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棕北中学学科整体育人课程建设评价表
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学校教育者才能兼容并蓄、拓展视野,创生出内涵发展的新思维、新路径。
(本文作者系成都市棕北中学校长、教育部初中骨干校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20年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以课程为统领,凝聚育人合力
自1912年建校,从拥有百年史的名校到如今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附属科技中学、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三块牌子并行,重庆十一中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面向未来的思考—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也随之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于是面向未来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国家发展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庆十一中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文 / 钟进友
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国家栋梁的目标,这个目标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培养所有孩子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即能够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其次,培养部分人成为优秀建设者,即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最后,努力培养少数人成为国家栋梁,即能够引领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有了育人目标,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实现的问题。一方面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规划、课程改革。另一方面是谁来教、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学校办学的整体架构和思路是优化育人方式,促成实现育人目标。确定前面两项内容后,再采取具体的行动,重庆十一中课程改
革着眼于三个关键词—强化课程统领、凝聚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方式。
行动—强化课程统领、凝聚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方式
1. 基于时代特征,厘清育人目标(培养什么人)
总体来说,学校是要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因此首先需要厘清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核心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育人目标。国家层面要求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以高考综合改革为导向,促使基础教育变革育人方式,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学校有效落地,就必须以课程为统领,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路径来推进。
2. 围绕育人目标,规划课程体系(教什么、学什么)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最重要的载体,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置课程,重庆十一中课程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课程;第二是融合课程,也就是校本课程,包括有六大类,60余门课程;第三是拓展课程,也属于校本课程,同样包括六大类,20余门课程。
马丁的早晨3. 改革育人方式,推进课程实施(谁来教、怎么教、怎么学)
(1)丰富课程资源 凝聚育人合力
要从根本上改革育人方式,推进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仅依靠学校自身
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就需要丰富课程资源,凝聚育人合力。首先是构建开放融合的教育生态,即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形成真实开放的教育生态。
其次,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凝聚育人合力。一方面,重庆十一中着力整合资源搭建多元平台,如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示范校、教育部新教材新课程实施示范校等;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作为国科大附中、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等优势,或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整合、聘请校外合作指导团队;同时,除了学校这个课程实施场域外,开拓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等各实施场域,形成育人合力。
(2)创新育人方式 推进课程实施
烦恼歌歌词在课程实施方面,重庆十一中实行基础课程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为导向,探索以“学历案”为载
体、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体现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展示互动、探究体验等要素,优化育人方式。融合课程和拓展课程则以“全人教育”为导向,探索“论坛式”、“辩论式”、“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方式的教与学,体现差异性,突出自主性,创新育人方式。最终促成实现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比如,在整合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办学特,通过实施“重庆市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大阅读’
特课程”、“重庆市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海航特课程’”、“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附属科技中学—首届‘未来科学家班’”等特课程及项目,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带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
孙俪整容前后照片对比
强化劳动教育
2020年9月25日,民进中央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在重庆十一中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弘扬劳动精神,落实劳动教育”,召开的背景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面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诉求,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短板,需要着重进行加强。基于时代特征,重庆十一中围绕劳动教育目标,构建了基础性劳动课程+创造性劳动课程两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许茹芸
基础性劳动课程以学生参与劳动、亲历劳动过程为主,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类别,突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创造性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包括通用技术类、新兴技术类、科学研学类三类,注重知行合一。劳动教育的落实须有一定的评价保障,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采用“三纳入”式评价保障,即课程评价、德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三体系协作保证劳动教育的落实。
(作者系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20年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makebelieve>送你一朵小红花赵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