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信息技术音乐教学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再现音乐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拓展教学时空,使学生开阔眼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替代所有的其他教学手段,也不是任何时候和任何教学环节都要运用。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要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结合点,恰到好处地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在音乐歌曲教学课、音乐欣赏课、音乐兴趣活动课、视唱教学中如何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歌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把握歌曲内容
传统的歌曲教学,一般是教师范唱,或是听录音范唱,条件好的采用风琴伴奏,学生演唱。这种模式被人们戏称为休息式唱歌课,上课前学生盼着上歌曲链接是什么休息课,是因为常常把音乐课当做所谓的副科。这样的模式导致学生学唱歌时随声附和,时间一长,就会感到这种教学模式枯
燥乏味。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学唱的只是曲调,但对歌曲的内容只能听教师讲述。学生感受不到歌曲的意境,对歌曲的内容也很难把握,更谈不上与词曲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从盼着上唱歌课休息到慢慢地对唱歌课失去兴趣,甚至觉得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
在歌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唱歌曲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声情并茂的歌曲MTV专题片,或是把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所要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时,用信息技术播放这首歌曲MTV画面和有关的视频片段、背景资料,让学生从中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更直接地理解歌词含义。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体会到新中国成立前,当兵的人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把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今天他们依旧没有放弃手中的,保卫着祖国,保卫着家园,特别是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等大灾大难面前,无私奉献,冲锋在前,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学生无不被大屏幕上飒爽英姿的英雄形象、热血儿郎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唱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激发体验
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一台风琴、一台录音机的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教学时,音乐教师结合视频画面讲解歌曲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学生一边欣赏优美的歌曲和乐曲视频节目,一边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不仅对音乐欣赏课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时,适时播放东方明珠”—香港的城市建筑和街道的环境优美宣传短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昨天和今天,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沧桑历史和迷人的夜,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教学时用多媒体播放《东方之珠》歌曲的MTV,从中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从而有助于学生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情感内涵。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配以爱国情怀人士的渴望之情,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又从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的脸的配合画面,感受到炽热的赤子之心。
三、视唱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突破重点、分散难点
视唱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看着乐谱就能唱歌的能力,并会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
乐,从美的音乐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视唱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声乐、器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也是考核一个学生音乐基本功的主要指标之一。视唱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识谱。识谱教学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如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标记。这是学生学习音乐最不感兴趣、最头痛的事。而这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识谱兴趣,丰富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将信息教育技术运用到识谱教学中,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如教学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度大跳音程等内容时,这些都是学生不易掌握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识谱教学,将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度大跳音程等教学内容设计成上山采药的情景课件,大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轻松地感受和掌握旋律的节奏。此外,在识谱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无思维地盲听和盲唱,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教育专家用直观形象的手势变化来反映音高、音长短、强弱等变化的视频,辅导学生把音的音准、节奏、强弱唱准。
四、音乐兴趣活动课中,运用信息技术弥补器材配备不足和教师专业知识的薄弱环节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开放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通过音乐开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不是万能的,即使是研究生学历毕业的音乐专业教师也不能精通所有的音乐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弥补了教师音乐专业知识的薄弱环节,可以让教师在互联网上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播相关的音乐专业知识和内容,并在课前预设到教学课件或链接到校园网上。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查阅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例如,教学《中国民族乐器》这节课时,学校不可能配备所有的中国民族乐器,音乐教师也不可能精通每一种中国民族乐器,更不能准确地使用和演奏每种乐器,此时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和简介,并适时播放乐器的演奏效果,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每一种乐器的特点,加深对各种乐器的认识,真切感受乐器的演奏效果,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也可以分别播放各种乐器的音乐片段,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是哪种乐器,如学生能根据乐曲视频片段准确地分辨出《百鸟朝凤》(唢呐,热情欢快)、《二泉映月》(二胡,凄切哀怨)、《渔舟唱晚》(古筝,优美典雅)。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适时、恰当、有针对性地运用,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极大低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4):291-292.
[2]    赵玲.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93.
[3]    李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EB/OL].http//acher/GuoPeiAdmin/UserLog/UserLogView.aspxUserlogID=4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