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女的代价2歌曲香港胜在有你同ICAC——廉洁之都的市民基因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9年第10期
    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曾这样描述自己行走在香港街头的感受:“在一个高度规则化和法治化的社会,你很难在街头看到痰迹和烟头,更难在墙上看到刷糊的标语口号——自觉的民众并不需要座右铭式的提醒。”
    但何亮亮也点出了一个例外:“香港就是这样一个很难看到标语的社会,但是,有一则标语却几乎在香港家喻户晓。‘ 香港胜在有你同ICAC’。‘ICAC’是廉政公署的英文缩写,‘你’则是指全体香港市民。”
    由此可见,廉署的廉政宣传在香港已深入人心。同时,香港能够成为廉洁之都,绝不仅是廉政公署的功劳,更离不开全体港人的努力。
    实名投诉升至近七成以上
    曾在廉政公署工作过的湖南大学教授袁柏顺讲述了一件事。廉政公署成立之初,一个案例引发了廉署负责人的深思,一名邮递员春节期间去一栋别墅送邮件,主人不在家,佣人自掏腰包,给了邮递员几块钱的红包。在佣人看来,逢年过节送红包是华人地区尤其广东一带的习俗,彼此讨个吉利而已。主人回家得知此事后却不
依不饶,不断投诉。
    主人认为,送邮件是邮递员的工作,利用工作机会收红包,就是受贿。哪怕佣人自掏腰包,仿佛并未损害自身利益,主人也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廉政公署负责人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一个地区的廉洁程度不仅取决于监督机关的执法力度,更有赖于普通民众的廉洁意识。
    因此,廉政公署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执法、防贪、教育“三管齐下”。廉政公署专员白韫六介绍,廉政公署采取“三管齐下”的反贪策略,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治理贪污的模式。一是执法:有效侦查贪污,令贪污成为高风险罪行,提高以身试法的代价,发挥阻吓作用;二是预防:从制度方面,将贪污的漏洞或机会减至最低,并且强化系统以及早侦查贪污舞弊的行为;三是教育:如果人心不变,还是觉得贪污可以接受,则难以建构廉洁社会文化。
    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港人对于追求廉洁社会的态度转变。廉政公署成立之初,举报人进行实名举报的比例仅为35%。经过40 多年的努力,香港市民对贪污的态度基本上是零容忍,而廉洁更成为香港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实名投诉占总投诉的比例已升至近七成以上。
    当然,廉政公署对于举报人的严密保护措施,也让香港市民在与贪腐展开斗争时底气十足。廉署制定了
严谨程序及措施,将举报人的身份及举报内容保密。早在1980 年代,廉政公署就拥有单面反光镜认人室,这是香港第一个使用单向观察屏幕的执法机构,让证人从单向观察辨认疑犯,疑犯却看不见证人,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保障证人的安全。
    香港法律系统也逐步完善《保护证人条例》,对证人以及查案的工作人员在必要时提供人身保护,包括提供安全屋、24 小时武装保护、改变身份、移居等。这个保护范围包括家人、男女伴侣。
    “保健医生”
    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廉政公署设有三个处,执行处通过查办案件,让人不敢贪;防止贪污处从源头杜绝贪污,从程序上订立防贪措施,让人不能贪;社区关系处通过公众宣传,润物细无声,让人不想贪。这三个处的机构设置,也与廉政公署执法、防贪、教育“三管齐下”的策略相契合。
    三个处中,执行处人员最多,防止贪污处则是人员最少的,通常只有几十人。但防止贪污处的人员却异常精干,拥有各类专业人员,包括会计师、工程师、测量师、金融服务专才,以及具备广泛公共行政经验的前任公务员。
    借助他们的专业背景为不同类别的机构进行系统检视,提前发现及堵塞贪污漏洞。防止贪污处会审查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也给他们提出改善制度和程序的建议。该处亦采取源头防贪策
略,就新法律规例、重要的公共政策和大型基建工程等提供意见,确保有关系统程序具备有效的防贪措施。廉政公署工作人员将防止贪污处比喻成“保健医生”,负责为各部门机构提高免疫能力。
    任何私营机构只要提出要求,廉政公署也会向其提供防贪意见及服务,从而堵住在采购、工程管理、物业管理、销售等贪腐易发领域可能出现的漏洞。2018年,防止贪污处向私营机构提供防贪意见达895 次。为了更有效推广防贪措施,防贪处针对较易出现贪污舞弊的范畴与行业,编制出版一系列《防贪锦囊》供相关行业及机构的营运者使用。
    近年来,内地公司纷纷赴港上市,这些内地企业对香港的法律和政策未必熟悉。为了提升及更新上市公司董事的知识及技能,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规则》要求他们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廉政公署亦经常协助上市公司加强防贪措施及提升其员工的防贪意识及对反贪法律的认识,例如就其制度及程序提供防贪建议,及举行防贪培训等。
    向公众传播廉洁理念
    廉政公署雷厉风行肃贪的另一面,是和风细雨地传播廉政文化。向公众传播廉洁理念由社区关系处来执行,这个处有180 人左右。
    成结队的小朋友,围在一栋建筑模型前,还有人戴着眼罩,正在电子屏幕上展开“战”……这不是在博物馆或电子游戏厅,而是廉政公署的开放日。
    廉政公署在大众心目中既威严又充满神秘感,这为宣传廉政文化提供了契机。大约每隔两三年,廉政公署都会举办开放日,让社会大众、媒体记者前来参观办公大楼。市民最感兴趣的是录像会面室、列队认人室、展览厅、械设备等。通常,廉政公署会收到上万份参观申请,经电脑抽签选中一千余份。
    开放日的活动中,绝少有板起脸的说教,更多是互动式的参与。那栋建筑模型,说的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圆洲角短桩案。圆洲角打桩工程分包商在香港沙田圆洲角愉翠苑工程项目上,贿赂检验部门,对所建项目偷工减料,致使沙田圆洲角“居屋”还在建造中就有两幢楼房出现沉降问题。廉政公署介入后发现,这两座楼宇所用的36支“大口径钻孔桩”,只有4支合格。
    偷工减料的建筑物被制成模型,陈列在廉署展览厅。即便建筑业门外汉,一看这个模型,也能发觉短桩对于建筑物的危害。事实上,当时两座“居屋”已分别建到33 及34 层高,安全问题难以保障,最终被拆除。
    社区关系处还会根据不同年龄人的特点,在日常推出各种宣传方式。比如,用卡通形象来向小朋友宣传,还在网站上设立了“iTeen 大本营”专区,加入更多互动元素。同时廉政公署也参与编写多本教材,成为香港中小学的辅助读物,让港人自小就树立反贪观念。
    “廉政之友”是成立于1997 年的义工组织,如今它已是廉政公署十分有力的工作伙伴。该组织现有超过2600 名会员,20 多年来为廉政公署提供了约7 万小时的义务工作服务,包括深入社区宣传廉洁文化、协助搞活动等。
    同时,社区关系处还组织其他更多针对不同体例如公职人员、商界人士等的教育活动。
    “连载时间最长的剧集”
    反贪题材电视剧往往创造高收视率,一名廉政公署工作人员介绍,自己与不少同事都会追内地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同时,廉政公署也会参与拍摄香港的反贪影视作品。
    据介绍,公众所熟知的《金钱帝国》等电影,并非廉政公署投拍,那些属于商业电影。廉政公署投拍的是和商营或公营电视台合作的《廉政行动》系列电视剧。这些电视剧通常由名导演执导,邀请明星出演,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故事曲折,节奏紧凑,在电视台播出,经常吸引过百万观众收看。
    40 多年来,这些“廉政剧集”已成为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而且,所有故事都是基于真实案件的再次创作,且必须在该案件的法律程序全部完成(最终判决结束)之后才进行拍摄。因为连续不断有“新剧情”出现,电视节目也持续跟进。因此,“廉政剧集”被港人称为“连载时间最长的剧集。”
    廉政公署投拍的“廉政剧集”中,其中一出《盲目》曾掀起收视狂潮。该剧根据2005 年的真实案例改编,讲述香港某保险公司从业人员,雇佣农民刺瞎眼睛,冒充香港游客在内地旅游发生意外,并以此骗取高额赔偿。剧集由林超贤执导,张智霖在剧中扮演一名廉政公署调查人员,刘浩龙扮演主谋,邵美琪扮演配合的保险经纪,令观众大呼过瘾。这些影视剧不是一味说教,而是通过故事反映人性,让反贪观念愈发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