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5试评凯特#肖邦的5一个小时的故事6
张锡伟
凯特#肖邦(Kate Chop i n)(1851)1904)出生于圣路易斯城。其代表作长篇小说5觉醒61899年问世以来,因为塑造了一位追求独立的女性,在当时受到了强烈的抨击。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她的作品被公认为美国女权文学最早的代表性作品。同时,肖邦还是美国现实主义的代表,
努力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她自己也曾坦言同时期法国自
然主义作家左拉和莫泊桑对她也有很大影响。
5一个小时的故事6是凯特#肖邦颇受争议的作品,
现如今被推崇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该作品以极其
精练的笔墨讲述了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一个女人听到丈夫
死讯的情感反应和心理路程,一个渴求自由解放的灵魂在
经历了短暂的快乐之后又重新走向绝望的悲剧,揭示了妇
女被婚姻束缚的同时所承载的情感折磨。
一、5一个小时的故事6情节概要
短篇小说5一个小时的故事6讲述了一个令人回味无
穷的故事,在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和主题方面都堪称佳
作。因此,著名评论家朱虹曾评论说5一个小时的故事6
的主题和5觉醒6相似,二者都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发
现。只是前者更简洁、更集中、更戏剧化。在作者简短经
肖邦的作品济的文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女人从漫长无边、毫无自由
的婚姻生活到经受不期而至的狂喜,最后又因绝望无助而
死去的悲剧性的故事。
读完小说,读者会发现,5一个小时的故事6高度精
练地概述了在寂静的一个钟头里所发生的一切,但作者揭
示的却是这一妇女形象所经历的婚姻束缚带来的情感折磨,
以及自由为这位得到解放的妇女带来的瞬息欢乐。故事的
第1、2两段,作者以5个句子,寥寥数语便将事件的基本
线索阐明。马拉德太太患有心脏病,亲戚朋友竭尽全力将
其夫因铁路事故不幸身亡的消息委婉地告诉了她。第3段
到第16段作为故事的主体要言不紊地描述了马拉德太太听
到丈夫死亡的噩耗后,在人前和人后,即在楼下客厅和楼
上卧室两个不同场合:悲痛欲绝的反应,以及丈夫的死亡
为其带来一种莫名的解脱感的心理活动。这一部分多为作
者对女主人公内心激烈心理冲突的细致描写。最后3段与
起始处的2段相互呼应,地点同样是在楼下的客厅里。门
外传来钥匙开门的声响,马拉德太太的丈夫布伦特利#马
拉德先生出人意料地回到家中,短暂的自由如同瞬间即逝
的春日,患有心脏病的马拉德太太经不起情感上大起大落
的强烈刺激而猝死,医生诊断为惊喜而亡。故事整体上的
循环式结构使这一小小说给读者以一气呵成之感。作者精
妙的构思、起伏跌宕的悬念创造和讽刺手法的运用,寓各
种表现形式于短短的1000多字中,如背景交代、简练对
话、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活动、室内紧张压抑的气氛和户外
生机勃勃春景对照性的描写,无疑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浓缩
型的人生与社会画卷。其实,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并没有什么复杂的线索与人物关系。故事中体现了一种辛辣的讽刺,丈夫的死换来了她对生活的希望,而丈夫的生为她带来的却是死亡。诚如朱虹所说,/马拉德太太为这一刹那的自由感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0[1]二、自由的向往,人性的解放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专家对5一个小时的故事6进行过研究,如彭贵菊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人物的话语特征、人物的相互关系以及戏剧特征来分析小说;王小航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的特点,如反讽、戏剧性、情节悬念等;冯宜丽从小说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剖析女主人公漂泊的心路历程和人格结构,对小说进行解读;邓凡琼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出发,对小说进行了经验功能分析,以求更加客观准确深层次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等等。但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也只是对小说进行阐释的一个角度而已,不能涵盖小说内涵的全部。笔者以下就从向往自由与人性解放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小说的开始,交代了读者马拉德夫人的基本情况:心脏病、脆弱得不堪一击,也暗示了马拉德夫人的生活状态)))被周围的亲友小心翼翼严密保护起来的人。她像是一只宠物,生活在用爱修建起来的/牢笼0里,被动地接受外部的一切。她的亲人朋友在这时都成了她获得自由和应有权利的障碍。这为她以后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做了铺垫。马拉德夫人虽然痛恨这种生活,但却缺乏抗争的勇气,没有任何斗争的行动。相反,她只是被动地接受现实,软弱无力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也是她的悲剧性的命运的根源所在。我们注意到小说中描写她的手时用的是/t wo wh ite sle nder ha nds0/po w erless0等字眼,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她也许只是像宠物似的被关在家里,无力地充当丈夫生活的陪衬点缀,就像易卜生的戏剧中的娜拉一样。她那双无力的双手象征着她的内心的软弱,暗示了她的无可奈何。
拥有如此软弱的双手怎能抗衡丈夫那强大的意志呢?于是,她只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种被动、缺乏抗争的举动也就注定了她命运的悲剧性。小说中,从这句话I 12/t was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