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这也意味着他的音乐生涯结束。
青主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坎坷与磨炼,从小生活在中国旧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恶习下,清楚地认识祖国当时落后的状况,所以在他小小的年纪便投身于反清的革命运动中去,抵抗旧社会的封建主义。在德国留学期间,尽管他对德国民间风情非常感兴趣,也有了家庭和妻儿,但他始终不忘记自己的祖国,仍然返回祖国,投身于革命,可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爱国主义者与革命家。青主更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廖乃雄曾说过:“青主一生的主要成就首先在于他的诗词、歌曲创作和音乐美学论著,可惜的是他的诗词流传下来的太少了。”②笔者认为,青主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有些诗词歌赋还是经廖乃雄的三叔而回忆记录的,但青主的音乐贡献实属令人敬佩与赞扬,他前往西方学习,将先进的音乐思想传入我国,崇尚西方的音乐文化,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与西方的音乐体系相融合。如:和声与曲调的编配上,不仅没有忽视五声调式的运用,还使用了我国的民族和声进行发展。在音乐著作方面,出版了《乐话》《音乐通论》两本著作,这两本著作不仅是青主先进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为当时音乐界新思想、新创新打开了一扇大门。在音乐作品方面,他一生创作了30多首歌曲,如:《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清歌集》《音境》等作品,其中《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这两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此外,他还发表了70多篇的音乐文论。由此可见,青主虽然没有通过自己完成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但在音乐领域创造了一片天地。
二、通过《乐话》与《音乐通论》了解青主
自青主被通缉后,他坚强面对政治搏杀的坎坷道路,将心思转向音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出版了《乐话》和《音乐通论》两本著作。这两本著作开启了我国近代音乐美学思想,其内容受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却又融合了我国音乐历史文化,为后人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乐话》是青主在上海国立音专担任主编后,整理而出版的我国近现代第一部较为系统与完整的音乐美学著作,当时轰动整个音乐界。此书的初稿是青主在黄埔军校和北伐军任职时就已形成,共有十二个章节。从前面的“话引”便可以看出,该书是青主思念难产死去的第二任妻子逑妹而著,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他俩生前探讨有关音乐的一系列问题和他本人对音乐的独特见解。书中的第一章节,青主便对音乐发出的声音做出了独特的定义,他认为:“凡一切乐器好好发出来的音,都是上界
的音,至于由人们好好唱出来的音,亦是上界的音。”③第二章开始,青主阐述了他对音乐的主要观点:“音乐是上世界的语言”。这句话在此书出版后,有一些学者对“音乐是上世界的语言”进行批判,廖乃雄因此问其家父时,青主在当时感到非常诧异并表示:“第一,这样的说法并非他首创;第二,这与‘唯心主义’的音乐观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④《乐话》中青主也表达过:“因为读者们当中,很有一些是号称绝顶聪明的人,你的话还未曾说完,他已经对你得到一个牢不可破的见解,不说你那句话是带有宗教的臭味,便说你的思想太过诡僻。”⑤可见,“音乐是上世界的语言”这一观点只是青主借此来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情感,他认为音乐是不能被文字所代替,纯属精神上的范畴。从此书整体内容来看,青主引述了西方许多名人名著的语言来阐述音乐思想观念,借用西方音乐与中方音乐进行比较,讲述了音乐的构
成元素,以及对学习与演奏钢琴的见解等等。笔者认为,此书虽是一种简单的对话形式,但内容却不只是简单的记录青主和逑妹的爱情故事与音乐探讨,而是记录了青主当时对音乐具有先进的音乐美学认识,更感受到了青主将音乐美学思想升华到了政治层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此外,文中青主还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比喻成战歌来体现自己对战争的痛恨与渴望和平的愿望,这也体现出青主的音乐精神性的认识。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下,能够有这样的思想情怀实属少见,这也体现了青主急切地渴望祖国独立强大与和平的到来,也展现出他在音乐中的政治思想。笔者认为,《乐话》虽然没有对音乐艺术的系统论证,但已有对音乐的特殊认识,从精神层面强调音乐的艺术性。这本著作给人一种多么真实感受,不得不感叹青主当时的音乐美学思想境界,也不愧是近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启蒙著作。正如萧友梅在此书的蕭序部分评道:“此作不只为音乐界开一条新路,简直是为一般初学音乐的指导了”。⑥
《音乐通论》是青主继《乐话》后的又一部有关音乐美学思想的佳作。他认为目前还缺乏一本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从根本理论上去解释音乐、认识音乐以及音乐的功能与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而编撰的。青主曾说过:“因为这本书的篇幅有限,所以凡属我在我那本《乐话》里面曾经论述过的学理,我概不把它拿来重述一遍。谁能够把我那本同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乐话》拿来同这本《音乐通论》互相参考,这自然是可以帮助读者们得到一层更深刻的认识。”⑦可知,《音乐通论》这本书
托出女主人公对爱情执着追求之情,体现出真挚的感情彩。青主当时与德国妻子在生活琐事儿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后,独自前往黄浦江边,看着江水静静流淌的江水,想到他的远大政治思想与抱负不能施展、不知下落的邓演达、死去战友同胞们以及家庭的不和谐,这些种种因素使他对亡妻逑妹无比的思念,此时他多么渴望得到像逑妹这样善良与温柔的人来理解他心情,渴望在这种遭遇与挫折中,能获得家庭温暖与呵护,可现实恰巧相反,从而使他积压已久的各种难受心情瞬间涌上心头,便采用这首具有共鸣的诗词而作,从而烘托自己内心的情怀。
笔者认为,青主的作品无论是《大江东去》还是《我住长江头》都充满了他真挚的感情彩,或许这也是青主在当时悲惨遭遇中唯一能够寄托与疏散心灵的一种方式,这也是音乐功能的体现,正如,他认为:“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能够直达人们的灵魂的语言,那么,要治理人们一切灵魂上的毛病,最好是莫如音乐。”⑬从音乐创作来看,青主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与西洋大调式相结合,伴奏编排突出了我国古诗词的独特内涵、韵味及典雅之美。不得不说,青主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当时开创了一种新方法与新视野,推动了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青主干过革命,在通缉后,他曾称自己为“亡命乐坛”,过着逃亡活命的日子,但他是一个坚强不屈人,即使逃亡,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在音乐领域可以说是一位天才音乐家,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
见解,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认为,青主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作品,都集中体现了他始终以主观精神性的认识为主的音乐美学思想,但这些无非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他在革命浪潮中获得的人生经历,使其思想也不断飞跃,并清楚地认识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使青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对于音乐的认识也是依然如此,他崇洋西方的音乐文化,他将自己政治理想与抱负寄托于音乐之中,多么渴望祖国能够像西方一样强大,并通过音乐来达到对人们的教化功能,渴望祖国早日得到解放与独立富强,他的音乐作品展现出了他淋漓尽致的革命思想!可见,在当时这样的环境下,具有这种先进思想的人实属不多,不得不说令人敬佩。正如蔡元培忽然对肖友梅说:“中国艺术教育之目的,就是要让新文化新音乐代替宗教,以它唤起民众,改造国民之素质,你麾下青主的乐论和作品,确为先锋之作,让我感动,也感动国民,你看啥时介绍我认识认识这位青主先生?”⑭总之,青是我国近现代第一位较为系统阐述音乐的性质、审美及社会功能的音乐家,其音乐思想和音乐作品都极富创新性和感染力,为我国音乐美学研究开创了先河,也推动了艺术歌曲的发展,值得敬佩!■
注释:
① 廖乃雄.忆青主-诗人作曲家的一生[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57.
② 廖乃雄.忆青主-诗人作曲家的一生[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4.
③ 黎青主.乐话[M].商务印书馆,民国23:2-3.
④ 廖乃雄.忆青主-诗人作曲家的一生[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59.
⑤ 黎青主.乐话[M].商务印书馆,民国23:12-13.
⑥ 黎青主.乐话[M].商务印书馆,民国23:蕭序部分.
⑦ 黎青主.音乐通论[M].商务印书馆,1933:撰术主旨部分.
⑧ 林慧文.大江东去.中国辛亥革命先贤.中国现代音乐先驱人物青主[M].羊城晚报出版社,2015: 234.
⑨ 黎青主.音乐通论[M].商务印书馆,1933:1-2.
⑩ 黎青主.音乐通论[M].商务印书馆,1933:12-14.
⑪ 黎青主.音乐通论[M].商务印书馆,1933:43.
大江东去歌词
⑫ 黎青主.音乐通论[M].商务印书馆,1933:47.
⑬ 黎青主.音乐通论[M].商务印书馆,1933:76.
⑭ 林慧文.大江东去 中国辛亥革命先贤.中国现代音乐先驱人物青主[M].羊城晚报出版社,2015:233.
参考文献
[1] 青主.乐话.音乐通论[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2] 廖辅叔.略谈青主的生平[J].人民音乐,1980, (04).
[3] 蔡仲德.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述评[J].中国音乐学,1995,(03).
[4] 徐冬.略论青主的音乐思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