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抗争与探索
阶级
表现
特征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特点:中体西用,引起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广泛性
开放性
层次性
继承性
阶段性
洋务派
为了应对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列强的侵略,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掀起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实践虽遭到失败,但他们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建立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的级是民主革命主力军;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
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旗帜,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带有盲目排外的彩。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君主立宪)
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其实践活动又脱离了广大人民众,加之封建势力势力的反扑和帝国主义的破坏,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没有走通。其中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达到顶峰。
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其改革与革命只能是屡败屡战。
革命派
民主共和
激进派
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
以青年学生为先锋,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的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广泛性:这是由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列强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各阶级的利益,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然具有一致性。
2)趋外性: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义和团除外)。人们从闭关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3)层次性:在学习西方内容上具有不同层次。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5)阶段性:探索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有关。在《辛丑条约》签订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以反侵略为主,而此后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真正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爱国救亡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的不变主题)
提醒:近代中国有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或近代化)。而这两个任务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独立。理解了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未能到正确道路的根源了。
()太平天国运动
主题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统治者的沉重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2)外部原因:列强的商品倾销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阶级矛盾。
(3)直接原因:广西灾荒,人民起义不断。
(4)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最重要的决定 下载,号召众进行反抗斗争。
主题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1851年,金田起义——运动开始的标志;
(2)1853年,定都天京——初步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4)北伐、西征的胜利——达到了全盛时期;
(5)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资政新篇》——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标志。
主题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1859年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内容
生产资料: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进步性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方案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实现。
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经济
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消灭私有)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私有)
关系
第一,《资》继承了《天》反封建的一面;第二,《资》弥补了《天》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第三,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上社会经济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主题4 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意义、失败原因及其启示
1)意义
反封建: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反侵略: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学西方:第一次在近代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斗争水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
2)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无法保持内部团结等。
3)启示: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主题4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
5)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总结――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因为它肩负了民主革命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属于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太平天国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纲领,从而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太平天国运动是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1.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战争中清政府妥协行为不满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英国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
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B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点拨】圣库制度具有空想性;实行官营工业制度以及社会习俗方面的措施都是进步的
3.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B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4.马克思在1862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著名的历史学家苏双碧指出:“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
只好加以承认。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和苏双碧
A.洞察中国人的劣根性      B.不了解中国情况
    C.认识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D.准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深知农民阶级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5.“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6.有学者记载:“但在起义之初,由于条件比较艰苦,每人只头裹包巾,身穿号衣,作为义军标记……士卒及新兄弟扎红巾,官长及老兄弟扎黄巾。旅帅以下为黄布巾,以上为黄绸巾,官高一级,拖长一寸。普通百姓则包蓝布巾。”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将士(    )
    A.政治的平等性        B.经济的绝对平均
    C.服饰的等级性        D.打击目标的正义性
7.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C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义和团运动
主题1 兴起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宗教矛盾尖锐
从义和团揭贴中反映其兴起的原因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佛忘祖先。
    天无雨,地焦干,都是鬼子止住天。 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升黄表,敬香烟,请出各洞众神仙。  拆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大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