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歌词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包括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2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长期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蒙相对峙的朝代。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堪与辉煌的唐代文学争奇斗艳。诗文有所发展和创新,词达到辉煌的顶峰。话本、杂剧、诸宫调等通俗文艺也取得相当的成就,为后来的小说、戏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宋代社会背景
1、高度中央集权:宋代开国之君吸取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二百零五年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经验,为彻底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牢牢控制统兵权和调兵权,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及“守内虚外”的政策。此外,财政权、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独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
而采取上述措施带来的结果是:一,军事上的孱弱,国防力量的薄弱。不仅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而且外患频仍,辽、西夏、金和蒙元相继骚扰、蚕食、吞并宋地,以致慨叹国耻国难、
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不断涌现。二、经济逐渐繁荣。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政权的稳定,国内相对处于的局面,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都市更加繁华,这些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文学样式的兴盛发展。三,冗兵、冗费、冗官等问题严重,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激起了农民的抗争,同时,也有不少从中下阶层诞生的不少官员对之忧心忡忡,同情人民疾苦,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也就更为丰富和深刻。
2、优待知识分子,重视文教事业。这也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一个结果。统治者非常重视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一是大大增加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有时皇帝亲自参与录取工作,这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鼓舞。宋初一如唐代,考试科目以诗赋为主,后来更重视策论,这也促进了政论散文的繁荣。二是给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很高的政治待遇和优厚的俸禄。宋太祖曾立誓碑,内容之一就是誓不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当政也是宋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至于俸禄之厚,赏赐之多,前代也无法比拟。这也使一些士大夫得以蓄养歌伎,享受声之乐,于是最适宜反映他们流连光景、富贵绮靡生活的艳体歌词迅速发展。三是大量办学。既有政府兴办的国子学、太学、州学、县学,也有私人创办的讲学的书院,著名的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南京应天府书院、潭州岳麓书院)就是此时产生。
这些学校或培养专门人才,或促进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四是著述繁荣。由于宋代印刷业的发达,促进了古籍的刊行,也拓展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刺激他们著述的兴趣。大部头的著作极为丰富,如《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宋代知识分子在学识上大大超过前代。
二、 宋代文学概况
(一)
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前人有“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清蒋士铨《辩诗》)的说法,明清诗人大多取法唐宋,这说明宋诗取得了堪与唐诗相媲美的历史地位。宋人在唐诗这座可望不可以的高峰的压力下,独辟蹊径,创造出了具有一代风格的诗歌来。
1、宋诗的特点:
弘扬爱国主题。
趋向于议论化、散文化。
重视技巧。
总之,唐诗主情致,尚风韵;宋诗主气骨,尚理趣;唐诗多含蓄,宋诗多显露;唐诗气度宏大,宋诗钻研精深。
2、宋诗发展轨迹:
(1)北宋前期
白体诗人王禹偁:继承白居易的讽喻现实的诗风。
晚唐体:林逋等效法晚唐贾岛、姚合,描写隐居生活。
西昆体:宫廷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效法李商隐,重视雕章琢句。影响最大。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继承李白、韩愈等人,语言平易晓畅,趋于散文化,开始显现宋诗的独立面目。
(2)北宋中后期
诗人辈出,创作繁荣。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三大家各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高踞诗坛,领袖一代,培育后学。其中在宋代影响最大的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主要是由于黄诗有门径可循,故而学者甚众,蔚为风气。
(3)南宋前期
南宋初期,民族灾难深重,剥削更为酷烈,诗歌流露出爱国激情,哀叹民生疾苦,诗风有所转变。江西诗派的影响仍在继续,但是在社会巨变的背景下,很多人开始进行反思或改弦更张,如江西骨干吕本中、陈与义、曾几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脱离现实的弊病,写下不少的爱国诗。而“中兴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登上诗坛,他们脱胎于江西诗派,而不囿于江西诗派,各自创作出各具特的诗歌,后三人的诗歌代表了南宋诗歌的最高成就。
(4)南宋后期
此时诗坛有两股潮流,先是亡国前的苟安时期,抗战爱国意志开始消沉,出现了推崇中晚唐诗歌的四灵诗派和江湖诗人,作品现实意义不大,多表现失意人生活闲情逸致。另一股潮流是南宋亡国前后所涌现出的一批爱国诗人,文天祥、汪元量、郑思肖等在诗歌中注入了深沉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由此也拉下了一代宋诗的帷幕。
(二)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词作为有宋一代的文学代表,经过唐五代的孕育发展,至宋代而大盛。宋代词人名家辈出,晏殊、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人不但光耀宋代,而且泽被后世。
1、 北宋前期
北宋初年,此基本上沿袭五代词风,而又有所发展。晏殊父子、张先、欧阳修的词以小令为主,偏重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极闲适情趣,风格绮丽婉约。较早开辟新意境的是范仲淹的边塞词。而使此真正走上革新道路的是柳永和苏轼。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的词人,他对词的贡献在于创制了长调慢词和与之相应的铺叙手法,并善用俚俗的语言,表达直路的感情,内容也有扩展,涉及城市风光、歌伎生活、个人的羁旅情怀。
苏轼则冲破了晚唐五代以词为艳科的传统,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内容大大拓展,以诗为词,风格上一改以往婉约派一支独秀的局面,别开豪放一派而与之并驾齐驱。苏轼对于词的
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2、 北宋后期
北宋后期风格仍以婉约为主。成就较大的有秦观、贺铸、周邦彦。其中周邦彦是后期词坛成就最高的人,被称为是北宋词坛集婉约派之大成的巨匠。
3、 南宋前期
南渡前后,词坛出现了一个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优越,内容不脱闺阁之情,风格清新自然,后期国破家亡,内容反映家国之恨、孀居之苦,风格沉郁悲凉。
此时爱国词人大量涌现。词成了一种痛斥朝廷投降政策的武器,抒发爱国情怀的工具。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都是爱国词人。辛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词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概,把宋词的思想和艺术均推向空前的高度。在辛弃疾的影响下还形成了辛派词人。
4、 南宋后期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的局面相对稳定,爱国主义的呼声渐趋微弱,继之而起的是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姜夔的影响最大。其词刻意追求典雅,讲究词法,雕琢字面,强调音律,后人所谓“词至南宋而遂深”原因在此。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王朝行将就木,这时辛派后进又一次奏响了爱国主义的号角,即文天祥、刘克庄、刘辰翁等人的爱国词。与此同时,在格律派的影响下,产生了王沂孙、张炎等词人。两派风格虽然不同,但在抒写国破家亡的主题方面却有相近的地方。
(三)
在我国散文史发展上,宋代散文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标举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宋代就占了六位,可见宋代古文成就之高,影响之大。
中唐古文运动在韩、柳之后,出现低潮,难以为继,而自六朝到中唐始终受到崇尚的骈文又继续发展,到了晚唐五代,几乎弥漫文坛。宋初柳开、王禹偁等人以复兴韩、柳道统、文统为己任,反对唐代咸通以后的“艳冶”的文风,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尚不能扭转五代余风。而此后文风绮靡的西昆体统治文坛达四十年之久。
北宋中后期,在欧阳修等人的领导下,散新运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平易自然、婉转流畅的文风。而后王安石、苏氏父子、曾巩等人沿着沟阳修等人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使古文创作空前繁荣。
南宋散文成就远不如北宋。
(四) 其他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各种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学非常繁荣,除了一部分词之外,主要形式是话本和戏曲。
1、 讲唱文学:鼓子词和诸宫调艺术性最高。叙事体,有说唱。虽非戏剧,但对戏剧的发展很有影响。北宋有赵令畤的鼓子词《蝶恋花》咏崔莺莺的故事。诸宫调有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残本等数种。
2、 戏曲:宋代戏曲主要有杂剧和南戏两种。宋杂剧没有流传下来,只存一些名目,南戏在南宋时得到较好的发展,但作品散佚很多,今存可以肯定为南宋时的作品只有《张协状元》。关于宋代戏曲部分,我们会放到元代文学时再集中讲。
3、 话本:由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艺术成就较高。作者大多生活在市民阶层之中,熟悉市民的生活和思想 ,因而这些作品较多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愿望。《碾玉观音》、《错斩崔宁》都是非常成功的作品,对明清两代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 辽金文学
与宋王朝同时并存的还有辽和金政权,他们在文化上更多向先进的中原学习。其中金朝出现了一些堪与汉民族文化相抗衡的大家和作品。
    金朝:诗人元好问。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