波振荡器   f0 
                  方波发生器   fminfmaxVc。电路中VZ1=VZ2 =2V
3. 完成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步骤。
步骤中应对各种参数的改变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4. 完成自测题。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
2. 用坐标纸描绘观察到的信号波形,在波形上标注出其幅度值和周期值。
七、思考题
1.在波形发生器各电路中,是否需要考虑运放的调零,为什么?
2.在《方波发生器》实验中,若在运放的输出端不加R3会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之。
八、自测题
1. 单结晶体管应有____只管脚。
A. 2  B. 3  C. 4
2. 正弦波发生器不加负反馈可以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3. 现有三种集成运放LM741LM747NE5532,根据书后元件参数表判断_____运放最适合做高频正弦波发生器。
A. LM741  B. LM747  C. NE5532
4. 正弦波发生器电路中是否可用一个稳压二极管代替D1D2
A. 可以  B. 不可以
附:
管(UJT
      单结晶体管UJT (Unijunction Transistor),又称单结管,原来叫做双基极二极管。它是由一个PN结和两只内电阻构成的三端元器件,其工作原理不同于双极性晶体管及场效应管。UJT具有负阻特性,可广泛用于定时、振荡、双稳及调光、调温等电路。国产UJT典型产品有BT31~ BT37,国外典型产品有2N46462N4648等。
 
(a) 内部结构      (b) 符号表示          (c) 等效电路            (d) 外形及引脚排列
3.1.6  单结管的内部结构、符号表示、等效电路以及引脚排列
单结管的内部结构、符号表示、等效电路以及引脚排列,如图3.1.6(a)、(b)、(c)、(d)所示。引脚b1b2分别为第一基极和第二基极(双基极),e为发射极。e极和N型硅片间构成一个PN结。PNA点至两基极间的等效电阻分别用rb1rb2表示。两基极间的电阻用rBB表示,rBB= rb1 + rb2
单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示于图3.1.7。共分三个区——截止区、负阻区、饱和区。
3.1.8为单结管的工作原理图。在电路中让基极2b2)比基极lb1)电位较正,图中电源电压VBB的正极接b2、负极接b1;发射极接触发电压VE
即使UJT处于截止区,从B1B2仍有少量电流。沿着N型硅片存在着一个电压梯度VA。发射极电压VE等于启动或峰值电压VP(VP =VA+VDVDeb1之间的正向压降,一般约为0.6~0.7V)PN结是正偏置,单结晶体管导通。启动时,b1E之间的电阻很快的降低,从b1b2的电流增加,同时从E也有一个相当大的电流流出,使rb1为低阻态,管子也进入负阻区。VE低于低谷电压(VV)后,管子进入饱和区,使单结晶体管截止。发射极启动电压VP是由分压比η= rb1/rBB确定的。
 
 3.1.7  UJT典型伏安特性                  3.1.8  UJT工作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