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期 第32卷 (总第187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No.1 2019
General No. 187
Vol.32
论梁凤莲《羊城烟雨》的当代广州书写
叶澜涛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羊城烟雨》是梁凤莲“羊城烟雨系列”的第三部小说。这部小说以雨家妹为线索,展现了广州七十
年来的历史演变。与许多岭南现代小说一样,《羊城烟雨》也采取了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对生活价值的肯定凸显出 岭南文化中务实朴素的精神。作为一部地域文化特明显的小说,《羊城烟雨》借用了大量饮食、民俗、语言、文艺 等多种文化符号凸显岭南文化特。虽然小说写作意义突出,但也存在结构失衡、人物性格不突出等问题。总体 而言,《羊城烟雨》是当代广州书写的重要文本。
关键词:梁凤莲;《羊城烟雨》;广州书写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10 (2019) 01 -0004-08
每当提起中国当下一线城市排名时,总是将 “北上广深”四座城市并列排放。在这四座城市中 除了深圳属于新兴城市外,北上广三座城市都是拥 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城。这四座城市在现代中国 历史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进程中都扮演着相当重要 的见证者角。然而,在四座城市的城市文化书写 的历史却并非一致。北京和上海在城市文化建设 上更显胜一筹。提起北京和上海,都有较为直观和 鲜明的城市印象。深圳因其历史较短,因而在城市 文化的积淀上还有待丰厚。最为尴尬的是广州的 城市文化印象,历史悠久却缺乏鲜明的城市品格,在文学艺术上也缺乏较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这是广州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令人遗憾之处。
目前,有一批着力于广州的城市文化书写的作 家,如张欣、黄咏梅、盛可以、梁凤莲等。其中,梁凤 莲在广州文化品格建设上着力较多,成果也较为丰 硕。她关于广州的城市文化建设的作品种类遍及小说
、散文、文化批评和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关 于广州题材的小说有《巷娈》《西关小》《东山大 少》《羊城烟雨》等,关于广州题材的散文集《情语或 者诺言》《相遇或者错过》《走进亘古的梦乡》《家园 的距离》《应愿之地》等,关于广州的文化批评类著 作有《岭南文化艺术的审美视野》《新时期广州文艺 ftfc评之路》《认定与打造:广州市各区品牌文化研究 2012卷》《容度之间:岭南文化与文学的内省及互 证》《城市的拼图:广州市各区品牌文化研究》以及 “佛山文化三卷”《新语佛山》《品读佛山》《经典佛 山》等。可以说,梁凤莲作为广州的本土作家和理 论研究者,在广州的城市文化研究和城市文学书写 方面着力较多,成果也较为丰硕。
《羊城烟雨》是梁凤莲“羊城烟雨四重奏”中继 《西关小》《东山大少》之后第三部关于广州城市 文化题材的小说,也是目前为止时间跨度最长、历 史视野最为宽广的作品。如果说前两部作品还瞩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规划项目“新世纪城市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4WQNCX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8-10-08
厌弃许廷铿作者简介:叶澜涛(1980—),男,湖北黄石人,文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城市小说研究和现代旧体诗词研究。
目于现代广州书写的话,那么《羊城烟雨》就是对当 代广州城市精神的记录。《羊城烟雨》的封面介绍 这是“一部写透广州六十多年历史及文化演变的长 篇巨作”,换言之,《羊城烟雨》从写作的定位和书写 框架上而言,都具备一定的史诗性。将广州的历史 以想象的方式浓缩在一部小说中,这是对作家史识 和才情的巨大考验。从小说的创作实绩出发,《羊 城烟雨》基本达到了为广州立传的目的。与此同 时,这部小说由于作者把控力度的偏差,因此在结 构安排和人物形象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之处。
_、当代广州历史的演绎
一座城市文化品格的形成总是离不开重大历 史事件的参与。北京、上海、广州在现代中国历史 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扮演了令人瞩目的角,这种重 要性既体现为其突出的政治地位,也体现在经济改 革和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现代时期的广州以及 岭南地区作为重要的革命阵地在领导南方革命,颠 覆独裁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岭南现代文学 时期最为突出的类型就是诸多描写前线战争的小 说,中短篇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丘东平的 《沉郁的梅冷城》《给予者》、黑炎的《战线》、杜埃的 《动荡》、廖子东的《饥饿线上》等,长篇小说方面主 要集中于三部描写海陆丰农民的作品,分别为 黎锦明的《尘响》、阳翰笙的《深人》、马宁的《铁 恋》。®当代岭南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精神与当 代文学的发展主脉是融通一致的。欧阳山的《三家 巷》借助家族小说的模式描写不同阶级的三个家庭 陈家、何家、周家在革命背景下分化的过程,与《红 旗谱》等家族题材小说一样都是从家族史的角度反 映革命年代的家族变迁。陈残云的《香飘四季》表 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珠江三角洲中一个普通农村 东
涌村如何在党支书林耀坤、复员军人何津、妇女 干部许凤英的带领下排艰克难,让东涌村从精神物 质的落后村蜕变为富裕文明的先进村的过程。改 革开放为广东的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动力,广东作为经济改革的桥头堡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务 工人员和移民参与广东的经济建设,广东的城市建设也突飞猛进。作家感受到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并 将现代城市精神融入到小说创作中。例如张欣在 1990年代的广州书写就较有成就。《掘金时代》《岁月无敌》《伴你到黎明》等小说描绘了市场经济 条件下,物质欲望膨胀后如何撕扯正常家庭生活的 过程。穆珠(《掘金时代》)、千姿(《岁月无敌》)、安 妮(《伴你到黎明》)之所以做出种种违背日常伦理 的选择,根本原因还是出自于市场经济环境下欲望 被激发后的人性扭曲。如果说1990年代的广东城 市书写还充满了欲望气息的话,那么新世纪的广东 文学则为当代文坛贡献了新的题材——打工文学。这类文学的写作主体大多是流水线上一线的产业 工人,他们对于城市的底层生活有着贴己的切实感 受。因此,打工文学将城市的底层生活经验借助诗 歌、小说的形式来表现。例如郑小琼的打工诗歌、王十月的《国家订单》、盛可以的《北妹》等。打工文 学的出现说明新世纪广东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大量的底层人被抛出城市发展的快车道。打工文学和底层文学集中出现在广东地区也说明 这一地区在均衡性发展和合理性分配方面仍然有 侍进一■步提商。
从上述简单的历史梳理不难发现,广东的现当 代文学书写一直没有中断,而且不时出现体现时代 精神的优秀作品。无论是粵东的革命叙事,还是欲 望化的城市小说以及珠三角的底层书写,广州在广 东的
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起到了中心和主轴 的作用。然而,广州的文学发展始终缺乏如北京和 上海一般连续的、完整的城市文化脉络,也甚少出 现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上海的早晨》《长恨 歌》等经典型文本,这些都影响了广州城市文化的 凝练与提升。
从《羊城烟雨》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结构上来看,作者有意识地在为广州“立传”,试图通过小说记录 下广州城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十二年的轮回,我才算是对自己的初衷有了一个交代,向时间递上 了我费了那么久的时间和心劲才完成的任务,向这 座城市奉上我一直以来关注良久的表白,是的,我
①张振金:《岭南现代文学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01-118瓦。
的广州,然后,才是我的书写。”®作者以时间为序,从1950年代一直描写到2010年代,这样的结构安 排无疑在明确地告知读者,小说记录的是这座城市 的历史变迁和精神演变。
以上部“雨芊的故事”为例,小说以主人公 的命运为主线,贯穿起发生在广州城的重大历史事 件。例如1950年代广州城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作为私营企业主家庭的雨芊一家首先受到冲击,雨 爸因为身份问题被发配到南海乡下劳动。公私合 营后,家道也一落千丈。I960年代,雨爸因为家庭 困难,不得已逃亡香港谋生,成为珠三角地区众多 “逃港大军”中的一员。雨芊一家也因为父亲的逃 亡而更加困顿,生活全靠爷爷和四邻帮忙得以勉力 维持。1970年代,雨爸渐渐在香港立足,扎下了根。1970年代中后期,广州对香港的封锁政策也逐渐解 除。因此,雨爸开始时不时给家里寄东西保持联系。1980年代,
广州最先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东风。广州到处都是脚手架、吊机和钩机,一片繁忙的开 发景象。雨爸因劳累去世后,他的香港太太罗虹带 回了雨爸的骨灰。罗虹一家与雨芊一家终于在时 隔多年后重逢。雨芊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读大学,在 当地就读了一所艺术夜校学会服装设计后,开始了 自己的个体户经营。1990年代,随着广州商业活动 的日益蓬勃,权益纠纷也逐渐凸显。妹妹雨荇作为 律师也忙得不可开交。2000年代,广州城始终处于 申报亚运和建设亚运工程的繁忙和紧张中,到处都 是工地,到处有待整饬的建筑。雨荇也陷入大量亚 运整治时期侵权补偿的诉讼案件中。2010年代,广 州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繁荣,雨家妹以及街坊好友 的生意也越来越兴盛。
从小说的情节主线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小说中 试图展现的并不简单是雨芊、雨荇妹个人命运的 变迁,而是试图通过个人命运的变迁展示这七十年 来广州城所发生的变化。作者以雨家妹为红线,贯穿起广州城当代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这种用 个人命运来贯穿时代主题的写法在当代岭南小说 中并不少见,广东著名作家欧阳山的《三家巷》便是这样的作品,也是通过家族史来折射出社会史,因此也有评价家认为《羊城烟雨》“颇有《三家巷》的 神韵,是新时期的‘三家巷’”②。
二、当代广州生活价值的肯定
广州的城市品位之所以不像北京、上海那么鲜 明突出,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域原因。从历 史上而言,广州是一座面对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 港口城市,重商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底。岭南地区 的人
们重视利益,讲求公平交换,将之作为基本的 生存原则,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生存哲学和价值认 同。有文化研究者将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 “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远儒性”®。其中“重商 性”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因为重视商业交往,因此强 调包容开放,重视合作共赢,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中 将等级秩序作为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大为迥异。
现代广州的文化底蕴与北京相比差异明显。现代北京的文化底蕴实际上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 的,京派作家中许多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都将乡 土作为描写对象,或讴歌或批判,情绪的载体都是 乡土中国。上海的文化发展轨迹与广州相似,上海 同样是作为港口城市兴起的,同样重视商业交往。但是上海与广州相比,上海的欧美影响更加明显。现代上海由于有过半殖民地的经历,因此这一经历 成为上海文化底蕴所谓“洋派”风格的源头,这也成 为海派作家作品中反复提及或暗示的文化资源。现代上海文化虽然重视商业传统,但也受到了左翼 文化的制约和批判。无论是茅盾的《子夜》还是周 而复的《上海的早晨》,都可以在作品中到左翼文 化的批判立场。因此,陈思和将海派文化的传统归 结为一类是以市民精神为导向的都市文化,一类是 左翼文化的批判立场。®现代广州文化与北京、上 海相比差异明显,既不是京派文化中以农耕文化为 底、士大夫气十足的传统文化形态,也不是海派 文化中“洋派”与“左翼”杂糅。现代广州的文化底
① 梁凤莲:《羊城烟雨.后记》,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年,第255页。
② 温远辉:《书写广州的粵味记忆》,《羊城烟雨•序二》,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年,第5页。
③ 刘益:《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人文地理》1997年第1期。
④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蕴就是世俗气和市民精神。
现代岭南文化的世俗气在现代岭南文学中的 表现明显,成为现代岭南文学的新传统。这种世俗 气息强烈的写作风格在不同的岭南小说作品中曾 反复出现,其中以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陈残云的 《香飘四季》最为典型。《三家巷》是通过三个家族 成员的生活演变来证明革命道路的必然性,这样的 写作模式在《四世同堂》《红旗谱》等作品中屡见不 鲜,但与推演证明式的小说模式不同,《三家巷》在 描写人物革命道路的发展过程时,增加了许多具有 岭南地域特的生活场景描写。这样的生活场景 描写在凸显地域文化特、丰富文本含义方面贡献 不少,但这样的描写同时冲淡了阶级斗争的尖锐 性,在当时受到了相当激烈的批判。®《香飘四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香飘四季》反映的是50年代 广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同一时期其他的农业 合作化题材小说如《创业史》《山乡巨变》相比,《香 飘四季》在展现合作化创立过程的曲折性与必然性 上显然要薄弱一些,小说出版后不久也有评论者批 评这种阶级矛盾弱化、生活场景凸显的写作风格。②为什么当代岭南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两部长篇 小说都有同样的特征或者说是“问题”?不能将之 简单归因于时代原因,认为革命年代激进的文学立 场影响了小说的客观评价。实际上,不妨将这样的 批判视为岭南现代小说创作的特点来加以肯定,视 为从另一角度证明岭南小说与北方小说差异性的 例证。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羊城烟雨》继承了这一 写作“传统”,在展现广州时代变迁的同时大量穿插 了人物生活情态的描写。作者有时借助人物之口 来表达这一生活态度,有时以议论的方式直接说 明,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从这些叙述中都不难窥见 作品所秉持的价值立场。50年代,雨爸被打为右派 发放回家的路上,落魄地在街边买食物,掌勺的老 师傅不仅没有丝毫轻视他,还关怀他多吃点,特意在面汤中加了几匙肉末。60年代,雨爸逃到香港 后,街坊邻居不仅没有丝毫地嫌弃雨妈一家,而且 还羡慕不已。“雨爸失踪的事,使平时人缘挺好的 这一家子,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同情和帮助,广州的 市井小民才不在乎什么天塌下来之类的政治,广州 本来就离政治中心很远,这里的升斗小民在意的是 怎么在时势的夹缝里把自家的日子过下来,把本来 就不宽裕的生活过好,这就是本事,也是最大的知 足。”雨妈也懂得相处之道,经常将雨爸寄回的各种 衣食物品与邻居们分享。在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 要矛盾的50、60年代,作为一个逃港成员并且有海 外背景的右派家庭,雨芊与雨荇一家并没有因为自 己的家庭出身而受到攻击和指责,雨妈与邻里之间 也是和谐友好地相处。如果将这样的生活场景与 同一时期丁玲的《“牛棚”小品》、萧乾的《“”杂 忆》、杨绛的《干校六记》等作品相比,可以发现南方 与北方相比,思潮对日常生活的冲击是明显不 同的。《羊城烟雨》中的人物就是秉持这样的生活 观念,如果政治的教条与生活的理念相冲突,甚至 有人愿意以死来沉默地抵抗。当乡下的大妈因为 整曰念语录和社论有些恍惚和糊涂,竟然当众念 经,之后被严肃地批判和教导。大妈因为不堪其扰,与另一位感同身受的婶娘一起相约投了池塘。这样激进的举动就是来自民间的无声的抵制与反 抗。
新时期的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再受 到极左政治风潮的影响,因而生活于此间的人们更 加理直气壮地开展商业活动,大张旗鼓地将世俗的 价值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雨芊因为中庸 医的误诊导致腿脚不灵便,然而她继承母亲的手工 技艺开始了自己红红火火的服装生意。如果联想 到这一时期海辛的《乞丐公主》中丁凤娇也是因命 运不济,最终通过服装设计走上人生正轨的历程,可以看出服装等初级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地区经济
① 1959年《三家巷》出版后,在重要的文艺评论刊物上都出现了批判文章,例如章里的《党员与工人阶极形象写得不丰满》(参见《读书》1960年第3期)就批判作品中党员形象较弱,无法体现出党领导革命的主体性。蔡葵在《周炳形象及其它—
关于〈三家巷〉和〈苦斗〉的评价问题》(参见《文学评论》1964年第2期)就认为小说在描写周炳的革命斗争之外,过多地展现
了区桃、陈文婷、胡柳的恋爱经历。陆一帆在《〈三家巷〉和〈苦斗〉的错误思想倾向—兼与繆俊杰、卢祖品、周修强三同志商
榷》(参见《文学评论》1964年第5期)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② 1963年《香飘四季》出版后不久也出现了批判文章,如杭志忠、沈原梓的《我们对〈香飘四季〉的
看法》(参见《文学评论》1965年第4期)认为这部小说阶级斗争不明显,爱情描写过多,冲淡了小说的主题。
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雨芊在服装生 意中到了生存的价值,而且小说中的诸多主人公 都是在商业环境下过上了如鱼得水的生活。雨爸 在逃亡香港后,与逃港的伙伴们一起合作建立起自 己的公司,帮助雨妈及他的香港家庭过上了富足的 生活。街坊江小业虽然读书上没有天赋,但能做生 意,烧腊铺的生意也是红火。兄弟江大明在80年 代初就开始了学厨,在手艺不断提升的同时生意也 愈加兴隆,江记大饭店成为珠江边著名的酒店。妹 妹雨荇虽然不是开店做生意,但律师行的生意也是 随着广州开发速度不断加快而成长壮大的。
可以说,无论是革命浪潮涌动的红年代还是 商业氛围浓厚的新时期,广州的生活哲学一直都是 世俗化的。这种世俗化的价值观既不以西洋为时 尚,也没有多少乡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形态强 调当前的物质享受,不注重追求高蹈于现实之外的 价值;强调不同价值之间的包容和理解,重视人与 人之间的和平相处。这种生活哲学的成因源自于 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商业价值作为主导性的 价值观,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包容、平等、务实的价 值观成为人物日常行为交往中最为有效的行为方 式。这一点与强调等级秩序的“乡土中国”式的价 值观和强调阶级斗争的政治价值观都构成明显的 差异。
三、当代广州地域特的凸显
地域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一点 早就为文学研究者所重视。在孔颖达的《十三经注 疏》就提到了“南人”与“北人”的话题。近代作家 刘师培更是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直接揭示出地 气与文风的关联性。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品除了反 映大的时代主题外,实际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地域文 化特。北京作为传统文化的中心又是历代王朝 的首善之都,因此京派作家的笔下大多表现乡土中 国的场景,而这种表现又带有浓厚的士大夫的味 道。而上海作为近代兴起的港口城市,海派作家的 现代与包容是与京派作家的传统与保守形成明显 对比的。除了“京派”和“海派”外,许多现代作家的
①樊星:《当地文学与地域文化》,《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创作也带有明显的地域特。例如描写东北人民 生活与抗争的东北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等;展现江浙地区在外国势力侵袭下民众困苦生活 的江浙作家,如茅盾、郁达夫等;描写宗族势力浓 厚,裙带关系复杂的四川乡土生活的巴蜀作家, 如巴金、沙汀、李劫人等。
随着现代文学地域观念的不断推广,更多具有 地域文化意识的当代作家为地域文化建设留下了 宝贵的资源。最为突出的作家当属陕西作家, 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批陕西籍作家在刻 画陕西的人情地貌方面着力颇多。“文学陕军”之 所以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源于 贫瘠的自然条件与坚韧的人物性格之间形成的巨 大张力。陕西作家正是抓住了环境与人性之间的 矛盾,将人物放置于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加以审视, 才迸发出不甘屈服的人性光亮。具有显著地域特 的当代作家
落除了陕西作家外,还有以“山 药蛋派”著称的山西作家、“荷花淀派”著称的河 北作家,以池莉、方方为代表的汉味作家,以莫 言、张炜为代表的山东作家等。一方水土养育一 方作家。作家在建构文学世界,描写文学人物时常 常自觉不自觉地将地域文化特融人到人物形象 的刻画和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因此,樊星在《当代 文学与地域文化》一文中指出,“地域文化的自然景 观(山川风物、四时美景)与人文景观(民风民俗、 方言土语、传统掌故)是民族化、大众化的一个重要 标志,是文学作品赋有文化氛围、超越时代局限的 一个重要因素。”①
广东属于地域文化特明显的地区。在语言、 饮食、文化、建筑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与其他地区 明显的差异之处。作为关注岭南文化建设的理论 家梁凤莲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在《岭南文化 艺术的审美视野》《新时期广州文艺批评之路》《城 市的拼图》《聚焦与擦亮》《认定与打造》等文化研 究著作中始终将广州的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关注的 焦点,着力打造当代岭南文化的价值主体,倡导广 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位。这一文化立场和文 学观念也体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无论是《巷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