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新诗(二)
16.1 复习笔记
一、中国诗歌诗人的创作
1.中国诗歌会
(1)中国诗歌会的成立
中国诗歌会于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其代表刊物有《新诗歌》旬刊等,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人。他们提出要“捉住现实”,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
①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②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彩与主观性;同时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③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在诗歌形式上,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还做了创造诗歌形式的各种试验,运用了如大众合唱诗、诗剧等多种形式,试图使诗成为“体听觉艺术”。
(3)代表作家作品
蒲风的《我迎着狂风和暴雨》《钢铁的海岸线》《茫茫夜》《六月流火》;杨骚的《乡曲》;
殷夫的《孩儿塔》;田间的《中国农村的故事》;王亚平的《十二月的风》;穆木天的《在喀林巴岭上》《守堤者》等。
(4)中国诗歌会的不足
①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但把诗歌作用归结为直接的宣传与鼓动,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
②艺术上比较粗糙;
③把反映现实生活重大题材推于极端,导致了诗歌的单一化。
2.臧克家
(1)臧克家在他的诗中提出了“坚忍主义”,即严肃地正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这显示了臧克家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并由此称其为“泥土诗人”。其代表作有《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2)臧克家往往将感情、倾向性凝聚隐藏在诗的形象里,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练、整齐,以及诗的节奏、韵律,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诗歌(特别是“苦吟”派)的影响。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1.后期新月派的形成
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基本成员包括前期的徐志摩、饶孟侃以及陈梦家、方玮德等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
情歌2
2.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
(1)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造,往往通过暗示和象征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2)以极大的热情从事诗的形式试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十四行诗体”的转借
与创造。
3.代表作家作品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孙大雨的《决绝》;陈梦家的《太湖之夜》;饶孟侃的《弃儿》;朱湘的《十四行英体》之十二;罗念生的《自然》;李惟建的《祈祷》等。
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现代派
19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19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现代派以《现代》杂志为阵地,
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要求写纯然的“诗”“现代”的诗,并且提倡“诗的散文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等。
2.戴望舒
戴望舒往往将象征派的形式与古典派的内容统一起来,真实地表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真切地传达处于传统的重负与现实的动荡夹击中的中国读书人的心境、情绪,从中取得真实的诗情。
《我的记忆》可以说是现代诗派的起点,而如《寻梦者》《夜行者》《乐园鸟》等则写出了中国现代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与哀伤。
3.《汉园集》诗人
《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这是更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
(1)何其芳
何其芳早期诗歌包含着冷艳的彩、青春的感伤和精致的艺术,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
的影响。其作品有《欢乐》《爱情》《梦歌》等。
(2)卞之琳
①卞之琳曾用“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来概括这一时期的自己,被人们称作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他更多受到艾略特、瓦雷里等后期象征派的影响,成为1930、4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之间的一座桥梁。
②卞之琳从“主情”向“主智”转变,“于平淡中出奇”,是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其新诗在当时被称作是“新的智慧诗”。同时他的诗歌显现出“诗的非个人化”倾向,将西方小说化、典型化、戏拟化的“戏剧性处境”与中国旧小说的“意境”融会,达到“个人”的隐匿。
③代表作有《断章》《距离的组织》《归》《远行》《圆宝盒》《白螺壳》等。
4.废名
19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中,另一位“智慧诗”的作者是废名,他是一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他将佛道精义、诗禅传统以及晚唐李温的诗境融入诗中,使诗具有了禅理禅趣,而有的诗歌又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某些艺术表达方式暗合或相通。代表作有《十二月十九夜》《掐花》《街头》等。
5.林庚
林庚的《夜》《春夜与窗》多为自由诗。但很快他就感觉到新诗在“五四”散文解放的浪潮中获得了自由以后,还需要再一次解放,于是他进行了新的格律诗的试验,从而有了《北平情歌》时代的林庚。林庚的努力,显示出新诗的形式探索由着重外来形式的引入,转向对传统诗歌形式发展道路的历史借鉴,自有“史”的意义。但由于与时代的自由诗潮流不相适应,林庚的理论与试验未能引起更大的注意,而且很快由于抗战的爆发,更被淹没在时代的歌唱中了。
【名师点拨】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尤其是戴望舒与卞之琳二人的诗歌创作,需结合其各自的代表作,从诗人偏爱的意象、意境以及采用的抒情手法中,体会现代诗歌技巧与传统诗艺的巧妙结合。
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1932年9月,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________成立。
【答案】中国诗歌会
【解析】中国诗歌会是由“左联”领导、支持的一个众性诗歌团体,由“左联”成员穆木天、蒲风、杨骚等人发起,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2.后期新月派诗人特别强调________以区别同时期中国诗歌会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叙事的偏重。
【答案】抒情诗的创造
【解析】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造,往往通过暗示和象征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3.________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提出要创作表现“现
代的情绪”和具有“现代的诗形”的“纯然的现代诗”。[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施蛰存
【解析】施蛰存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一文,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
二、名词解释
1.中国诗歌会[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中国诗歌会是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现代诗歌团体。它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为穆木天﹑杨骚﹑任钧(卢森堡)﹑蒲风(黄浦芳)等。中国诗歌会的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於诗歌的大众化”。其诗歌观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新世纪的意识”)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即实现“诗的意识形态化”;其二是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抗日战争前夕,该团体停止了活动。1930年代的新诗,出现了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两大派别相对峙的局面。
2.“纯诗”[辽宁大学2018研;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纯诗”,即纯粹的诗歌,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纯诗”追求诗的纯粹性和暗示性,主张诗歌观念的转化,诗歌要从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纯诗思想的影响下,《为幸福而歌》《微雨》等诗集风靡一时,象征诗取代格律诗引领新诗发展。19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