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
⼀⾝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
[译⽂]  精忠报国的⼈有很多为国捐躯的机会,但时光易逝,斑⽩的两鬓是不会再有返青的时候了。
[出典]  南宋陆游《夜泊⽔村》
注:
1、《夜泊⽔村》陆游
腰间⽻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犹堪绝⼤漠,诸君何⾄泣新亭。
⼀⾝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2、注释:
燕然:⼭名,即今蒙古⼈民共和国的杭爱⼭。后汉窦宪破北单于,在燕然⼭上刻⽯记事⽽还。勒铭:刻⽯记功绩。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句云:“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陆游⾃称。
绝:横渡。
泣新亭:新亭,⼜名劳劳亭,在今南京。东晋时许多北⽅⼠⼤夫逃难到南⽅,常聚在新亭游宴,相对涕泣;独王导不然,认为徒然哭泣⽆济于事,应以实际⾏动振作起来。
万死:有不怕死万次的报国⼼。
汀:⽔中⼩洲。
闻新雁:喻秋天来了,⼀年⼜要过去,⽽壮志未酬。
0报国1.jpg
3、译⽂1:
已经很久没有使⽤过腰间悬挂的⽻箭,他们都已经⽻⽑凋落了。叹息着燕然⼭还没有刻下北伐胜利的事
迹。我还可以横渡⼤漠,战⽃沙场,诸位⼠⼤夫们⼜何⾄于在新亭相对涕泣,徒然⽆济于事。我⼀⾝⽤以报国,虽万死⽽不辞;双鬓已经斑⽩,再也⽆法使它变成⿊⾊。只是记住江湖上我⼩船的停泊位置,卧在塌上听着秋天⼤雁落在⽔中⼩洲之上,⼀年⼜要过去了,我的雄⼼壮志还没有完成啊!
译⽂2:
腰间的⽻箭呵,早已是残落凋零,可叹还未能呵,兵临燕然⼭刻⽯纪功。⽼夫我仍可以横越⼤沙漠,各位⼜何⾄于相对哭泣在新亭?⼀⾝报国家呵,纵然是,死了万次⼜有何辞?两鬓⽩霜呵,最⽆奈,⼈⽼了不会再年轻了。到了他年,我还会记得,今夜在湖边停船的时候,卧听着南来的新雁,飞落寒汀时的声声唳鸣。
4、陆游⽣平见⾃许封侯在万⾥。有谁知,鬓虽残,⼼未死。和桃花落,闲池阁。⼭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0报国2.jpg
5、本诗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于⼭阴。这⼀时期的诗⼈,在寄意⼭⽔、歌吟⽥园⽣活的同时,⼼中却⼀刻也未曾忘怀世事国情。本诗所抒写的,就是诗⼈⽼⽽弥坚、⾄死不变的爱国情怀,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盾。诗写得悲⽽且壮,笔⼒遒劲。
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发催⼈的悲愤。古今诗⼈感叹岁⽉不居、⼈⽣易⽼者颇多,但⼤都从个⼈遭际出发,境界不⾼。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其悲哀就含有深⼴的内容,具有崇⾼壮烈的⾊彩。此联为“流⽔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是形成⽭盾。读者正是从强烈的⽭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对诗⼈的崇敬。陆游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
这是⼀⾸七⾔律诗,作于⼭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阴是江南⽔乡,作者常乘⼩⾈出游近村的⼭⽔,夜泊⽔村为即景之作。⾸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箭久凋零”,⾜见其闲居的郁闷。“燕然未勒铭”,典出《后汉书·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单于,登燕然⼭(即今蒙古杭爱⼭),刻⽯纪功⽽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功未成。这⼀联⽤层递⼿法,“久凋零”,乃⾔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名”,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就奠定了⼀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颔联抒发了“烈⼠暮年,壮⼼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作为的达官贵⼈的指斥。上句是说⼤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本应“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才对,怎么可以安然⽼死呢?⼀个“犹”字道出他不⽢⽰弱的⼼态。“绝⼤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两鬓萧萧,仍然豪⽓⼲云,朝思梦想着驰骋⼤漠、浴⾎沙场;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对强虏只知俯⾸称⾂割地求和⽽不思奋起抵争的⽂官武将的奴相。(另⼀说是取⽼⼦(李⽿)骑青⽜出关,绝于
⼤漠之中⽽悟道的传说)“诸君何⾄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语》:“过江诸⼈,每⾄美⽇,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叹:‘风景不殊,正有⼭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当共同戮⼒王室,克服神州,何⾄作楚囚相对!’作者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河破碎之际要么醉⽣梦死,要么束⼿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貌的不满。
颈联以⼯稳的对仗,揭⽰了岁⽉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盾。“⼀⾝报国有万死”,尽管个⼈的⼒量是渺⼩的,尽管⽣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愿死⼀万次。“⼀”与“万”的强烈的对⽐,鲜明地表达了⾃⼰的拳拳爱国⼼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双鬓向⼈⽆再青”,这⼀句是说,岁⽉不饶⼈,满鬓飞霜,⽆法重获青⿊之⾊,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的志向,可是⼜谁能了解我的苦⼼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尾联点破诗歌题⾯,回笔写眼前⾃⼰闲泊⽔村的寂寥景象。你想,⼀个⽼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静灭了,⼤宋江⼭是任⼈宰割了,他的⼼怎不会如⼑割⼀般的苦痛!“夜阑卧听风吹⾬,铁马冰河⼊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呢,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全诗以夜泊⽔村所见的景象⽽写怀遣闷,⽽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壮⼠凄凉闲处⽼”(陆游《病起》),有⼼报国却⽆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盾,这是这⾸诗慷慨悲歌的⼀个根本原因。⽤典贴切,出语⾃然,感情充沛,“浑灏流转”(赵翼语),使本诗在悲歌中⼜显出沉雄的⽓象。
0报国7.jpg
6、 “执⼲⼽以卫社稷”。古往今来,军⼈与国家如影随形。国家需要军⼈来捍卫,军⼈因为报效国家⽽光荣。从“精忠报国”,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到“⼀⾝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不表明国家在军⼈⼼⽬中⾄⾼⽆上的地位,⽆不充满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诚。我军从诞⽣之⽇起,就把报效国家作为官兵最⾼的价值追求,为捍卫祖国和⼈民的利益作出了巨⼤牺牲和奉献。在长期的⾰命和建设中,有多少热⾎男⼉效命疆场,⾎染战袍?有多少⾰命先烈舍⽣取义,以⾝殉国?正是这种报效祖国的英雄壮举,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升华到新境界,把当代⾰命军⼈的价值提升到新⾼度。可以说,⾰命军⼈的地位是在报效国家中确⽴的,⾰命军⼈的形象是在报效国家中展⽰的,⾰命军⼈的价值是在报效国家中实现的。
0报国9.jpg
7、从军报国⾃古就是有志青年的崇⾼追求。东汉名将班超,原本是衙门⼀个抄写⽂案的⼩吏,后来投⾝⾏伍,参与了对匈奴的作战,并代表汉朝出使西域,⽴下了赫赫战功。“投笔从戎”⼀词,即由此⽽来。唐代诗⼈杨炯写下“宁为百夫长,胜作⼀书⽣”的诗句,表达弃⽂从军的壮志豪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当国家遭受外敌⼊侵、处于危难关头,总有⼀批批爱国志⼠挺⾝⽽出、慷慨赴死。⽐如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南宋陆游“⼀⾝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的凛然,清代林则徐“
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怨⽆悔,这些都体现着华夏⼉⼥精忠报国、以⾝许国的崇⾼追求。
0报国.jpg
8、⼀⾝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
  每每读到这熟悉的诗句,放翁的那苍⽼的形容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古爱国之⼠代不乏⼈,然⽽⾚⼦之⼼有如陆务观者,实属罕闻。不唯豪情壮志,单就诗品⼈品,亦堪为楷模。
回顾⼀下陆游的⼀⽣吧,爱情事业双不幸。此刻再想起当初年少时满胸抱负与激情,不知还剩下⼏许。“学道当於万事轻,可怜⼒浅未忘情。”为了理想,为了功业,⾃⼰做出的牺牲太⼤了,只是当初没有认识到这点。曾经以为⼤的成就可以冲淡这份忧伤,可以洗去⼼中的酸楚。可是,成就没有得到,⼼中的结也没有解开。这份爱和思念经年不变,⽇久弥坚。惋惜和愧疚伴随了他慢长的⼀⽣。什么最残酷,现实最残酷!什么最可贵,失去的最可贵。⼈啊,珍惜拥有的,你就能幸福。如果可以重新活⼀次,还愿意这样选择吗?
  上天给了陆游⾜够的时间来让他看清世态⼈情,85年的时间,⾜够长了。可是这么长的时间⾥,终是没有看到可喜的⽓象,没有⽬睹理想的实现。想做的事情做不到,深爱着的⼈被⾃⼰⽣⽣错过。在他⽣
命中的最后⼏年当中,常会写出以独坐、独酌命题的诗,对错失幸福的惋惜和对那短暂得意的追忆,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活在回忆中,活在幻想中,这是⼀种幸福,也是⼀种悲哀。
  当⼀切都已经来临的时候,那就是只有⾯对它,承受它。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多少次幻⽣幻灭之后,陆游那颗健硕的⼼依然报有希望。⽣命的最后时刻,吐出的却是“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论者皆说放翁是含恨⽽终,吾独认为是怀坚定信念⽽去。也许他不⽢⼼吧,⾃⼰牺牲了那么多,就真的注定会永远是这样的结果吗。虽然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常的不尽⼈意,可是这份真情,这份坚定,真太难得了。
  “投笔书⽣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当他独⾃⼀⼈吟诵这样的诗句时,⼼中⼀定会有⼩⼩的得意吧,毕意⾃⼰有与众不同的地⽅,有着别⼈不能理解的⼼。此时此刻,再听到梁启超说他是“亘古男⼉⼀放翁”,觉得真的是名符实归了。当我们遇到逆境时,当我们遭遇不幸时,不妨拿陆游来充当榜样,虽然他的⾝世令⼈伤感,但那坚强的意志和永远的报有希望之⼼却是我应该不停追逐的。
0七⼗3.jpg
9、⽼者,久也;⽼⽽长寿,是为福。⽼,⽣的积淀,⽣的成熟。
  古⼈叹⽼、悲⽼、怨⽼:“⼀⾝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叹息⽼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中黄叶树,灯下⽩头⼈”,“不堪⽞鬓影,来对⽩头吟”,“⼣阳⽆限好,只是近黄昏”。古⼈在伤感“⼈⽣苦短”、“去⽇⽆多”。当然,古有⽼得精彩的太公⼦⽛,有⽼得精神的商⼭四皓;甚⾄有⼋百岁想寿年的彭古,甚⾄有追求“与天地兮同寿,与⽇⽉兮齐光”不朽的屈原。彭古想⽣的久长,屈原求精神的永远。⽼⽽弥坚,⽼当益壮,可见古⼈也赞⽼。
  我想,能⽼,就好。关键在⼀“能”字,“能”是“⽼”乃⾄“⽣”的先决条件。
  先从客观的⾓度分析。“能”有“⾃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因素,这是个变数,能好能坏的。如果是天清地朗、⼭清⽔秀、风和⽇丽、鸟语花⾹、万物宜⼈的美⾃然,如果是科学⽂明、民主⾃由、政通⼈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黄发垂髫怡然⽽乐、各
⾊⼈等知荣知耻的好社会,则“⽣”于斯“⽼”于斯者,岂不幸福哉!如果是天崩地裂、⼭秃⽔污、飓风海啸、鸟尽兽亡、瘟疫肆虐的恶⾃然,如果是野蛮战争、原⼦弹轰炸、专制暴政、“⼗年浩劫”、矿难频仍、收容毙命、有毒奶粉、⼈⼼惶惶不可终⽇的坏社会,则“⽣”于斯“⽼”于斯者,岂不悲惨哉!其“⽣”之尚可虑,遑论能“⽼”矣!
  再从主观的⾓度来看。“能”⼜有“⽣理”“⼼理”两个因素,亦是变数,能优能劣的。如果是发育健全、神智⽓清、筋舒络活、坐如钟站如松⾏如风的棒⾝体,如果是虚怀若⾕、⼼⽆尘滓、⼤仁⼤爱、为儒成圣为道成仙为释成佛、为⼈真善美的⾄⾼⼼灵境界,则“⽣”有依托“⽼”有保障,岂不“喜洋洋”者矣!如果是
发育不全、神呆⽓滞、五痨七伤、⾛着想站站着想坐坐着想躺躺着不起的弱体质,如果是胸怀狭窄、⼼存⽍念、机关算尽、利令智昏、为儒则伪为道则骗为释则诳、为⼈则假丑恶的低劣⼼境,则“⽣”⽆所依托“⽼”⽆所保障,岂不悲乎哀哉!
  倘能集“美⾃然”“好社会”“棒⾝体”“⾼境界”于⼀⽣,那真是⼈类的万代修为个⼈的三⾝有幸!
0报国4.jpg
10、不敢说⾃⼰在⽂字上的品⾏属于上等,也远远不及李⽩之傲⾻“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不上杜甫之忧民“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达不到陆游的忧国“⼀⾝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但⾄少还能真实地反映我的道德、品质、性格和风格。
11、中华民族五千年⽂明史上,⽆数先辈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前仆后继,奋⽃不懈,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我们要有理想,⽴志做⼀个⽆愧于先⼈,⽆愧于我们时代的⼀代新⼈,为祖国更加灿烂的未来⽽奋⽃,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代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祖国拥有锦绣江⼭,让⼈游⽬骋怀,有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针,祖国,是⼀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家庭。它拥有⽇久岁深的⽂化古籍:《史记》、《春秋》、《论语》、《孟⼦》、《离骚》、《国语》、《诗经》、《吕览》等等;有着令⼦孙⾃豪的三⼤国粹:中药
、国画、京剧;它有着硝烟弥漫、战⽕连天历史;有着“庶⼏忠君爱国之⼼,全⾝保家之道油然⽇升⽽不⾃知也”的爱国志⼠……她⼀路曲折⾛来的辉煌,也滋养着社会,滋养着拥有亲情的⼩家庭,爱她其实就等于爱⾃⼰的家。
青鸟飞鱼 此生不换  巴⾦曾说过:我热爱我的祖国,爱我的⼈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法⽣存,更⽆法写作。冼星海也说过:我有我的⼈格、良⼼,不是钱能买到的。我的⾳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民⼤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他们⽤⾃⼰的⼼声将爱国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你是否也对⾃⼰的祖国豪情满怀?
  河边粉⾊的⽊槿将梦的⽕焰燃到了⽔⾥,在朦胧的雾⾊⾥醒⽬的流向星星响应的⾼空。星星也向河边滴落了⼀⽚松林,产⽣了梦的琥珀。
  陆游的《夜泊⽔村》中:“⼀⾝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王昌龄的《从军⾏》中:“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劝勉:“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呼:“⼈⽣⾃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这些都是孕育在梦的琥珀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种崇⾼的情感,对我们个⼈和国家都必不可少。它是⼀种综合的,复杂的情感,包括热爱我们的历史⽂化,⼤好河⼭和我们的⼈民众。在当前的世界逐渐⼀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有
⾃⼰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有⾃⼰的⾝份认同,在国际舞台上有⼀席之地。我们,作为⼀个中学⽣,要在内⼼树⽴起爱国主义的⼤旗,以⾃⼰的实际⾏动来实践它。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抒写着中华⽂明的发展史。在历史的的长河中,中华⽂明不断拓展与丰富,民族精神不断积淀与升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热爱熔铸沧桑的祖国,⽤⾃⼰的勤劳、智慧、汗⽔和创造⼒,使我们伟⼤的祖国昂⾸前进,跻⾝于世界强国之林。
12、古⼈说:“⽯蕴⽟⽽⼭晖,⽔怀珠⽽川媚”,如果我们每- ⼀个⼈都既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建国之才和效国之⾏,⼜何愁“中国梦”⼤业不成,我中华国⼒不盛呢?“⼀⾝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再青”,让我们趁此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及时努⼒吧。“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