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真正的观心就是自觉
问:晚上刚入睡时,摒除杂念观心,精神很好,不易入睡,但觉得有违修行,应如何做才是正确?
师:观心,不是叫你去着相,你睡觉的时候就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没有叫你去观心。而且观心有上乘观心、小乘观心,什么叫小乘观心?没事的时候看自己的心。心是看不到的,你怎么观嘛!其实,真正的观心就是自觉。修行好的人就有这个体验,躺在床上的时候,没有说要观心,他说要睡觉,这一夜是睡着了,没有一点分别心,但外面有什么声音、有什么动静,他都知道,好像失眠一样,但是第二天照照镜子,容光焕发。睡觉不能观心,不是叫你观心,观心不是个动词,观心是个自觉,是个本能。你若停留在法执的阶段,也就是说有心可观──停留在有为法的阶段,那个观心永远观不好,观久了以后还会出毛病。干脆你时时自觉,睡觉的时候就放下万念,安稳地睡觉,这就对了。
五、“观心”的方法
(一) 修行不可落入“无记空”及胡思乱想
说到“坐着不动”,六祖讲“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坐着不动”是不对的。人总有静的时候、动的时候,现在我们都坐着,有什么不对呀?但是你不要故意地坐,不该坐的时候,你要去坐,说这是功课、这是修行,这个不一定正确。
你们修行的时候,第一个,不要犯无记空的毛病──什么都不知道,不要犯这个毛病。有了这个毛病,死了以后就变成木石,到了器世间了。第二个,不要胡思乱想,要集中想念于一件事情。假如我们做学术,像一般的读书人在研究功课,会不会污染你?不会,这叫正念,八正道有正念,这叫正念。
(二)“看心看净”与“观心”的差异
我们坐着而且姿势摆得很正,干什么呢?在观心。六祖常常批评别人“看心看净”,但是《六祖坛经》里面可以到很多地方是谈“观心”的。“看心看净”跟“观心”有什么不同呢?“看心看净”就是说看自己的心,而且要让它静,也就是说“妄念起,念起即止”,那个六祖不赞成。六祖是教你:“看你的心是个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当你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你的心是个什么样子?六祖教惠明就是这么教的。
(三) “观心”的方法
我教各位“观心”的方法,当你在“观心”的时候,你看你自己在起什么念头,你也不要去干涉它,你就看,用你的“真我”来看你的分别心以及种种的想念的活动;你看多了以后,你再盯着它,它难为情,它就不动了;等到它不动的时候,那时候就只有“你”存在,你就会清清楚楚地认识到“什么是麻哈巴尼
亚”。
那么你观久了以后,当你做事的时候,你是否还要观心?不需要,因为你的想念跟你的动作是一致的,
自然就没有杂念了;当你没有事、要想的时候,你必须知道“我在想什么”,你若不知道而想,那就会随它转,被你内部虚伪的念头所转,转得你头昏脑胀。修行只要这样做就够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行方法。
一、如何观心
问:如何观心?
答:我请你要认清楚一件事,在你修学任何法门以前,都要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忏悔,才能消除障碍,与法相应。不然心垢太重,也就是电阻太大,电流通不过。
不但是佛教各宗派讲究反省忏悔,我们不妨看佛讲的经典或菩萨作的论——《大智度论》、《天台止观》,都是讲“你要修学止观也好,修学般若也好,你先要忏悔。”你不反省,就不能认识你是谁,你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一个人。我们真正反省了以后,反省得很由衷、很彻底,我们就会很清楚地认清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好到什么程度?是坏人坏到什么程度?我们究竟比一般的动物高明多少?你就清楚了。你那个我慢、执着、自以为是,就会降低。所以你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跟忏悔。
《六祖坛经》有无相忏悔,禅不是不讲忏悔,因为修行就是修正想念行为,修正我们的表层意识。我们的本心是完美的,不需要修;要修的就是我们那个七零八碎的、多元的、分裂的、不统一的表层意识。我们要修正它以前,先要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修正,自己做一番检查。这就是反省忏悔。
我们必须先反省忏悔,然后再去观心。我们没有事的时候静坐观心,有事的时候随时观心,这个非常简单。也就是说,你想什么你要知道,古人说:“识得不为冤。”
我在台南的时候,有个朋友在体育公园散步,他每天散两个小时的步,我说:“你在散步的时候思考些什么?”他说:“我散步只是散步,没有想什么。”这个人很可悲,为什么?无明厚重,自己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了,完全失去主宰的功能,脑筋自发地想,控制不住了,失控。人可能不想什么吗?可能这两个小时什么都不想吗?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想而又不知道,这完全失控,生命力衰退。这个人果然不到半年,散步摔了一跤,就奉主召了,这是生命力衰竭的现象。
我们要提升我们的心力,就必须秒秒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且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说我们这个念头不好把它丢掉,我们反省过的坏念头应该不再浮现。我坦白跟各位讲:“我今天讲的话,是可以求证的,通得过实验的,不是随便信口开河。”你若是反省很由衷,反省得很好,而你该反省的,它自己会流露出来,不要你去慢慢思索,你只要写下来,就对了。为什么要写呢?写下来才见光。而且凡是你很彻底、很由衷反省忏悔过的,以后这个念头不会浮现,同类的念头也都不会浮现。
你修学这个观心的佛法,从生也这样,死也这样,打成一片,不是说我一天观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这个没用的。你要不断地观心——工作的时候就管带,好像买菜顺手把孩子带着、牵紧,不要让它溜走不到;而你在家里做事的时候,孩子上学了,你自己做你的家事,也就是说你没有事的时候,自己坐
着观心,说本来的心态是个什么样子?自己向内心答案;而你平常不管是工作、休息、娱乐,你都要不忽略自己任何一个念头,不让它随便溜过,自己批判自己,也不要让它停止,但是自己应该自我勉励说“我们应该有正念”。
正念,就是光明的念,有目标的念,由责任义务出发的念,探讨生命实相的念,这个叫正念。我们以正念代替妄想,这样就可以了,也不必叫所有的念头都停止,应该主动起念,而不要被动地跟着它走,不要叫妄想牵着你的鼻子走,把你牵入想阴,而是主动起念。人的脑子是个工具,你用它去思索,并不影响修行。中国伟大的佛教教内的大师们都是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著作等身,它会影响到修行吗?不会,邪思妄想才会影响修行。八正道有正念、有正思维,这个都不会影响。
你刚才问得很简单,我答得很啰嗦,最扼要的是希望你先反省忏悔;第二,就是说主动起念;第三个,任何一个思索没有答案不要去半途放弃,思索任何问题都要到结论才能停止,没有结论以前不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是最健康的。假如说你这个想一点放弃,那个想一点又放弃,而且习惯于想,以想为享受,久而久之,你想一个问题,它来了好几个;别人问你这个问题,你答那个问题,结果精神分裂了。精神分裂,就是这样引起的。
观心是健康法门,我们一生用的脑筋,还没有用到十分之一,我们要多用脑筋。大家不要说“无思无为”就是修行,“无思无为”是说你原本的那个心态,原本无思、原本无为的,而你有这个工具(脑筋),
你要好好用——你要去写作,你要去读书,你要去研究对个人、家庭、国计民生有用的学问,而不要去研究那些既不能抵抗烦恼、就业考试又不考的废知识。
十四、“观心”不如“自觉”
问:“观心”观到念头时有时无的时候,此时是追究念头的来源,抑或一直观注下去?。
答:“观心”这个名词,我们可以把它废掉不用了。为什么呢?我们看《指月录》有一段对话很滑稽,说:“你在干什么?”“我在观心”;“观者何人(谁观心)?心是何物(心是个什么东西)?”咦!他答不出来了。他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佛法讲的是“无我”的,既然“无我”,谁观心?再者,因为心是无所不在的,一切都是心,它不是一个东西,你怎么看?你一眼连地球都看不完,不要说银河系,更不要说宇宙。因此说“观”,就不切实际,所以我们不如“自觉”。
说到它的根源,那不叫“观”,那叫“参”。“参”是什么?就是禅宗的参禅。参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叫“参详”——自己跟自己商量。你有一个看法不知道“对不对”?自己跟自己商量,没有人跟你商量,这个也就是参禅。你若说“看念起处”,那个也叫“参”。
观心,“心”是个什么东西?那个你也看不到,所以不如我的四句话,那是
一直到成佛都够了。哪四句话呢?“时时自觉”——我觉故我在;“念念自知”——“你想什么”知道就对了。
它(想念)从哪个地方出来的?你知道它是从你心里出来的,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这么解释的。如果你到“念起处”,你就看到本来的面目,我事先给你预报一下,那就是本来面目。所以你不必去参,你就是“时时自觉、念念自知”,念头一起来你都知道。然后“事事心安”——做每件事都要心安无愧。然后“秒秒安祥”——你才能够保持得住每一秒钟都是安祥的。
当你能够保持到每一秒钟都安祥的话,那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人是越来越年轻,事情会越来越通畅,没有坏事,倒楣的事不会轮到你了。而你保持安祥,就像你现在这个样子,也没有什么内向、外向,也没有什么对与错,乃至于连价值标准都没有了。
实在来讲,“安祥”的性格也是反权威、反传统、反价值,但是它有个特点——它会随缘,它不会反到大家不能接受,这个特点主要是要兼顾到“存在”的道理(编者按:这即是耕云导师开示的“既存在又超越,既淑世又超世”)。而且“安祥”是只反不说,所以大家都觉得莫测高深。“安祥”这两个字说出来,你能测得出它有多深、多浅?你说它是这样子的,它会变,它不是……。你们只要能保持它,安祥对成佛来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足够的,不假外求。
十四、放松是修行的基本前提
问:弟子原先在观心时感到吃力又不自在,后来在无意中放松自己,发现不起念而心里又清清楚楚的,不受周围的一切影响,是否正确?
邝美云心经答:这个很正确。修行的方法,乃至所有的修行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只有两个字,就是“放松”,放松呀(强调)。你打坐若不放松,一定会出毛病;你守窍,不放松,一定走火入魔;你做什么事都要放松,打太极拳都要放松,都不能紧,紧了就不行,要放松。催眠术,第一个它告诉你要放松,被催眠的人要放松,催眠的人也要放松,催眠的人不放松,会把被催眠的人导入错误的方向。
放松是很对的,他的结果是很好的,也很难得,继续放松,继续逍遥。所以“逍遥”是个很好的名词,庄子有一篇叫《逍遥游》,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叫“逍遥派”。什么叫“逍遥派”呢?因为你他谈问题,他不谈问题,他跟你散步、谈心可以,坐着谈问题,他不干。因为散步,就是“走”呀,逍遥都是“走”字旁,所以叫“逍遥派”。所以放松,逍遥,逍遥很好。
十七、轻松愉快,秒秒安祥
问:保任期间,除了力求光明磊落、唯存一心以外,还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注意八个字——“轻松愉快,秒秒安祥”。轻松,就是一切放松,一切不要把它看成好像天要垮下来,很严重。要轻松,要愉快,因为“喜悦是生命的
阳光”,你愉快的话,就把暴戾转为祥和。你能够保持秒秒安祥,轻松愉快,那就是大吉大利,一切都会往好的地方走,你的修行就会一日千里,今天跟明天不一样,那绝对是不一样的。
要保持轻松愉快,不要去条件,若说“我也没有中奖,我要得,我才愉快”,那个是不可能的。得了,你的麻烦就来了,亲戚朋友平常跟你不来往的,这时候就会向你借钱。那个黑社会老大问你:“你奉献多少?”你不奉献,他就拿刀子对付你,那麻烦。有人说:“老师!轻松愉快要条件。”我说:“有!什么条件呢?愉快的时间是现在,愉快的地点是眼前,愉快的方法就是愉快。”这就是要领啊!除了这个办法,你没有办法愉快了。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顶果钦哲仁波切】
顶礼顶果莲师无二法王!
此段文字如果反复读诵一定大有裨益于修行。
图片是世界著名摄影家 Marilyn Silverstone(玛格南图片社社员)拍摄,后她跟随顶果仁波切出家为尼。
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象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的堆沙子,但不断的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