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夕阳箫鼓》的“声韵”与“气韵
之美
黎英海——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黎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对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理论研究也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其于上世纪70年代根据中国琵琶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流传甚为广泛,是中国钢琴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的诗情。原为琵琶古曲,又名《夕阳箫歌》。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是一支典雅的抒情乐曲。旋律优美,抒情意味浓郁,令人神往陶醉,因而广为流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好似一幕幕江南水墨一般的画卷渐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夕阳箫鼓》在调式上以五声音调为基础,保留原作风格,在变奏中又使用了不同宫音系统的调性对比,到段尾都回归原始音调,形成合尾式统一。此种“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处理方式,
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是很常见的。风格亲切、优美、感人,清晰地显现出民族音乐与钢琴艺术相融合的特,折射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概貌和主要特。
曲式上该曲的陈述方式既有变奏、展衍(多集中在各段前中部,由于展衍手段在各段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就造就了一些对比因素,也才使人忍不住加上诗意的小标题),又有对比、合尾,其曲式难以用“变奏曲式”或“回旋曲式”概括。另外,该曲虽为多段体,但各段词之间的对比与独立程度不强,反而是互相依赖,如叙事一般前后相承。所以确定为套曲化的单乐章。在写作手法上,它吸收了中国多声复调织体写法,并采用了“藕断丝连”的顶真旋律陈述手法,所以旋律总处在平和的连绵浮动之中,而且全曲就是利用主题音调这根绳索,把各段牵串在一起,像一幅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的风景画,这种结构方法很像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法则。该作品是以线性旋律为主,在旋律的进行过程中,会呈现直线或曲线的运动状态,让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形象。
总体上,《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这部作品共分3部分:引子、主题和变奏。具体的分为:江楼钟鼓(引子1-7)、水边斜阳(主题8-20)、月上东山(变奏一21-340、风迥曲水(变奏二35-56)、花影层叠(变奏三57-70)、水深云际(插部变奏四71-99)、渔歌唱晚(变奏五IO0-1340、洄澜拍岸(变奏六135-1540、挠鸣远濑(变奏七155-1920)、歙乃归舟(变奏八193-240)(再现241-253)和尾声(254-267)。下面便分别从中国钢琴音乐的
“声韵”与“气韵”、《夕阳箫鼓》中的“声韵”与“气韵”以及《夕阳萧鼓》的音乐表现等几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一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声韵”与“气韵”
赏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首先必须要高度认识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气韵和声韵——“声韵”与“气韵”是我国民族传统美学中的一对范畴,它们既是艺术创造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艺术审美的神奇境界。刘承华在《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中说过:“阐释中国音乐,如果没有揭示‘声韵’与‘气韵’这种独特之美,那么你阐释的就不是中国音乐,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也就无法抓住中国听众的心,有韵则生,无韵则死”。
“声韵”和“气韵”是中国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一直居于首要地位。“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气韵,隐藏在性的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中华艺术历来讲究“气韵生动”,“气韵”二字,内涵十分丰富。“气”与“韵”是两个不同概念,气主内,是内力、内气、内在的张力;韵主外,是外泄、外功、外部的表现。气若梁柱,韵为雕镂,韵之精雕细镂依附于气之柱稳梁正基础之上。“声韵”亦作“声均”。“声”,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
能引起听觉的波,又有消息、音讯的意思;还有指音乐歌舞,如声。“韵”,含蓄,富有情趣,有意味,和谐而有节奏的。而“声韵”即为声与韵的结合体。1、指乐调。音律和谐和音乐的声调。例如中国古代的五声名族调式、中世纪的中古调式。2、指诗文的韵律。古代作诗词要押韵。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还可以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
顺口悦耳。3、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韵、调等。4、借指诗歌或其他韵文。5、指说话或呼喊的声调。例如问句时声调通常要比陈述句的声调高,而在谈话结束时声调又会偏低。
简而言之,“气韵”在钢琴音乐中是指音乐表现出的意境、韵味;而“声韵”泛指和谐动听的声音。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
二《夕阳箫鼓》中的“声韵”与“气韵”
古筝之美黎英海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可以说是“声韵”的完美体现。曲中通过不同的变奏手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即“气韵”,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充满画面感,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开始是节奏自由的散板,具有引子性质。钢琴模仿了琵琶弹挑、轮指等弹奏手法,由慢而快的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仿佛鼓声由远及近,由强及弱。而模仿萧和古筝奏出的颤音,则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夕阳西下,余辉未尽,小舟泛江,江面恬静、醉人。第一段“水边斜阳”中,出现了全曲的主要旋律,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模仿琵琶、二胡、古筝、洞萧齐奏的音,更是富于了典雅的彩,味重而饱满。
第二段:“月上东山”第一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使得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美丽景致。末尾模仿萧吹奏的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旋律似波浪般柔和,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迥曲水”江风吹拂,流水回荡,繁星闪闪:波浪起伏的旋律线,增加了音乐的动力。
第四段:“花影层叠”渐活跃、渐快,曲调开始部分是散板节奏,徐缓的旋律线进行之后,节奏逐渐加快,奏出速度较快的华彩乐句,使得气氛焕然一新,与前面所表现的恬静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恰似一阵晚风吹拂,水中花影随波摇曳、纷乱层叠。
第五段:“水深云际”,它是在主题旋律基础上变化而成的,有一种富于动态的格调,浑厚低沉的音不禁使人联想到江面上浊浪推拥、连绵起伏的景象。接着一连串带有装饰音的旋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