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与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艺术性。现行的高效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在课堂上,导学案成为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模式以其以学定教的先进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高效课堂这个特定模式下,从课堂导入追问点拨、语言熏陶、编排预设四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与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曲径通幽的课堂导入艺术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同导游,带领学生游历导学案,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恰当贴切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将课堂多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的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1.音乐熏陶——情的体味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育作用,能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在课堂导入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加强课堂的渲染力。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凄美的词,可用邓丽君的《虞美人》导入,让学生走进这个薄命君王、绝代词人。《父母的爱》可以用歌曲《感恩的心》导入,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真情,唱出了爱,并在幻灯片上显示歌词,让学生走进情的世界。同样《林黛玉进贾府》也可使用《枉凝眉》这首歌,让音符搭载情感。
2.故事激趣意的栖居
课前尝试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咬文嚼字》这一课,首先明确它属于文艺评论,颇具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尤为重要。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导入:三位作家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叹:在吃中国。请同学们谈谈这三句话的不同,进而引出主题—“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
3.名言导读理的感悟
恰当地使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文章增,还可以给导入增彩,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
累知识。《短文三篇》导入: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在后来的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圣者大家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今天我们所学的三篇短文,是三个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领悟三篇短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吧,看看对作为‘人’的我们有何启发?这样就从先哲的哲理性语言顺利地导入这三篇同样具有哲理韵味的文章中去。在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时,引用鲁迅先生的话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从而引出《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一课。
二、不悱不发的追问点拨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升。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究提问的艺术。孔子曰: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这就点出追问的时机。教师这位导演是否能在关键时刻追问,提出有效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解题,拓展思路,这对提升课堂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1.置身诗境,细处追问
课堂教学应尽量,不放过关键性细节。在讲授周邦彦的《苏幕遮》时,有一道合作探究题: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在点评时提到渔郎是和作者一起在水边嬉戏垂钓的朋友。那么就这一句诗而言,诗人采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写不知友人是否忆我。作者回忆的场面应该是灵动的、欢腾的。于是笔者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垂钓’是一种怎样的意境,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引导学生去想象那个场面,学生展开了思考,说出垂钓是一种恬淡、闲适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又进一步启发:根据我们需要的意境,请换一个词语。学生回答捕鱼”“打鱼等,逐渐捕捉到意境。本次的追问旨在让学生真正置身诗境,思考问题,貌似咬文嚼字,其实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循循善诱,深处追问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领悟主旨,从深处发问。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结合全文,出作者写了别里科夫的哪些套子?在学生评点完毕后,可以追问学生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这一追问旨在调动学生去寻生活中
套子,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将套子有形转向无形,待学生的答案开始转向无形时,又继续追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套子’的呢?引导学生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为后面对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探究做好铺垫。
3.精巧设疑,广处追问
通过广处的追问,能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构建答题思路体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品读相关文段,分析、归纳、总结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在环境描写这块,可以请学生举例分析课文是如何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风雪的,并分析文中描写风雪的作用。在完成答案梳理后,可以进行归纳式追问: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以本课对风雪这一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为跳板,启发学生思考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言熏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展现语言的魅力,教给他们用文艺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这要求
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以及丰富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搭建颇具魅力的课堂语言。
四、综观全局的编排预设艺术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一门表演性学科,让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学会赏语文,学会用语文。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探究学习,学生在每个组都有各自的层级划分。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设计更多的学生参与内容,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1.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代表教师的授课思路,也是学生重要的预习资料。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直奔主题,开始翻资料书问题答案。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除了自身懒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审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拿到导学案后对答题情况进行预设。针对杜甫的《阁夜》设计了一道题:诗人抒发了哪几种悲慨,请结合诗句分析。根据学生以往的答题思路,都是先写诗句,再写抒发的感情。预设学生会不按题目要求作答,于是在导学案导作中,教师就提前帮助学生审题,有效地避免了无效答题。
2.导学案反馈关注不起眼的角落
高中生心理不成熟,还处于叛逆期,可以利用导学案反馈这个环节关注学生,开设进步个人”“书写认真个人”“勤于思考个人栏,让学生榜上有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这部分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导学案的完成越来越认真。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室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帮助学生赢得自信。
3.展示环节预设陷阱
答案展示这一环节是由教师导学案的第一次反馈情况决定,由答案的情况确定展示学生,可以同题异展,对比点评。如在杜甫《登岳阳楼》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前两联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概括这两联诗描绘的意境特点。在答题思路上,若问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先描绘画面,再总结画面特点。在第一次导学案批阅中,发现一些学生思路还是不清晰,于是笔者了两个学生同题异展,一个学生仅仅描绘画面,一个学生答出意境特点雄浑阔大。通过有意识地课前设计,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加深印象。
4.点评环节
在课前点评培训环节,可以先培训几个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点评。但是如
果总是这几个学生,其他学生会没事可做,任思维游离课堂之外。于是教师在点评环节应该分批培养,当能点评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把点评任务放到组内进行,由组长灵活安排。另外,利用导学案的这种环节教学法,每堂课模式一样,时间一长,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尝试变换模式,如让学生参与课堂导入、学习目标解读、导学案反馈,让学生来串领课堂。参与学生可以提前安排,让其心中有数。学生可以课下自己去学习相关内容,然后讲给其他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处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抽点顺序可以按组别、按座位灵活移动,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
五、结束语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思维,积极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巧妙地调节和把握课堂,在语文的世界给学生以美和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陈众.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J].教师,20112):91.
[2]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逢游.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5): 176182.
[4]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陈爱芯.古筝和古琴哪一个的弦更多?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花桂芹.电教手段为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