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正,别是一家
作者:朱桂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2
        摘要: 李清照《词论》的核心观点,是词别是一家别是一家词学观既要求词要严于音律,还要求词要符合传统的雅词本。这反映了词作为一种与诗有别的独立文体的要求。
        关键词:李清照 词论 别是一家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淡雅, 沁人心脾,穿越千古,赢得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婉约词宗主的桂冠。其实,李清照除了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还在词学理论上颇有创新,成果丰硕。她以词人的身份论词的短长,著有《词论》。她的《词论》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专论。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文大致如下:
        ……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
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于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及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
自减半矣。
        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对词的创作提出了尚文雅、 协音律、尚浑成、尚铺叙、主情致、尚典重与故实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寻出三个要点:一是词的音律问题;二是词的雅俗问题;三是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一二两点是为了论证第三点而作的具体阐述,故其词别是一家说,是三点中最核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试作简要分析。
       
        一、词的音律问题---本说
       
        首先,词要协音律。即词要有音乐性。这是《词论》中用的篇幅最多、论述最为详细的观点。词是音乐文学,一旦离开了歌唱的氛围,艺术价值要大打折扣。这正是《词论》一开始就谈到李衮(李八郎)歌唱技艺的原因。李清照认为,柳永最主要的成就,就在于变旧声作新声,在于协音律。对晏殊、欧阳修、苏轼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给予了学际天人,作为
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这样倾心的赞美,但仍不客气指出,他们的词往往是句读不葺之诗不协音律。我们知道,苏轼对宋词的一大贡献便是开拓了词境,写出了具有雄豪放风格的词。而这类词用俞文豹《吹剑录》载善歌幕士的话说学士词,欲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可见,苏词即使可唱,也不是用词的传统音律来唱,也决不是符合词的传统唱法的。因而,清照所谓不协音律是说苏轼一些词不合词的传统音律。而王安石、曾巩尽管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原因也同样是因为不合音律,不可读也
        为什么词必须要协音律?李清照作了详细的解释,她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关键是最后这一句:不合音律,就不可歌
        所以,词之音律,是词的本,是词有别于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词其成为词的根本与核心。不协律,就连词也不算。可见,“协音律别是一家词论的核心论据。
       
        二、词的雅俗问题---雅正说
       
        李清照词论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词要雅正。也即词要有文学性。《词论》中自后郑、卫之声日炽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一段,已经接触到对晚唐西蜀花间词派的评价,它首先肯定此时期的词调的发展,而对花间词风的基本倾向是不满的。李清照对南唐二主及冯延巳的词评价极高,既崇之为尚文雅,又赞美他们的词语奇甚。在赞扬南唐君臣之词文雅的同时,她还对当朝的许多词人在这方面提出了批评。如柳永的词虽协音律,可是却词语尘下,用语粗俗,不合典雅的标准;贺铸、秦观、黄庭坚虽懂得词别是一家的道理,但贺铸苦少典重”,文辞缺乏典据,不够雅正庄重;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不能充分援引典故史实,使作品典雅含蓄;黄庭坚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总之在雅正方面都不尽合要求。
        李清照主张重典重,尚故实,在这个问题上,她又批评了两种倾向。一是秦观词少故
乏富贵态。这是说,秦观词确守唐末五代以至宋代初词风,不注意吸收诗歌创作的成功经验,所以他的词显得高雅不足,厚度不够。二是黄庭坚走到了另一面尚故实而多疵病。这可能是指他在词中搞点铁成金”,掉书袋太多。
       
        三、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李清照依据词的本及雅正的性质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诗词分界,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雅正的目的。就这方面说,是合理的。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应该有相对独立性。词是经过百年发展而形成的,它有自己固定的形式、发展规律和创作方法。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末年,一直局限于艳科的面目,柳、苏两家先后崛起,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上,突破传统,开辟新路,这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北宋时代,的确也有一些人,包括苏轼的某些作品,把词哲理化,散文化,口语化。李清照对那些既不协音律,又毫无词境的词作提出批评,是为了救敝补偏,矫
正词风。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较正统地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从整个词史上看,是符合词的发展实际的。
        李清照的《词论》无论是对我国古代的词学理论的发展,还是词的创作实践,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价值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发掘。
       
        参考文献:
        [1] 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2] 《古典文学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大江东去歌词        [3] 张雅青 《从〈词论〉看别是一家词学观》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