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一: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作业及答案
   杨修之死
   1.节选自_,作者是_罗贯中__,名_本__,号_湖海散人_ ,元末明初___朝小说家。
   庖(  páo )官分食讫( qì )佯( yáng )惊问谮( zèn )害  麾(  huī )军 绰(  chāo)刀 伺(sì)查诈(zhà)败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适庖官进鸡汤⑵数犯曹操之忌⑶人皆不晓其意
   (恰好  )  (屡次) (  知晓,明白) ⑷丕如其意⑸植然其言⑹但曹有问
   (按照) (认为??是对的 )(只要 ) 3、翻译下列语句。
   ⑴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为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冒犯了曹操的禁忌。 ⑵(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曹操假装吃惊地问道:“什么人杀了我的贴身侍卫?”
   ⑶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不是在梦中,您(被杀的人)才是在梦中呀! ⑷但曹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有问题,曹植就按照条文的内容回答他
   (5)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6)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你怎么敢编话,惑乱我军心。
   (7)、人皆不晓其
   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相关资料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合作探究
   5、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哪七件事?
   ①照“鸡肋”号令本意行事  ②识门上“活”字意思  ③分食一盒酥  ④看破杀近侍用心  ⑤密告吴质曹丕结党  ⑥令试曹丕曹植才干之举,不得真实情况  ⑦为曹植作答教欺瞒。
   6、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
   不能。第一件事是倒叙,是杀杨修的直接原因;后面六件事是属插叙,这部分是按曹操嫉恨杨修的心理程度排列的(“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7、分别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狂妄轻率,耍小聪明等。 
   8、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看看,说杨修死于他的才气,准确不准确呢?为什么?
   说“身死因才误”并非没有道理。杨修参与了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
级内部政治斗争漩涡,这才是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9、在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
   奸:借故杀人,不让人识破心机,假惠善后。不是。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他以招纳贤才,知人善任著称,但也借故杀害了一些名臣谋士。
   10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由于杨修自身原因,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利害得失,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由于曹操的嫉贤妒能,阴险奸诈。 
   11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去学习的?
   主要有两点:A、让事实说话。作者对曹、杨的性格特点不是通过评论来表现,而是用一件又一件的事实来反映的。每件事同时表现了曹、杨两个人物,生动形象。B、在记叙的顺序上,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插叙,比顺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
   12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
   对于人才,应该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篇二:杨修之死译文
   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让心死一回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报告给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安稳入睡,因此便手提起钢斧,绕着军营独自行走。忽然看见夏侯惇营内的士兵都各自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营帐中召集夏侯惇问是其原因。惇回答说:“主簿杨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原因,杨修用鸡肋的含义回答。曹操大怒的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原来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造成时,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杨修对工匠们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