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比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和《三峡学习融绘景、书史、寄情、寓思于一体的游记风格
2.对比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小溪的行程》,进一步学习采用独特视角构思文章的方法。
3.仿照课文的写法,以独特的视角,在记游中加入深刻的人生感悟或对历史的思考,写一篇简短的游记。
【学习重难点】
丽江之歌1.学习融绘景、书史、寄情、寓思于一体的游记风格。
2.进一步学习采用独特视角构思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三峡》,品味构思,与《一滴水经过丽江》进行比较阅读。
1.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2.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3.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
    第二部分写神女峰。
  第三部分相对平静,抒发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与无限感慨
1.《三峡》与《一滴水经过丽江》同为游记类散文,他们在写景与抒情之
间的关系处理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同:
    《一滴水经过丽江》:洞悉云南丽江地域特、风土人情,展开的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科学于一体的美丽画卷。
  《三峡》:依托于游记,有叙事有写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异:
《一滴水经过丽江》:历史、文化是丽江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作者想要展现的是丽江的
多元化的美,景物描写是文章重要内容。
《三峡》:全文没有大段描写景物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线索,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
2.余秋雨文中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阿来的文章与其有何不同?
《三峡》:利用两种景观之间的某种相似点,通过联想、想象、明喻、暗喻等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它们沟通起来。
《一滴水经过丽江》: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异,文化景观主要集中于城内,自然景观主要集中于城外。作者巧妙地借助一滴水的视角,并通过“落水洞”这一天然构造将两者进行衔接与转换。
二、回顾课文独特视角的妙处,引入《小溪的行程》,品味构思,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上节课我们还推荐了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小溪的行程》,接下来我们来对比感受一下这篇文章与《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异同,进一步领会这种独特视角与构思在文学表现上的精妙。
阅读《小溪的行程》中精彩的语句、段落,思考问题。
1.我谨小慎微地活着,不敢像江河那样横冲直撞,不敢像海浪那样大声讲话,不敢像湖水那样曼舞轻歌。我度日,躲躲闪闪;我处世,唯唯诺诺;我走路,踉踉跄跄;我说话,支支吾吾;我出气,怯怯生生;我行事,宛宛转转。我像一条惧怕捕蛇者的曲曲弯弯的小蛇,匍匐着向前蠕动,蜿蜒着向前爬行, 但即使是这样,也难以逃脱周围对我的欺凌:杂草苦蒿任意将我掩没;牛羊驴马肆意将我践踏;砂石危岩恣意将我围困;荆棘刺榛执意将我囚禁。我挣扎,但无力拼搏;我忍受,但无力突破;我沉默,但缺乏刚毅。
2.我似乎从来没有发现,我的生命里蕴涵着那么多的奇美,刹那间会绽开千万朵花蕾;我似乎从来没有发现,我生有一个嘹亮的歌喉,会唱出动人心魄的雄浑的歌唱;我似乎从来没有发现,我心中存有那么多对生活的真知灼见,从而讲出了那样动情的深刻的语言;我从来没有发现,我具有那么大的胆魄,竟会对奇峰峻岭发表出引起巨大反响的演说;我从来没有发现,我拥有那么多财产,从而能向世界展示出那么多闪光的琥珀彩练;我从来没有发现,我何时储备了那么多的力,能冲破道道阻隔,超越层层坚壁;我也从来没有发现,我悲苦的性格里,还含有那么多的乐观,我跳下悬崖爆发的大笑,会传得那么幽深,那么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