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一个该死者的意外生存
去年的时候我们讲了一期题目叫《你怎么知道他该死》。出门左转,在优酷《罗辑思维》2013年的第一季,你还能看到它。那期节目当中,我们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而前沿的话题:死刑废除。要知道,全世界现在主流大国当中还保留有死刑的已经不多了。我们中国还是其中之一。所以,在中国谈论“废除死刑”,还是一个好刺激的题目。
在去年我们谈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还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就是“冤案”的角度来主张废除死刑的。你想,人类不管科技发达到何种程度,也不管我们的司法制度有多么的健全,事实上,我们仍然、甚至永远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我们可以判明事实真相。那如果我们根据一个没有把握的事实真相,判一个人死刑之后,万一将来发现他是冤案,那岂不悔之晚矣吗?
所以啊,面对死刑,我们要求一定要慎之又慎,能不杀就不杀。那期节目是从这个角度说的。我们《罗辑思维》的另外一个创作人策划人“刘学”,就跟我讲:说你不能这么谈论死刑,因为现在国际上那些要求废除死刑的主流思潮,恰恰针对的不是冤案。而是那些根据当时人们的主流观念--这个人就该死。而且在事实部分已经是铁板钉钉,这样的人,恰恰他们认为应该废除死刑。它内部的话语当中就包含了一个逻辑矛盾:那怎么叫该死的人又不该让他死呢?所以我
就怀着巨大的兴趣,听刘学先生跟我讲这背后的全套的道理。在这当中,他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听完之后真的是让人深思啊!所以你看《罗辑思维》我们自己也在进化。去年我们的认识水平,到了今年已经提高了。下面我就把我从刘学那儿听到的这个故事,以及背后的道理跟您聊一聊。
这个案子发生在1976年,具体的地点呢,是在法国巴黎东南方向大概180公里的一个城市,叫“特鲁瓦”。“特鲁瓦”这个地方现在在中国游客心目当中,因为满街都是时尚服装啊、名表啊,所以很多中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打折村”。从巴黎开车过去也不过两个小时,所以现在肯定满街都是中国游客。只不过1976年的时候,肯定不是这样了。这一年的1月份,当地的媒体播出了一个新闻:有一个小孩失踪了,名字叫“菲利普-贝尔唐”。
    这个小男孩当时刚刚8岁,所以你想父母心中多着急啊。根据各种迹象呢,说明这个孩子是被了。可是你要说吧,这绑匪也不露头,也不要赎金,就是这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绷了一个礼拜之后,这个父母贝尔唐夫妇就实在受不了了,干脆上了一回电视,就跟绑匪讲公开讲:说你要赎金我们给,而且我们保证不报警,能不能把孩子还给我们?而且不要伤害他。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是确实起作用了,因为绑匪露头了。只不过他露头的方式呢,又有点像好莱坞大片。这个人肯定看过好莱坞什么电影。
他是用一个什么方式,就是我先给你一个信息,然后指引你到下一个地方取另外一个信息,然后像一个线索一样,最后把你指引到该到的那个地方。他先是把一封信投到了贝尔唐家不远的一个神父家门口的那个信箱里,里面还附了小菲利普的一只手套,就说明:孩子真在我手里,我没有蒙你们,你顺着这个线索往下。然后又到一个牌子,牌子下面有小贝尔唐的一只靴子,然后又指引他到另外一个地方,最后指来指去就指到了一家咖啡馆后面的一个停车场。那儿有一个架子,上面果然赫然就放着小菲利普的一件大衣。
这个大衣里面也有一封信,里面就指示,你把多少多少赎金,哪天晚上你放在这儿我来取,然后孩子我还给你。那父母当然照办了,就把赎金放在那儿,然后回家等。这当然是一个不眠之夜了,但是等来等去,第二天天亮之后,发现没人来取赎金,又把赎金拿回来。这贝尔唐夫妇可就彻底傻了呀,不过咱们得说,警察在这个过程中可没有真闲着,警察当时就派了眼线在那儿盯着。他们发现一个线索;就是有一个年轻人,在当天晚上两次进入这个咖啡馆去消费,装得跟没事人似的,先要一杯摩卡,再要一杯拿铁。这是我编的啊,总而言之就是进去了两次。
法克这个人他也没有到后面的停车场去拿那个赎金,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有重大嫌疑的人啊!
所以警察很迅速就把这个人给摁住了,这个人是当地的一个青年,24岁,叫“帕特里克-亨利”,后面我们就简称他叫“亨利”了。一问,发现有重大疑点。首先,当天晚上你去两次,这就已经是疑点了。
另外呢,你想想看,如果要一个小孩,通常而言你不能在街上行凶吧?你总得把他引诱到一个相对僻静的地方,所以一般来说,这种绑匪跟这小孩应该是认识,否则小孩为啥跟你走呢?8岁了又不是很小的孩子了,而这个亨利的父母确实跟贝尔唐家是来往非常亲热的朋友,这个小孩是见过这个亨利的,所以这个条件又符合。而且呢,这个亨利又是一个破落户,说白了就是经济条件非常不好,有各种各样的作案动机,所以这是一个重点的嫌疑犯。就把他抓起来了。抓起来之后啊,48小时,两天之后把他给放了。
当时的检察宫当然给出的理由说:你看我们不能‘超期羁押’,这样的一个人,你根据这几个疑点又不能真的去起诉他,所以就把他放了。但是实际上为啥放呢?因为如果是他绑的,你把他抓在牢里那孩子肯定没准儿被他捆在哪儿,这孩子没准儿还饿死。还不如把他给放了,然后顺着他,然后再去孩子的下落。关键这个时候不是去惩罚罪犯,而是去救那个孩子。但是把这个亨利放出来之后呢,让当地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就出现了。一般来说,甭管你是不
是绑匪,这个时候你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是躲着新闻媒体走。但是这亨利不是。可逯着机会了“屌丝逆袭”啊。总算有一个得瑟的出风头的一个机会了。所以到处当着新闻媒体发表各种各样的演说。
你是文字媒体接待一下,摄像机我也要,说两句说的话还特别漂亮,说“我最烦这种欺负小孩的犯罪行为了,这种罪犯要是逮着一定得死刑,我特别赞成死刑。”有记者就问他说:“你真的赞成死刑吗?”说:“对啊,没有人有理由有权利,这样的人逮着不判他死刑更待何时。”但是警察这个过程当中可没有闲着,来去通过大量的寻访,就是谁认识这个亨利,后来有一个,也是一个咖啡馆的老板,说;“我认识他,而且前不久啊,我刚租了一个房子给他。”你看警察这个时候心中的那个疑问就更大,为啥?因为亨利有房子。有房子你为啥还要再租一个房子?所以很迅速地就把他新租的那个房子给摸着了。
当天晚上下了一个圈套,就到那个房子里把这亨利给摁住,然后就问他,你有没有啊?这亨利当时也没什么反抗,就指了指床下,结果打开一看是一个被单,被单再打开一看,就是8岁的小菲利普的尸体。而且这个时候他已经死了有8天了,而且脖子上有清晰的勒死的痕迹。大家想一想啊,在过去的8天里,这个亨利白天到处去见记者啊,跟记者一起吃饭啊,
接受采访啊,甚至跟记者去逛夜总会。当时有这样的报道,晚上就回家和这个死去的孩子共处一屋。你这不是禽兽吗?!
所以媒体把这件事情报出来之后,当地的老百姓乃至整个法国的老百姓,那种愤怒的狂潮达到什么样的顶点?这是一个罪该万死的虚伪的伪君子,而且无比残暴!甚至当时有的媒体就说了,像这样的人就赶紧送上断头台。当时有媒体做这种民意调查,99%的法国人说赶紧赶紧弄死他,甚至当时有法国的高官,一些部长们都打破惯例,出来就这个案子发言。尤其是“三权分立”是法国人自己研发的一套高科技系统,对吧。法国人自己的行政官员都去干涉司法,这种干涉当然是言论上的。比如说内政部部长讲;这我要是陪审团团员,我一定弄死他呀。当时法国的司法部部长讲;就说这个案子就应该启动那个叫“速审程序”,然后把他弄死就算了。这就逼得当时法国的总理,那个时候还是总理,希拉克出来说;“你们政府官员不要这么说话。”但是确实这个人已经做到了罪大恶极,民愤极大。
但是我们也得说,他毕竟西方国家,那个意见市场还是很多元的。当时法国也有很多人反对死刑,尤其在法律界,其中的一部分律师反对死刑。他们就接触到了这个案子,而且他们觉得这是反对死刑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就说到本案的两个著名的大律师:一个是法国有一
个地方的律师公会的会长,是一个老头,70多岁了,叫“博克其容”。还有一个是法国当时著名的大律师叫“巴丹戴尔”。
这两个人就出面为这个亨利去辩护。可是大家想想这案子怎么辩啊?搁你手里你想怎么辩?我们先看看这个亨利已经作死到什么程度了。首先,你这个人极其无耻。因为你戕害的这个孩子,是你朋友家的孩子,对吧?陌生孩子下手也就罢了,对一个你那么熟悉,甚至说你看着长大的孩子,你下这种手,无耻!一个成年人对一个8岁的孩子无冤无仇,下这种手,能够眼睁睁地把他给勒死,你得心多狠呢?
第三,你贪婪吧。请注意我前面讲的细节;他是2月17号破的这个案。可是破案的时候发现这孩子已经死了8天,可是他给那个小菲利普的家长说,你们给我付赎金的时候,是啥时候?是2月10号。说白了,2月9号这孩子已经死了,死了之后你还要讹他父母的钱,你有没有人性啊?!这种贪婪到了何种地步?这是第三。第四点,极其虚伪。居然被从拘留所放出来之后,还跟新闻界那儿大放厥词。我觉得这种人就应该逮着给弄死,反正这人也不是我。你这个时候还要做这种事,说明你一点儿愧疚之意都没有,这是第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