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西部放歌》说课稿
XXX中学 XXX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西部放歌》是人音版17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民族歌曲,教材围绕民歌展开。特别是西北民歌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及探索欲望。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
中心话题:西北民歌    花儿
歌曲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河湟花儿”代表曲目)
            《花儿与少年》(“青海花儿”代表曲目)
拓展内容:《二牡丹令》(“宁夏花儿”代表曲目)
《花儿唱红大西北》(“新疆花儿”代表曲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西北民歌中“花儿”的民歌体裁。能够模仿演唱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或乐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slowmotion“花儿”的风格特点
A体验
以视觉图像法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视听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西北地域风光配以西北腔调音乐,引领学生置入大漠戈壁、黄土高原的情景中,使其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B探究
以层层相扣的对比欣赏探究《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花儿与少年》这两首不同地域的民歌“
花儿”,让学生通过不同视听效果而体验、感受民歌“花儿”风格,从而达到认识了解“花儿”这种种民歌体裁的教学目的。
C模仿
通过对《花儿与少年》进行模唱,使学生对民歌体裁——“花儿”有更深的认识,对歌曲的情绪有更深切的情感体验。
D合作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西北民歌“花儿”的音乐风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这一民歌体裁。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地域“花儿”的特点,学唱“花儿”片段。
二、学情分析
音乐基础知识: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
乐理基本技能:对音乐力度、速度、音、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评价及其音乐表现作用理解不足概念模糊;
音乐与相关文化:农村孩子缺少丰富的音乐体验环境;但对于西北民歌风格的体验拥有情感体验的积淀
三、教学策略
审美体验: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花儿”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有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注重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创造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社会交往: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黄土高坡》视频
【设计意图】以视觉图像法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视听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完成知识的引入、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向学生展示大西北特有的民俗民风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2“我知道”提问环节
a这是哪里的民歌?(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b关于西北你还有那些认识?(西北的地域、民俗、民风和民歌)
【设计意图】注重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小组合作派代表总结的方式概括西北的地域、民俗、民风和民歌等一些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新授
1、“花儿”最早是起源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连的广大地区,产生于甘肃临夏,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的山歌形式。流行于甘肃省临夏、甘南、岷县等地。
【设计意图】明确、强化民歌体裁之“花儿”音乐概念
2、听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
【设计意图】以这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花儿”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3、听音乐,小组探究完成音乐要素选择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从音乐力度、速度、音、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基本表现要素中选择出与“花儿”特点相符合的选择,使学生自主地完成对民歌体裁“花儿”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第一个难点的突破。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小结
风格特点:高亢开阔、自由舒缓、激越动听
“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彩特点。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此歌是著名花儿歌手朱仲禄、何清祥等经常演唱的曲目。
花儿的曲调当地人称做“令”,如“河州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河州即今之甘肃临夏,2004101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国花儿之乡”称号。
【设计意图】情系今生密切联系实际,完成知识的引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
眼泪留在你走后
5、听赏《花儿与少年》(青海花儿)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地域“花儿”的对比欣赏,让学生聆听、体验、明确临夏本土花儿与青海花儿的相同之处,听你说 郁可唯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花儿的理解。
6、学唱歌曲《花儿与少年》
【设计意图】视唱歌曲旋律,解决歌曲音准与节奏问题,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花儿”这一民歌体裁形式。
7、音乐活动:请同学们跟老师学跳《花儿与少年》简单的舞蹈动作,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跳舞蹈《花儿与少年》,让学生们在“听”、“唱”、“跳”三个过程中更深层次了解“花儿”的民歌魅力。
(三)拓展
听赏宁夏花儿《二牡丹令》和新疆花儿《花儿唱红大西北》
【设计意图】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家乡荣誉感;
(四)总结
A“我能行”表演唱环节
【设计意图】鼓励同学们哼一哼出现最多的旋律,对西北民歌中“花儿”的民歌体裁有更深的认识,对歌曲的情绪有更深切的情感体验。
B小组合作归纳“花儿”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明确了解“花儿”这种民歌体裁,巩固所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
民族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歌曲通常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唱起来朗朗上口。
民歌体裁
流行于
风格特点
甘肃
青海
宁夏
产生于甘肃临夏
临夏
甘南
岷县
等地
高亢开阔
自由舒缓
激越动听
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国花儿之乡”称号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的呈示使学生对“花儿”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有整体把握
明星性爱
6、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对音乐实践活动充满激情。能积极参加团队合作任务,很好的完成小组探究环节。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缺乏丰富的音乐体验环境,音乐艺术实践能力不足,基本乐理知识欠缺。加上孩子们羞于表达或是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不足,导致有些课题的解决有一定难度。比如个人舞蹈动作的创编。音乐表现自信心有待发掘,音乐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乐理基本知识的普及需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相关资料:
民歌 多为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小虎队歌曲 
西北民歌  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  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