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胸痹心痛”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作者:程全周 陈爱莲 吴桂玲 韩会香 徐百鸿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0期
        在陈爱莲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胸痹心痛的证型,总结出了胸痹、心痛的中医诊疗规范,使临床医生有依可循,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突出了中医特,提高了疗效,现述如下。
        定 义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已痰浊、瘀血、气滞、寒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的胸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诊断依据
        发病特点。主症: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兼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诱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饮酒饱食、感受寒冷等。
        相关检查:①心电图:能反映心肌缺血,特别是疼痛发作时及缓解后兩者心电图对比诊断有价值。根据ST段和(或)T波得异常变化来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及程度,同时根据相应导联所出现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的表现,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动态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和T波改变,有助于诊断、观察药物作用及有无心律失常;运动平板:此为心电图负荷试验,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效果,对劳力性心绞痛有价值。②心脏超声心动图:依据节段性心肌动力学异常改变,也可间接判断心肌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可作为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的鉴别诊断。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梗死并室壁瘤、附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和心包填塞等。③实验室检查:如心肌酶、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BNP、凝血四项、血流变等检查以协助诊断及判断危险因素。④其他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冠造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血管镜检查有
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证候分类
        痰浊闭阻: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瘀血痹阻: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气阴不足: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短气,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晄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气虚血瘀:心胸刺痛,胸部闷窒,动则加重,伴短气乏力,汗出心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寒凝心脉: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面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入院指征
        具有典型症状、体征。
        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血清酶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异常。
        常规
        一般:病情较重,卧床休息1~3天,同时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
        辨证论治:①痰浊闭阻:基本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汤药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急性发作时亦可含化苏和香丸止痛。②瘀血痹阻:基本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汤剂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可选用血塞通针、丹红针、丹参注射液等静点。急性发作时可含化速效救心丸。③气阴不足:基本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汤剂选用生脉饮和人参养荣汤加减。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静点。④气虚血瘀:基本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汤剂选用保元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亦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可选用参麦针、丹红针、血塞通针等益气活血类针剂应用。急性发作时可选用麝香保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含化。⑤寒凝心脉:基本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汤剂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
即刻舌下含化苏和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以上证型均配以穴位按压,取穴为:心腧、肺腧、内关、涌泉。每3天1次,每天自行按压2次,15~30天1个疗程。其中,气滞加气海;血瘀加膻中;痰浊加丰隆;寒凝加关元、命门。同时在临床中,发现血瘀痹阻及痰浊闭阻型较多,对应设立了冠心止痛膏1号和冠心止痛膏2号穴位贴敷。冠心止痛膏1号处方:丹参10g,降香6g,川芎6g,麝香0.1g(大部分为免煎中药)。用法:用酒调敷,再加适量透皮剂,2次/日,每次3小时,敷神阙穴或心前区阿是穴,7~10天1疗程。冠心止痛膏2号处方:茯苓6g,白术6g,陈皮3g,薤白3g,用法及贴敷穴位同上。对于本病各种类型心痛剧烈,可采用穴位注射:水针:取内关,用度冷丁10mg,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ml,垂直刺入上穴,得气后强刺激,注入药液,每侧2.5ml,止痛效果显著。
        健康指导
        首先让患者放宽解量,豁达处世,避免紧张及恐惧感,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生冷之品,多吃水果蔬菜;且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茶,咖啡;再者给患者制定固定的日常活动计划,勿劳累,适量运动;最后,为患
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基本治愈:指主要症状消失,临床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指主要症状消失占半数以上;或好转占2/3以上;临床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恢复大于50%。好转:指主要症状消失占1/3以上,或好转占半数以上;临床体征有所减轻;实验室指标恢复低于50%。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病例总结与疗效评价心痛2011小山
        2001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痹心痛患者248例,治愈和显效率76%,好转率18%。在临床上本病时突出中医特,发现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难点分析
        中医特疗法应用尚需进一步规范,如疗程,疗效评价标准。
        辨证分型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应加证型如痰热闭阻兼血瘀,胸阳暴脱、水气凌心
等。
        对于真心痛患者,中医药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应开发中药水针疗法以应急,同时需要配合西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