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大事记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初,周武王封同姓40人建国。随爵为侯,为汉东大国。
 
  鲁桓公六年(706),楚君熊通率兵逼随为其向周王室求尊号,被王室拒绝。
  桓公八年(704),熊通约会诸侯兴趣其为王,随、黄不应。熊通伐随,俘随少师,与随结盟,自称楚武王
  桓公十一年(701),楚武王迫珍、贰与楚结盟,随、郧、绞、州、蓼举兵反对失败。
  庄公四年(690)。随向周王室报告楚自立为王,楚怒伐随,武王殁于军中,与随结盟还师。
  庄公二十二年(672),楚君庄敖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杀庄敖自立,是为楚成王
  釐公二十年(640),随率汉水以东诸侯叛楚。楚攻随,随与楚媾和。
  昭公十七年(525),随师助楚于长岸大败吴军
  定公四年(506),吴破楚都郢,楚昭王奔随
  战国末期,楚灭随国建随县。
 
  秦王政二十四年(223),秦灭楚国,随县隶属南阳郡。
 
  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荆州林饥,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县)王匡、王凤聚饥民起义,南阳人马武和颖川人王常、成丹等归附。数月间,众至七八千人。起义居绿林山(随州市大洪山)绿林军
  新朝地皇三年(22),绿林山发生瘟疫,绿林军转移。王常、成丹引一部南行,号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等分兵北行,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平林(今随州市古城畈)人陈牧、廖湛起兵响应,号平林兵
  东汉科学家张衡在县城东郊筑台读书。
 
  太康九年(228),武帝司马炎封司马迈为随郡王,置随国。
  太安二年(303),义阳(今随州市北境)人张昌聚饥民起义,于随西大败晋骑督靳满,攻克江夏,立刘泥(丘沈)为帝恢复汉朝,建元神凤,自为相国。嗣后,分兵破武昌,杀太守;攻宛地,斩晋平南将军羊伊;取襄阳,诛晋新野王司马歆;克江州和长沙、湘档、零陵等郡,设官镇守。晋惠帝昭令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率陶侃等镇压,义军失利,次年张昌被擒遇害。
 
  西魏大统元年(535),随升为州,辖郡、县。
  北周大象二年(580),静帝宇文阐晋封左大丞相、随国公杨坚为随王,建随国,领20郡。
 
  开皇元年(581)随州改为隋州,隶属汉东郡。开皇三年(583),汉东郡撤销,隋州领隋县、厥西县。大业三年(607)复置汉东郡,隋州属之。
 
  贞元元年(785),淮西节度使、南平郡王李希烈占开封称帝,国号,其部将李惠登据隋州。次年,唐朝安州刺使伊慎攻隋州,李惠登投降。
  乾符四年(877)八月,王仙芝(亦说黄巢)义军克隋州,俘唐隋州刺史崔休徵,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之子率部救隋毙命。嗣后义军撤离隋州城。
  光化元年(898)七月,唐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跟随唐江南诸道行营都统杨行密与唐宣武军、宣义军、天平军节度使朱全忠进行兼并战争,朱全忠派兵攻忠义军,克唐州,下襄州,破隋州,擒隋州刺史赵匡璘。
 
  建炎元年(1127)七月,史斌率宋江余部再次起义。次年四月,义军孙琦部焚随州城。
  绍兴四年(1134),宋淮南招讨使李成投降伪齐,从金兵陷邓州,逼随州。宋随州知州李道弃城,李成以王嵩知随州。五月十八日,岳飞部将牛皋复随州,歼灭5000伪齐军。活捉王嵩,押送襄阳处斩。
  开二月,金兵再破随州后撤离。
三年又三月  嘉定十年(1217)四月,宋将刘世兴在随州大败金兵。
  绍定三年(1230)蒙古兵犯宋,侵扰安陆、随州。
  端平二年(1235)七月,蒙古兵侵犯唐州,宋随州知州金子才弃城逃跑。次年蒙古兵占随州。嘉熙元年(1237)一月,宋京西兵马都监、随州驻扎程再暹在大洪山抗蒙古兵有功,晋为阁门宣赞舍人、京西铃辖兼知随州。
  淳祐十二年(1252)二月,蒙古兵数万攻随州。
  德祐元年(1275)五月,行随州事傅安国投降蒙古兵。宋帝饮命朱端履为随州知州,州治由州城迁大洪山黄仙洞。十二月,蒙古兵攻破大洪山,朱端履投降,蒙古委朱为随州知州,仍以黄仙洞为州治,领随县、应山县。
 
  元贞元年(1295),野蚕成茧亘数百里。
  至正十一年(1351),梅丘里人明玉珍集里中千余人于现光山、青林山筑寨起义,捕杀随州、安陆(今钟祥县)、应山县官吏乡绅。后加入徐寿辉红巾军,率部入川。
 
  洪武元年(1368)七月,朱元璋部将邓愈领兵攻随,元右丞相王诚投降。九月,邓兵挺进大洪山,攻克老马刘寨,委白圭为随州知州。
  正德七年(1512)刘六(刘庞)刘七()义军攻随州。
  正德十六年(1521)。任德、颜木修纂《随志》二卷于嘉靖十八年(1539)刻版付印。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崇祯八年(1635)三月,张献忠、罗汝才等11支农民起义军与明援剿总兵官曹文诏部在随州城激战,失利后转移。
  次年冬,张献忠、罗汝才部回师随州,围攻厉山等集镇。明巡抚王扬基率总兵官秦翼明追至孤山冲,其先锋副将杨世恩领兵3万于三道河陷于义军埋伏,仅杨偕数百骑突围,其余被歼。崇祯十年(1637)二月一日,张献忠、罗汝才部破随州城外南关厢,十一日占随州城。十二日,明监纪张大金、副总兵杨世恩领兵攻城,起义军突围。
  崇祯十一年(1638),明兵部尚书总理陕西、河南、湖广军务大臣熊文灿招降李自成义军,刘国能率部投降,署为随州守备。
  崇祯十三年(1640),革里眼、左金王等四营义军游击随州。
  崇祯十四年(1641)四月二十五日,义军张献忠、罗汝才部克随州,旋撤走。七月二十三日,义军李自成部再破随州城。次年春,明巡抚宋一鹤领兵攻随州,义军撤退。
  崇祯十六年(1643)春,李自成取随州,任汪鹭为随州牧。明10万京营兵追击义军,于随之小坝山遇大雨,衣甲火药尽湿,义军乘机四面冲杀,明军死亡无数。后义军走厉山,其右队克安居,破长庆堡,驻扎运粮。明军追至,义军牺牲千余人,余部会合主力,撤离随州。
 
  康熙六年(1667),刘霦纂修的《随州志》四卷刻版付印。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乾隆五十五年(1790),张璿纂修的《随州志》十八卷又首一刻版付印。书藏北京图书馆。
  嘉庆元年(1796),襄阳白莲教首领王聪儿()率众起义。二月,义军由枣阳进入随西进行游击活动。次年二月转战随北,三月二十八日与清军激战失利后撤离。
  咸丰四年(1854)三月十八日,太平军由应山进入随州,攻破州城,后转安陆府(今钟祥县)。四月,太平军返随,攻占双河、茅茨畈、朱家集、澴潭后离去。次年四月十四日,太平军殿右三十检点陈玉成部由德安府(今安陆市)攻襄阳,途经随州时与清西安将军扎拉芬战于小淅河。次日,又战于五里铺。清军溃败,扎拉芬毙命。五月九日,太平军攻随州城,失利后撤离。
  咸丰五年(1855)七月,涢山乡落湖里赵家台(今长岗店)赵邦壁率饥民起义,建国名后宋,攻随州、京山县、枣阳县和襄阳、安陆(今钟祥县)德安(今安陆市)等府。次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兵围攻大洪山,赵邦壁阵亡,义军余部突围至鄂西山区
  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将领范立川率部攻占随州城,三月一日阵斩清花翎都司戴曜堂(随州北乡人,人称戴九)。三月二十六日,清军汉阳营水、步、骑兵数万扎营三层包围随州城。七月十四日,捻恽兰二顺部破清营与太平军会合守城。清军攻城数月不下,十月一日以太平军叛将刘维祯盗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命令诡取随州。
  同治元年(1862)闰八月五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统众10余万由枣阳至随,经西南村镇进入京山。九月二日回师随西,由唐县镇至随北入桐柏县。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率部由枣阳入随围州城。次年二月一日清援军至随,太平军撤围往河南转移。途中,于三月二十日在耙山寨大败清追兵。
  同治三年(1864)三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会合张宗禹部回师随州。四月四日,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兵至随。次日太平军撤往安陆。
  同治六年(1867)三月二十八日,捻军数支由钟祥、京山攻入朱家集、安居、茶庵,兵临州城。时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带兵过境,捻军撤往应山县。
  同治八年(1869),文龄、史策先等修纂的《随州志》32卷又首一卷刻版付印。书藏随州
图书馆。
  光绪十二年(1886),英国人任修本(华名)来随州施药布道,西医西药始传随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汉口邮政总局于州城北设立随州邮局。
  光绪三十年(1904),乡绅朱海谦在安居店香云寺(安居镇粮管所处)创办随州初等小学堂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下旬,随州革命党人吴少伯、李亚楠赴湖北军政府报告随地革命形势,被委为民团长,护送民国随县知事李光炎赴随,策划反正未成。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属襄阳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
  19838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
  198810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阳市代管改为省直辖
  2000625日,经国务院批准:
  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
  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
  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随州市总人口2484688人。其中曾都区 1598752人、广水市 8859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