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模块
第五单元《诗乐相彰-合唱曲》教学设计
大合唱指挥视频【教学理念】以“感知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文化内涵,熟悉中华民族合唱艺术发展情况,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多元的国际文化视野”为基本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聆听、体验、分析作品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学环节设置上,进行知识分层教学,从点到面铺开讲授,根据三首音乐作品各自的曲式特点来设计的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歌曲的学唱和感受情绪中来,本课选取现当代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供学生欣赏,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文化内涵,通过反复聆听、体验、分析,感知其独有的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通过对三首作品的不断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其显现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等,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树立更广阔的艺术文化视野。
【教材分析】
一、《大漠之夜》是一首由邵永强作词、尚德义作曲的混声合唱作品。这首作品朴实无华,内涵深邃。既描写了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风沙肆虐的恶劣条件下,赶骆驼人和骆驼队伍依然不屈不挠向着目的地前进的情景;又赞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精神品质。
二、混声合唱《命运女神》选自清唱剧《布兰诗歌》序曲部分,歌颂的是罗马帝国的命运女神福尔图娜,同时感叹命运多舛。音乐以庄严、雄壮的呐喊开始。力度富有变化,节奏鲜明,富有动感,不断积蓄力量,最后喷涌爆发,给人强烈的震撼。是一首配器极为丰富的合唱作品。全曲共101小节,d小调,除引子和尾声外,中间的三个乐段分别在旋律和多数乐器的运用上具有重复性,通过力度、速度、配器、歌词的变化,在音乐上构成递进关系,推动音乐发展。
【学情研判】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本节课学习的是多声部作品,而高一学生平时接触的多是单声部音乐,那么学生在学习多声部音乐时,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老师应着重把握“导入”环节,以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该课容量大,教学难度大,教师切忌过多讲述,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高中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对《雨后彩虹》、《大漠之夜》、《命运女神》的学习,了解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从而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感知丰富的音乐情绪。并进一步加强对合唱、清唱剧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通过学生的歌唱实践,提高其歌唱能力;通过合唱体验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文化理解通过《雨后彩虹》、《大漠之夜》两首混声合唱作品,了解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文化内涵,通过《命运女神》混声合唱作品开拓视野,理解其他国家的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国际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聆听,感知两首首作品其独有的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积极的参与演唱,尝试指挥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观看视频《命运女神》交响乐现场版,感知多声部音乐,了解合唱曲、多声部音乐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
分3个声部同时唱出《雨后彩虹》开头出现的和弦,老师唱女领唱部分。进一步感知、了解多声部音乐。老师钢琴辅助学生合唱。
第二部分 (作品鉴赏分析)
1、《雨后彩虹》
(1)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地位。
(2)表格形式对比聆听A、B两部分,分别从速度、力度、旋律、节奏、情感要素对比两部分的不同,从而感受歌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3)(实践)集体学唱B部分第一乐句,感受合唱艺术。
(4)聆听全曲、鉴歌词,结合作品创作背景,深层次理解作品思想、体会歌曲情感内涵。
2、《大漠之夜》
(1)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地位,大致了解歌曲描绘的意境和内涵。
(2)聆听歌曲片段,感受不同片段下所描绘的情景:①引子部分描绘的驼铃声和骆驼队由远及近的情
景;②B段男女交替呼应描绘的砂砾不断侵袭骆驼队的情景;③A1再现段的全曲最高点部分描绘的风沙漫卷、骆驼喘息的震撼场景。④尾声部分描绘的骆驼队历经风沙逐渐远去的场景。
(4)整体欣赏全曲,感受在音乐要素不断变化下描绘场景的变化。
3、《命运女神》
(1)学生提前搜寻资料,了解《布兰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及作品地位,了解清唱剧不同于歌剧、康塔塔的特点。并选出除了《命运女神》序曲之外自己最喜欢的乐章在课堂上分享。
(2)(实践)演唱歌曲A1段第一乐句,亲身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
(3)聆听全曲,小组讨论,感受、分析歌曲分三段在旋律、速度、力度、(配器)上的异同,以及这些音乐要素对作品发展的作用。
二、拓展聆听
音乐活动:听辨3个音乐片段①《雨后彩虹》开头10-30小节②单声部清唱旋律③带交响乐伴奏的《圣母颂》,尝试判断哪些是多声部音乐。
四、归纳总结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师生小结、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