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第⼆七回
读红品诗词-108
《葬花吟》赏析
⽂/墨吟筱蕊
图:黛⽟葬花
黛⽟在怡红院外吃了闭门羹,宝⽟浑然不知。黛⽟对他爱理不理,他还以为是昨天⼀时忘情说了句“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惹得黛⽟还在⽣⽓。
这⽇未时正交芒种节,妹们在园中各处游玩。宝⽟低头看见许多凤仙、⽯榴等各⾊落花落了⼀地,因叹道:“这是她⽣了⽓,也不来收拾这花了。待我送了去,明⽇再问她。”说着,便把落花兜了起来,登⼭涉⽔,过树穿花,⼀直奔了那⽇林黛⽟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到花冢,只听⼭坡那边呜咽之声,⼀⾏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想道:“不知哪房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来哭。”便煞住脚,听她哭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惜春暮,愁绪满怀⽆处诉。
⼿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第一千滴泪柳丝榆荚⾃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巢已垒成,梁间燕⼦太⽆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去梁空巢也倾。
⼀年三百六⼗⽇,风⼑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时?⼀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痕。
杜鹃⽆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初睡,冷⾬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恼忽去,⾄⼜⽆⾔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花⾃羞。
愿奴胁下⽣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丘?
未若锦囊收艳⾻,⼀抔冷⼟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奴⾝何⽇亡?
奴今葬花⼈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死时。
⼀朝春尽红颜⽼,花落⼈亡两不知。
吟诵这⾸《葬花吟》者,正是林黛⽟。它是黛⽟⾃叹⾝世的哀歌,也是黛⽟叛逆性格的⾃⽩。
让我们⼀起来感受《葬花吟》的艺术魅⼒。
⾃“花谢花飞花满天”⾄“忍踏落花来复去”⼋句为第⼀段:但见落花满天飘飞,有谁会怜惜它落红已逝、⾹⽓已绝的命运?看着春尽花落,悲于斯,感于斯,想着⾃⼰付出的⽚⽚深情,⼼内满是怨恨和委屈,两⾏清泪兀⾃地流。缱绻的情思,依旧是游丝软系,落絮轻沾。帘中⼥⼉终是放不下这终要流⾛的春⽇,满满的愁绪难以释怀。⼿扶花锄⾛出闺房,⼜怎忍⼼往复践踏落花?
⾃“柳丝榆荚⾃芳菲”⾄“⼀朝漂泊难寻觅”⼗⼆句为第⼆段:柳丝和榆钱只顾⾃⼰炫耀芳⾹,哪管桃花和李花正在飘飞坠落。桃花和李花明年会再次绽放,可是明年闺房中还有谁来赏花?今春三⽉燕窝已经垒成,但燕⼦啄花筑巢也太⽆情。明年花开时节燕⼦虽仍可啄花,可知那时⼈去梁空,燕窝也早已倾覆。年年岁岁,寒风似⼑,严霜似剑,花⼉备受摧残。所谓明媚艳丽的春光⼜能维持多久,⼀旦花落花飞随处漂泊,也就难以寻觅了。
⾃“花开易见落难寻”⾄“⾄⼜⽆⾔去不闻”⼗句为第三段:花开犹在眼前,花落⽆处寻,最是伤⼼的就是阶前葬花之⼈。独⾃扶着花锄潸然泪下,洒落花枝凝成⾎痕。杜鹃鸟默默⽆⾔,熬过惨淡的黄昏,葬花⼈扛着花锄回家,关上了沉重的院门。望着青荧的油灯照射墙壁的微弱光线,听着冰冷的⾬滴敲打窗户的清脆声⾳,深夜难眠,孤影⾃怜。只怪奴家为落花黯然神伤,对春光⼀半爱怜⼀半恼恨。怜春之感忽然来临,恼春之感忽然离去,怜有如何,恼⼜怎样,奴家不闻不问,平添了这⽆尽的愁绪。
“洒上花枝见⾎痕”使⼈联想起洒⾎泪⽽成斑⽵的湘妃,难怪黛⽟要⾃号“潇湘妃⼦”哦。
⾃“昨宵庭外悲歌发”⾄“强于污淖陷渠沟”⼗⼆句为第四段:昨夜在怡红院庭外吃了闭门羹,因泣花阴忽闻悲歌,知道这是花魂、鸟魂与奴家同悲。可惜花魂鸟魂总是难以挽留,鸟⼉⽆⾔,花⼉害羞。惟愿奴家胁下能⽣出双翅,随那落花飞到天的尽头,去寻得⼀处可以寄托⾃⼰哀情的⾹丘。然天尽头,⾹丘⼜在何⽅?倒不如收拾艳⾻装⼊锦囊,⽤⼀捧冷⼟掩埋⼀世的风流。⽣来洁净的⾝躯还是要回到洁净的地⽅去,决不能被抛弃在肮脏的河沟。
在这缠绵缱绻的爱、怨、情、恨交织中,⼀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黛⽟发出了孤标傲世的决绝呼声,充分表现了她宁折不弯、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洁品格。
⾃“尔今死去奴收葬”⾄“花落⼈亡两不知”⼋句为第五段:今有奴家来收葬落花,却未知奴家何⽇⾝亡?奴家今⽇葬花让⼈痴笑,他年⼜是谁来安葬奴家?且看残花落尽之⽇,便是奴家红颜⽼死之时。真是⼀朝
春尽,红颜凋残,花落⼈亡两茫茫,惟有泪千⾏啊!
感落花,悲⾝世,写傲⾻,愤尘世,声声诉,滴滴泪。吟到此处,黛⽟已是痛彻⼼扉,呜咽难抑!
这⼀曲《葬花吟》,分量究竟有多重?它预⽰林黛⽟泪尽⽽亡的结局究竟起于何因、归于何处?红学家众说纷纭⽽⼜莫衷⼀是,倒是曹雪芹的友⼈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组诗中“伤⼼⼀⾸葬花词,似谶成真⾃不知”两句,道出了《葬花吟》乃黛⽟之死的谶语。
脂砚斋感觉握笔有千⽄之重,欲批⼜⽌:“余读《葬花吟》,⾄再⾄三四,令⼈⾝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先⽣⾝⾮宝⽟,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之意,俟看⽟兄之后⽂再批。噫唏,阻余者想来亦《⽯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那么,“⽟兄之后⽂”⼜如何描述呢?
不想宝⽟在⼭坡上听见是黛⽟之声,先不过是点头感叹,听到“奴今葬花⼈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朝春尽红颜⽼,花落⼈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坡之上,怀⾥兜的落花撒了⼀地。试想林黛⽟的花颜⽉貌,将来亦到⽆可寻觅之时,宁不⼼碎肠断!既黛⽟终归于⽆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如宝钗、⾹菱、袭⼈等亦可以到⽆可寻觅之时矣。既宝钗等终归⽆可寻觅之时,则⾃⼰⼜安在哉?且⾃⾝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不知当属谁姓已!
宝⽟这⼀番与黛⽟共鸣的感悟,令脂砚斋⽆地⾃容,故批⽈:“不⾔炼句炼字、辞藻⼯拙,只想情想景,想事想理,反复追求,悲伤感慨,乃⽟兄⼀⽣天性,真颦⼉不知⼰,则实⽆再有者。昨阻余批《葬花吟》之客,嫡是⽟兄之化⾝⽆疑。余⼏点⾦成铁之⼈。笨甚,笨甚!”
正是:
花影不离⾝左右,鸟声只在⽿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