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的三个境界
茶味禅味,茶禅⼀味。
⽇本茶道⿐祖珠光,曾是京都紫野⼤德寺⼀休和尚的门下。他因为经常打瞌睡⽽⾃觉不安,就通过喝茶来,从此改变了打瞌睡的习惯。
有⼀天,⼀休禅师问他:“要以怎样的⼼境来喝茶?”
珠光回答:“为健康⽽喝茶。”
⼀休⼜问:“有个和尚问赵州禅师什么是佛法的⼤意时,赵州回答:‘吃茶去。’你是怎么看的?”
珠光默然。
⼀休叫侍⽴⼀旁的和尚给珠光端上⼀杯茶。珠光接茶在⼿,⼀休⼤叫⼀声,⼀掌将珠光⼿中的茶杯劈倒。珠光⼀动也不动,
只对⼀休⾏了个礼,就站起来辞⾏。
珠光⾛到门⼝时,⼀休突喊:“珠光!”
“是!”
“刚才我问你吃茶的⼼得,现在,我们撇开喝茶的⼼得不谈,只喝茶怎么样?”
珠光平静地回答:
“柳绿花红。”
⼀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从此,珠光改变了喝茶的⼼境:喝茶并不是为了健康或嗜好,更不是为了考究茶道的⽅法,⽽是已加上了禅悟的⼼境。茶道的真谛,就是⼀切现成。在⼀杯清茶中,包含着⼈⽣的全部意蕴。
剑客/剑道的三个境界--
⼿中有剑,⼼中有剑,⼈剑合⼀,第⼀境界;
⼿中⽆剑,⼼中有剑,杀⼈于⽆形,第⼆境界;
⼿中⽆剑,⼼中⽆剑,不武⽽屈⼈之兵,此乃第三境界!
⼼境之最⾼境界:
⼼中有境
境⾥⽆⼼
境不⾃境
因⼼故境
净⼼真实实⼼境/清静
圆觉了然然觉源/随缘
境本⽆⽣因⼼存
⼼⾃不灭缘境空
⼀尘不染 ,⽆相观⾃在; 千尘淡定, 万法皆空寂 
⼆途俱泯 ,有缘契真如; 百途虚幻, 三界若浮云!
⿐头向下少⼈知
宋•惠洪《与韩⼦苍》:“脱体现前⽆躲避,⿐头向下少⼈知。”
双眉本来⾃横,⿐孔本来⾃直。⾃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任何隐瞒地把它们的⾯⽬充分地显现在我们⾯前,“脱体现前”,⾚条条地,坦诚到了极致,可是有⼏⼈能体会出这摆在眼前的事实?
⽇本的道元禅师,在中国学禅回国后,和⼈谈起⼗年来的⼼得时说:“这段时间我领悟到了⼀个最深刻的道理:眼睛是横着长,⿐⼦是竖着长的。”
众⼈闻之,莫不捧腹⼤笑。但随即,他们的笑容僵在脸上,因为在那⼀阵笑声过去之后,他们才发现那笑声竟是如此的空洞。
眼横⿐直虽为事实,但能真切地感悟到它和存在的,却为数甚少。对“⿐头向下”这⼀事实,倘不经历⼀段勤苦的修⾏,是不会有真切感受,⽆法体验其庄严⼀⾯的。
“三重境界”--
第⼀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即是佛家"看透"之境.........
第⼆重境界是“⾐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是佛家执着悟道之境.........
第三重境界是“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是佛家"⾃在"之境,苦苦索求的东西,原来
不经意间便得到,所以,如实地接纳⾃⼰, 依照⾃⼰的本质实现⽣活追求, ⽅能达以恬淡怡然之境.......
这三个境界,均撷取⾃宋词中的佳句。
第⼀境界为求学与⽴志之境,此为“知”之⼤境界;第⼆境界为“⾏”之境界,为实现远⼤理想执着⽽坚忍不
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然成。
参禅之初,看⼭是⼭,看⽔是⽔;禅有悟时,看⼭不是⼭,看⽔不是⽔;禅中彻悟,看⼭仍然⼭,看⽔仍然是⽔。佛家讲究⼊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之⼀⽣,从垂髫⼩⼉⾄垂垂⽼者,匆匆的⼈⽣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的三重境界。⼈⽣第⼀重境界:看⼭是⼭,看⽔是⽔。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切事物都⽤⼀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都还原成本原,⼭就是⼭,⽔就是⽔,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处处碰壁,从⽽对现实与世界产⽣了怀疑。第⼆重境界:看⼭不是⼭,看⽔不是是⽔。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定是真实的,⼀切如雾⾥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不是⼭,⽔不
是⽔,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迷失了⽅向,随之⽽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我们开始⽤⼼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切都多了⼀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也不是单纯意义的⽔了。有如那谁写的诗境⼀般:"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第三重境界:看⼭是⼭,看⽔是⽔。这是⼀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都能达到这⼀境界。⼈⽣的经历积累到⼀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的追求有了⼀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场⼤梦/⼈⽣⼏度秋凉”,知道⾃⼰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还是⼭,⽔还是⽔,只是这⼭这⽔,看在眼⾥,已有另⼀种内涵在内了。
>剑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