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最后结局]海上钢琴师结局

    海上钢琴师结局篇(1):《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篇作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
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
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
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二):
    当我看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在海面上爆炸时,那冲天的火光在我眼前跃动,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中为什么1900宁愿舍弃生命也要留在船上我仔细寻着--
    1900年的第一天,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观后感。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
结局后才明白mv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8岁的1900养父意外死去,他的养父温和而豪爽,对他极好。
    1900不愿离开船,也许这是他怀念养父的一种方法,向养父表达感谢,选择与养父一样,葬身大海。不得不承认一位普通的工人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将一个婴儿养大。这里或许给了我第一个答案。
    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规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规矩全都。"
    1900从此迷上了音乐,这不仅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天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
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资极高,也因为他发现,通过音乐,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达出来,那一声一声的痛楚打动着他的心,也让他对这残忍的痛苦从此释然。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某,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某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某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Ma某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1900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
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忽左忽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观后感》。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
    或许1900为了音乐而放弃了生命,为了在海上走其他自己的钢琴曲,而选择永远留在海上,而拒绝了他一生唯一的知己Ma某的请求。我到了第二个理由。
    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他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1900对着镜子练习了一次又一次,但他还是没能将唱片送出。1900也做过大胆的举动,偷偷的跑到船舱,将吻印上睡美人的唇后立刻躲起来,那一刻,该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刻吧。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她。Ma某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某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
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某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第三个答案我也到了。也许他想在船上回忆他那没有结局的浪漫邂逅,守着他那没结果的爱情。他对大陆上的城市感到恐惧,而放弃了本可以获得的爱情,放弃了平凡的陆上生活。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某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他一次又一次与负责人协商,他多次上船寻1900,都没有到。直到他从乐器行老板那借来了多年前1900录下的那首爱情曲的唱片和唱机。失望的Ma某欲离去之际看到站在阴影中的1900,开始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Ma某极力说服1900跟他下船重新开始,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中,1900说出了他不再下船的原因,"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到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
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Ma某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某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Ma某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某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1900选择了在船上也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他一生中,陪伴他的只有大海、钢琴、音乐。
    现在繁复的社会中,也许不会有像1900这样的人了,很少有人能经受得住这个世界的诱惑。在其中,我们的心不免沾上一点尘埃,1900的琴声能带走那些尘埃吗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试着去思考,
特别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可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起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
    海上钢琴师结局篇(2):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中午吃过饭,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
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 一一 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篇二: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
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
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篇三: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海上钢琴师》的电影。
    1900(主人公)是一个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岁时无意间弹起了钢琴,立刻爱上了它,并爱上了音乐。1900从不按规定的曲子弹奏,脑子里想这什么就弹什么,他会用钢琴与别人对话,从音乐中就可以听出他的快乐或悲伤。1900在船上度过了大约40年,从没下过船。
后来因船坏了,得用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后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动,因为1900在死神要光临时,依然坦然面对,他的心中装着音乐。1900为了音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伤心,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得一生都有许多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一旦选定了一条,你必须为了实现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音乐是一种沟通方法,可以从音乐中解开悲伤,从中寻出快乐。
    篇四: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
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篇五: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
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
    篇六: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 一一 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 一一 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结局篇(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
    他唯一的一张胶片唱曲是因为一个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灵感都来自于人类,他不会让他的音乐离他而去,本来想送给那个女生,但是最终没有成功,然后他把胶片掰坏。最终,他下定决心为那女孩子下船的时候,看到陆地上高耸的建筑时,断然断了上岸的念头,从此不再想着下船,当然并不是高耸的建筑让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无尽头,
不知什么是城市的尽头,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尽头。
    有人说,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态,为什么就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觉得他已经看透了一切,只不过他没有留恋并为之存在而已。
    最后的结局是他死于那艘船上。
    我并不因此而遗憾或伤心。我了解1900孩子般的纯洁和简单。完美的爱情就像纯粹的自由,永远只存在于想象。只是如你我这般平凡的人不到像1900那样寄托他想象的载体,不到可以让自己的梦想和灵魂如此安然而自由地栖息的港湾,于是无法永远守护着梦想中的那座空中花园,于是不得不在红尘俗世中为各种各样的负累所牵绊。想到1900的洒脱和自由,想到他的看似放弃一切,其实却在心中全部拥有,想到他的看似无根其实那么充实而丰富的生命,真觉得那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幸福。
    1900的经历离我们的确遥不可及,而他所追求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那是一种平静,一种自由,一种安宁。自由和快乐,也可以不来自于与世隔绝的环境,而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而这在花花世界中源自内心的宁静,才会真正成为无法逃开现实的我们生命最大的动力,成为我们精神最温暖的家园,成为我们心灵最安全的栖身之处。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如果我们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1900,用我们内心的安宁,用我们内心的快乐,用我们内心
的从容,play our love,play our hope,and play our whole life!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
    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观影的时候,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曾令我泪流满面。
    1900,是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孤儿,他被水手收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年代。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面对钢琴的88个键,他能够弹奏出惊人的音乐,受到船上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呢。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他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成长,学习,工作,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我尤记得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话语时的眼神,是那样孤独,坚决,而又温柔。我也曾在高楼中凝视远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终究不是他。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有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
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