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高一作文800字
  回味高一作文800字1
  “说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循着声儿望去,只见一位老者,依靠着一颗梧桐树,清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手握一把抚尺,面前摆放着一张一条腿比其他三条都要短的桌子。桌子摆放着两本旧书,还有一个泡着些许花瓣的大茶杯。
  这条小巷叫桐花巷,巷口最亮丽的一抹景就是那精彩的评书了。桐花巷里有个叫桐花的姑娘,在巷里居住的人都开玩笑说,不知这巷是以姑娘的名字命名,还是姑娘的名字是向这巷要来的。桐花最喜欢听评书了,爷爷总是将桐花带到巷口,自己又骑着自行车走了。
  听评书的人并不多,但说书的老头子总讲得很投入,就好像是在雕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样认真。桐花常一块青石坐下,捧着爷爷给的糖果,静静地聆听。
  阳光透过树枝间的缝隙洒了下来,投下了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说书的老头口若悬河,兴致高
昂地讲着春秋往事:那英雄好汉如何背水一战,那为争夺天下的血雨腥风,那难分伯仲的明争暗斗……桐花每一次都听得津津有味的。只听抚尺“啪”的一拍,评书就戛然而止。只听说书的老头悠哉悠哉地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看着满天飞舞的桐花花瓣,桐花这才想起手里的一把糖果还没顾上吃。下回将会有什么更精彩的故事呢?于是第二天一早,又拿着一把糖果,坐在桐树下静静地听……
  很多年过去了,桐花巷早已改名了,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那个叫桐花的姑娘也早已离开了小巷,但是每一次回到小巷,她都会来到巷口那颗巨大的梧桐树下,回想起曾经那段伴随她成长的快乐的往事。想起评书里所提到的古人仰天长笑的洒脱;有志之士征战的壮烈……桐花还有许多故事没有听完,现在也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了。桐花每每回忆起这段听评书的往事,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又是一年春将逝,又是一年桐花纷飞时,其花正灿烂,落英更缤纷。评书早已不存在这小巷了,匆匆的岁月模糊了轮廓,只有巷口那棵巨大的梧桐树依然挺立着,仿佛是为了坚守那段往事。桐花巷里的春秋,春秋里的桐花巷只能在心里回味。
 
  回味高一作文800字2
  在品茗之时,我总是禁不住啧着嘴回味起祖父和他的凉茶。
  饮茶啧嘴这个习惯正是我从祖父那里学来的。
  盛夏之时,祖父常在屋檐下阴凉处放一把小马扎,气定神闲地坐下来,左手一把小锅盖似的蒲扇,右手一个盛满琥珀凉茶的搪瓷缸子。蒲扇不停歇地扇动,他肥大的背心也渐渐地灌满了风,鼓胀起来,仿佛他干瘦的身躯一下子就健硕得柱子一般。斑驳的阳光不时地投射在他的布鞋上,我就拿着树杈挑逗祖父鞋上的光点。很快祖父的鞋就被我点上了无数梅花般小土点,但他却总是笑着说:"不打紧"。
  我玩得投入的时候,他便咂着嘴喝茶解暑。茶慢慢啜进口中含了许久,咽下去后还咂着嘴,发出啧啧声,醉心的笑容,许久都不消逝。每当此时,我都疑心这凉茶是人间的美味,扳过祖父的手腕抢上一口,咂上一声,可并不觉得甘甜,问祖父原因时,他却笑而不语,貌似一切幸福都在唇间的茶渍中流露。
  后来我便"鹦鹉学舌"般地拥有了这个习惯,品茗回味之时,追忆起了祖父,脸上的笑容也伴
着啧啧声流出。原来,祖孙俩在一起的时光才真的令人陶醉。
  祖父在做木工时,凉茶也是万万不能少的。
  祖父是位颇有名气的能工巧匠,街坊四邻都他修理破旧的家什器物。记得他在修理一个散架的板凳时,赤膊上阵,啧啧的品茶声和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中,那些支离破碎的木方子又重新组合成了一个坚固的凳子。祖父这种借茶修凳,有如文人骚客把酒作赋的豪情让我崇拜。可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模仿祖父修凳子时,一根木刺扎进了我的掌心。祖父虽一脸惊慌,但却手脚麻利地给我拔掉了刺。然后用食指蘸了些茶水,一边往我的伤口上抹,一边说:"茶叶消毒,茶叶镇痛。"也不知茶叶是否真的有如此功效,反正疼痛早已忘记,只记得祖父疼爱的目光,和当时手心丝丝的清凉和淡淡的茶香。
  如今祖父已去世多年了,但祖父却在我心中却留下了值得回味的茶,想必在祖父的回忆里,也还回响着我们一起品茶的啧啧之声吧。
  往事如烟散去,只有爱萦绕心头。
 
  回味高一作文800字3
  每当棉对彩斑斓的丰盛的宴席,交杯换盏之中,我却觉着如同嚼蜡,感觉不出香甜,心绪常常沉浸在遥远的记忆之中。
  七岁那年的秋天,母亲把我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山坳,从城里到哪个地方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我们在新盖的茅草屋安了家。
  那时乡下很穷,“资产阶级尾巴”被无情的割据着,玉米饼子是饭桌上常见的食品,村里人对制作玉米饼字的技艺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泪了
  母亲是村里被称为“会过;的妇女之一。我曾在帮母亲烧火的时候,细心观察了她做玉米饼子的全过程。只见她把粗糙的、呈颗粒状的玉米面和好,也不发酵,只撒上点小苏打,用手揉成面团团,薄薄的压扁,如月饼大小,麻利的在锅壁上贴一圈,掀开锅盖后,一面带有糊嘎巴儿,另一面是五个手印的玉米饼子就做成了。
  母亲贴饼子的数量是严格的,每次和面贴出的不多不少正好八个,是按照全家人个自的劳动强度、饭量大小确定的。虽没有明确的分配,但家里人都很默契很自觉的吃属于自己的那
一份,不越雷池一步,这个数量一直保持到我上中学以后。
  我小学读书时带的饭就是母亲做的这种饼子,学校没有汽锅热饭,本来就硬的饼子就又增加了硬度,吃到肚子里只觉得有一股寒气在胃里冲荡,又常常是吃不饱的。每到中午,我便及不可待地把饼子吞进肚子里,然后到河边再饱饱地灌一肚子凉水,如果没有惠玉经常给我一点“资助”,我很难想象我现在的胃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惠玉是村里杨叔的独生女,和我在一个班级念书。她知道我挨饿,每天中午,她都趁没人悄悄塞给我一点东西,有时是一块热乎乎的地瓜,有时是一把香脆脆的炒黄豆,但最多的还是又香又软的玉米饼子。饼子用花手帕包着,散发着她的体温。母亲知道我和惠玉很要好,后来也知道一点她给我“资助”的事。一天晚上,母亲带我去杨叔家串门,谈笑中母亲指着正和我一起看画片的惠玉对杨叔说:“她杨叔,让惠玉给俺做媳妇吧。”一听这话,我和惠玉都羞得不敢抬头,惠玉两手捂住通红的脸蛋跑了出去。打那以后,惠玉见了我总是躲的远远地,也不再送给我任何东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