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曲《三五七》的赏析与演奏
王键淞云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笛曲《三五七》是由南派大师赵松庭先生在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
曲名出自著名诗词《忆江南》的词格,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见下文),因为《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
三字、五字、七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这首作品也成为竹笛学习者和演奏家必学曲目,但是它和浙江婺剧 音乐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编后的笛曲《三五七》曲调粗犷流畅,热烈欢快,依然富有浓厚的浙东乡土气
息。所以在理解和演奏上让学习者有时不到合理的方法,吹不出韵味,不到感觉,对曲子理解不够透
彻。
关键词:《三五七》婺剧竹笛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2-0072-04
一、作者生平赵松庭(1924-200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 东阳人。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肄业。曾任教于
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建国后,任解
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竹笛演奏员,浙江省歌舞团演
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师。曾任浙江艺术学校名誉
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
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
盟员。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o 创作笛子独奏曲有《幽兰
逢春》《早晨》《婺江风光》等°改编创作的笛子独奏曲
有《二凡》《三五七》《火车绕着韶山跑》等°著有《横笛
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
《笛子演奏技巧十讲》等著作,是中国第一位成功研制
骨笛、铜管双笛和排笛的笛子大师。赵松庭从事笛子
艺术工作数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竹笛界的代表人物
之一,赵松庭先生演奏端庄含蓄、空灵深邃,[1]是浙派
竹笛艺术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
二、《三五七》与婺剧的渊源
婺剧,在浙江省被称为第二大剧种,[2]俗称金华戏° 是一种包括昆曲、滩簧、高腔、乱弹、徽戏等六种声腔
的古老戏曲,婺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宝贵的
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囚盛行于浙江金华婺江流域一带, 故此得名°婺剧包括四种独立的班社:金华班、三合
班、浦江班、两合班°其中蒲江班又称浦江乱弹班,浦
江乱弹以“三五七”为“罗罗调”,因此乱弹班也称“罗 罗班”°笛曲《三五七》即根据浦江乱弹中的“三五七”
改编、创作而成,全曲鲜明流畅,富有张力° “三五七” 是浦江乱弹唱腔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曲调,素以
优美、抒情著称,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的演奏只是
较为简单的旋律和简单加花,不能成为独立的器乐独 奏曲°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笛曲《三五七》,抓住婺剧这
一地方戏曲特有的音乐个性,以粗犷、朴素、自然,来
72
Yi  Shu  Ping
Jian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
渗透出浙东民间浓郁的乡土气息。旳笛曲《三五七》将婺剧戏曲音乐中的伴奏旋律发展,改编成为一首独立的完整笛子曲,不仅保留了原来“三五七”唱调中婺剧地方戏曲的韵味,同时也融入了更多的竹笛演奏技巧,丰富了音乐内涵,赋予了乐曲更多的艺术表现力。在演奏时,要力求气息饱满,运指要极其富有弹性。[5]《三五七》的伴奏乐器以南方板胡和板鼓为主,三弦、琵琶、二胡、中胡、低胡、扬琴适当配合,因为是改编自同名婺剧,所以它的伴奏手法和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唱调的伴奏手法是大致相同的。在当代编曲发展下,逐步在伴奏上加入了打击乐梆子,随着发展不光民族器乐可为其伴奏,钢琴也可以为此曲伴奏,交响乐也同样可以为此曲伴奏。但笔者个人认为,虽然在时代的发展下有许多乐器都可为其伴奏,但是要原汁原味的婺剧音乐还是民乐队伴奏最为正宗,最有韵味,是西洋乐队和其他乐器所替代不了的。
三、《三五七》的演奏技法和风格
该曲为赵松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专业竹笛学习者必须要去学习的曲目之一。《三五七》定调1=C 或1=降艮用D调或C调的曲笛演奏,指法为尺字调筒音作6(尺字调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工尺谱中传统调高称谓)。在传统笛曲中很少使用这种筒音作6的指法,而《三五七》采用这一指法,并且加入婺剧
音乐中一个具有典型性而又十分特殊的七度进行,大大提升了乐曲风格表现力。在乐曲的演奏当中,大量运用长音循环换气技巧,节奏变化多,有速度较慢的倒板、流水板,也有速度较快的急板、快板、跺板,根据音乐情绪的发展不断在变化。由于笛曲《三五七》中的散板和流水板(紧拉慢唱)等华彩部分大量运用气息控制和长音循环换气的技巧,使得《三五七》在内容上更有段落感,对比得更加强烈,成为一首具有一定难度的笛子独奏曲。下面我们在此曲的演奏过程中,对气息、手指、舌头等基本功方面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气息上,乐曲拥有大篇幅的长音循环换气和大腹震音,这就要求演奏者对气息的基本功的训练要特别扎实,同时在处理长音循环换气的时候要做到无瑕疵,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此时的气息一定要沉在丹田中,从丹田提气,否则很容易循环换气功亏一簣。《三五七》重点在于用“气",注重音乐线条的“抑扬顿挫”,问在处理大腹震音的时候,要考虑到腹震音的震动频率,切记不可演奏成气震音,气震音变化幅度小,如用气震音演奏就容易丧失乐曲中的独特韵味。
(二)手指上,本曲速度较快,要求手指具有一定
的弹性,筒音作6的do音是第二孔半孔,要注意按半
孔音的音准,不然演奏出的音程效果很奇怪,破坏了
曲子本有的韵味。在本曲中,还有大量的颤叠增打南
派技巧和装饰音,切记在颤笛一孔la音的时候不要抬
起小指,容易影响颤音的速度和整体快板的连贯性,
装饰音要确保都演奏出来,在练习当中切记要慢练,
把每个音符都演奏清楚、到位,这就要求演奏者手指
富有弹性,平时加强手指的基本功训练。
(三)舌头上,本曲大部分都是用连音来演奏,但
是需要用舌头清点音头来作为连音句的开始,切记这
里的清点音头不是吐音,是一种“气吐结合”的技巧来
清点音头,在演奏跺板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气吐结合”
的技巧,才能使跺板听起来很连贯,没有断层,这种技
巧更多的是音乐上的感觉,如果刻意去强调气和吐之
间的区别,则会破坏音乐的整体感觉,使乐曲失去连
贯性,丢掉婺剧的韵味。
(四)音上,本曲的音变换较多,乐曲一开始
要求的音是醇正的,加上循环换气让音乐有一种绵
延不断的感觉。演奏快板时,要求音是豪迈而又粗
犷的,但音又不能够“破”。通过音的变化来表达
演奏者内心的变化,演奏者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口风
与气息相结合,内紧外松,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音
效果。笛膜的粘贴也是影响音的关键要素之一,笛
膜要选比较薄的笛膜,因为薄的笛膜适合曲笛,在曲
笛上共振较好。当然笛膜的粘贴也很重要,如果笛膜
贴的太紧,曲笛的音发不出来,声音闷沉。如果笛膜
贴的很松,高音又上不去,再跺板演奏时,演奏不出那
种感觉,失去韵味。所以在贴笛膜时,首先要把笛膜放
在拧干的热毛巾上,让笛膜吸收热气变的具有韧性,
这样处理过的笛膜贴到竹笛上共振会很好;其次,贴
笛膜时要选用阿胶或桃胶。笔者个人认为尽量不要使
用笛膜胶,笛膜胶很方便,但是笛膜胶的粘性不是很好,有几次第一天晚上贴好,第二天在笛膜周围胶就
开始脱落,最后在贴笛膜时,左手大拇指按住笛膜的
左边,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往右侧把笛膜拉直贴上,笛膜
上要有横向细纹,等笛膜完全粘在膜孔上再去试音,根
据个人喜好可以对笛膜进行微调。按照以上步骤贴出
的笛膜音就比较符合演奏《三五七》的音。如果在
舞台演奏时,笛膜可以调的稍微松一点,因为舞台上
Yi Shu Ping Jian 73
的灯光会照射在笛膜上,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笛膜 会越来越紧,所以可以适当调的松一点来保持音。
(五)乐曲的风格上,《三五七》改编自浙江婺剧曲
牌,旋律主题流畅华丽,用唱词格式依此使用的字数
而命名。此曲虽是浙江婺剧改编而来,但是在作者创
作时还加入了浙东锣鼓的音乐元素,曲中的跺音、上
滑音、吐音的使用大大丰富了乐曲的彩,使得此曲
有点北派竹笛的意味。此曲也是赵松庭老师立足南 派,吸收北派之长,南北相融的代表曲目。
四、乐曲的分析和音乐内涵
此曲分为四个部分1、引子2、正板3、快板4、尾 声o 调式:乐曲是降B 大调为主调,采用C 调曲笛或D
调曲笛筒音作6的指法吹奏°节拍:4/4拍转1/4拍转
2/4到结束°(一) 引子部分,4/4拍,采用每分钟60拍的倒板° 乐曲一开始用的是倒板,在笛曲中,它以“亮相”的姿态
呈现,固第一句就以一个很强的历音开头,以豪迈、粗犷
吴涤清烟花三月的气势来体现整个乐曲的风格,此处还使用了富有北
方特的圆滑音技巧,如同人声演唱的戏曲腔调,增
强了乐曲的戏剧性,同时在3拍和4拍长音演奏时使 用大腹震音,使乐曲在演奏长音时不显单调,富有很 强的表现力。在第10小节开始加入长音循环换气技
巧,旋律主干音落在” r e ”音上,赵松庭先生在这里采用
螺丝结顶的作曲手法,先是小螺丝变大,使旋律主干
音“re ”自由渐快、渐强到高八度的“re ”音,后是大螺丝 变小,使旋律主干音“re ”自由渐快、渐强,并保持最强 的颤音高音“re ”再以极快的十二连音的下行过度,最
后结束在中音” re ”并且慢慢渐弱,直至音量消失。循环 换气这一段既要有逐渐推进层次感,又要有一气呵成
的连贯性。
(二) 正板部分,4/4拍(一板三眼),首先是平板, 慢起板是为了引子和正板中间的连接过度不会有突 兀的感觉,听起来让人感到舒服。平板的四小节逐渐
加快,在第五小节速度稳定在每分钟144拍,这段中
节奏多为附点音符,连音线较多,《三五七》本身就来
自于婺剧乱弹,所以节奏必须把控得很到位,否则听
起来就会失去韵味。本段强弱变换很多且复杂,随着
旋律的走向变化,要做出相应的强弱处理。全段旋律
在演奏时要流畅、自然,有坑有股,一气呵成,运指要 极富弹性,在气息的辅助下指头要像弹簧似的把音
弹出来。最后四小节有进入散板,同引子一样螺丝结 顶,最后同样落在旋律主干音“re ”上,为后边快板做好
铺垫。
(三) 快板部分,1/4拍转2/4拍(一板一眼),速度
为每分钟192拍,速度极快,作者加入戏曲中的流水
板“紧拉慢唱”的形式,使旋律自由延长,在自由延长
的同时旋律强弱变换要做到夸张,起伏较大。流水板
顾名思义就是让乐曲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绵延不断,
在这里可以充分展现长音循环换气的技巧,能使音乐
绵延不断,像水一样流动起来。快板的后半段是跺板, 要“气吐结合”,虽然由吐音、跺音组成,但演奏者演奏
出来要有连音的感觉,使音符之间不产生断层,在这
里前半段力度较强,后半段力度较弱,使跺板产生鲜
明的对比,反复两遍演奏,这里音乐发展此起彼伏,在
优美华丽的旋律中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最后四小 节音乐又再次进入散板,为的是和乐曲的尾声作无缝
的结合。
(四) 尾声部分,2/4拍转1/4拍再转2/4拍,快板部
分的结尾链接尾声部分的开始,是采用散板的形式,
本段使用长音循环换气的技巧,使乐曲尾部的散板与
引子一样绵延不断,层层推进,同样产生强烈的效
果,作者采用这种再现的手法,使得乐曲更为突出地
强调了主题。本段依旧采用螺丝结顶的方法,音符发
展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自由渐快、渐强,并保持 最强的颤音高音“re ”。此时乐曲转为1/4拍以极快的 速度过度为2/4拍的正板,以空拍切分的方式模仿戏
曲音乐,进行8小节,在一个空拍的自由延长后,乐曲 最后节奏突慢,由后半拍开始,在正板的旋律中结束
全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准备演奏《三五七》
之前,首先我们要对浙江婺剧进行了解,多去听一些
婺剧曲。其次,我们要对手指、气息等方面进行高强度
的训练,才可以使手指在快速演奏的过程中不会产生
停顿,气息在长音演奏时保持音质。当然笛膜的选取 与粘帖也很重要,这是影响全曲音的关键所在。
曲子的演奏中包含很多高难度技巧,也要有明显的强
弱对比,换气要处理的很巧妙,全曲演奏一气呵成。
《三五七》这首乐曲在竹笛乐曲的发展中能够历久弥
新、生生不息,并且还在被人们所传承和发扬肯定有
一定的道理,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书籍,把它定位为九
级的必考曲目,证明它在各个方面还是可以考查一个
演奏者综合水平的。最后衷心感谢本曲(下转第136页)
74
Yi  Shu  Ping
Jian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可以通过利用视频或音频倾听学生演唱的方式,发现 学生演唱时的亮点以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
校方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包括多功能音乐教
室在内的多种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
境;同时,校方还可以采用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
充实校内图书馆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推动
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高效整合教学资源的 目的。
(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现今阶段,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将音乐教育的
改革列入教育的大纲里,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
现今已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纳入音乐课程的教学要 求中。现阶段要求学校要全力进行教师队伍的优化,
确保教师拥有过硬的素质,以达到音乐教学新标准O
教师本身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加强教育知
识的学习,注重课堂的教育以及实践经验,通过梳理
榜样的力量,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上接第74页)的作者赵松庭老师,他对笛曲的丰富和
民族风格的弘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竹笛的继承与发
展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只是它悠长历史 的一瞬间,[9]激励着我们晚辈在笛艺发展的路上加倍
努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苗薇•谈中国传统竹笛曲目的教学[J]•当代音乐,2015,(17).[2] 杜卓君•婺剧打击乐艺术初探[J] •当代音乐,2019,(04).[3] 谢华丽•新媒介视角下婺剧传承模式的建构[J].当代音乐,
四、结语
科技的进步势必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多媒体事业的进步使我们可以
更直观地看见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在丰富课堂形式
的前提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更好 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将多媒体教学进行更
优地应用,就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进 行提升,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并在不
断地努力下,让新时代的产物适合当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军成•互联网及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创
新设计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09).
[2] 郭玲玲,刘国峰.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声乐教学的设计及
实践[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
⑶张礼仁著•把歌声变成流动的风景线[M].重庆:西南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8.
[4]唐果•数字化音乐课堂教学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016,(10).
[4] 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5]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⑹苗薇•谈中国传统竹笛曲目的教学[J]•当代音乐,2015,(17).
[7] 席笑.1949-1965年笛曲创作及演奏发展概述[J].当代音
乐,2017,(07).
[8] 柴洁•笛子曲《三五七》分析及技巧详解[J].当代音乐,2016,(16).[9] 张东旭.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竹笛艺术的发展[J].当代音乐,
2016,(04).
136Yi  Shu  Ping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