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七
月”诗派重要成员。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
阿垅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诗中抒唱的“孤岛”弃儿似地孤悬海中,远离“大陆”,看来无所归依,但实际上它却是大陆伸出之一部,两者在海流深入“永远联结而属一体”。诗作便借这似断实连的自然景观,一往情深地表达了作者与正义力量及事业的不可或分和血肉联系。
诗作采用暗喻的手法,不正面写出题旨,而以深情的笔墨反复抒
写“我”对于“大陆”的恋慕和认同,对企图隔断他们的嚣然的波涛和迷惘的海雾发出鄙夷的笑声,从而给人以确定不移的印象。恰切的比喻,补充式的复句,散文式的自由的抒唱,使诗具有一种明丽显豁的意境和回肠荡气的力量。
《孤岛》写于1946年,是诗人很有特的诗篇之一。诗中抒唱的“孤岛”弃儿似的孤悬于海中,远离“大陆”,看来无所归依,但实际上它是大陆伸延出的一部分,两者在海流深处“永远联结而属一体”。诗作正借这样一个似断实连的自然景观,一往情深地表达了孤岛人民与正义力量及事业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1.简析《孤岛》深刻的思想内涵及艺术上的特。
 答:诗篇中描绘了一个像弃儿似的孤悬于海中的“孤岛”,它远离“大陆”,看来无所归依,但实际上它是大陆伸延出的一部分,两者在海流深处“永远联结而属一体”。诗作正借这样一个似断实连的自然景观,一往情深地表达了作者与正义力量及事业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流露出作者对真理、对正义力量的景仰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的执著精神。诗作中采用了暗喻的手法,不正面写出题旨,而是以深情的笔墨反复抒写“我”对“大陆”的恋慕与认同,对企图隔断他们的嚣然的波涛和迷惘的海雾发出鄙夷的笑声,从而给人留下确定不移的印象。诗的恰切的比喻,补充式的复句的运用,散文式的自由的抒唱,都为诗篇增添了一种明丽显豁的意境和田肠荡气的力量。
1、《孤岛》的思想。
《孤岛》写与1946年成都。其时正是解放战争开始之际。《孤岛》一诗表现了诗人(以及和诗人相似情况的人)当时的处境,以及在这处境下
诗人与革命、正义力量及其事业不可或分的血肉联系的告白。
作品采取了暗喻手法,因而诗歌还包含有某种抽象的更为深奥的含义,例如:把诗歌理解成现在的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也是非常贴切的。
2、《孤岛》的艺术特点。
《孤岛》在艺术上有两个主要特点。
爱情孤岛第一采取暗喻手法,不正面写出题旨。诗人选取自然界中的孤岛,予孤岛以人格化,成为诗中抒情主人公“我”。
第二,补充式的复句,排比的句式,散文式的自由抒唱,使诗具有一种明丽豁达的意境和回肠荡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