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节俭,弘扬美德
正宁县山河初中九(一)班    任子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节俭,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从古至今的成功之源,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我们身为炎黄之孙,将节俭的精神发扬光大,并使它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义务。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如今的社会,生产力相比以前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应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可事实并非如此,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节俭”早已残缺不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铺张浪费。人们开始浪费各种资源,水和粮食的浪费更是不加节制,这不就与我们所提倡的“节俭”南辕北辙了吗?
古代苏东坡一生在生活上都非常俭朴,当他被贬官到黄州时,虽生活窘迫,但从不浪费;后来,
他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当他与老友重逢并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地相当奢华,便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这种“节俭”的精神被千古传颂,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这不正符合当前众路线教育中的“奢靡之风”,不正是我们所反对的吗?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宝贵人尽皆知,可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仍在发生,公共场合水资源的浪费更是络绎不绝。水龙头中的水滴滴嗒嗒地落下,甚至不受一点阻碍地冲出水龙头也无人问津。“如果不节约水,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不只是一句话,若是人类真的不加节制地浪费下去,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便真的会是人的眼泪。
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充分体现了粮食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可现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的浪费也成了一大问题,有人做过一次统计:在我们国家,如果一个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32.5吨粮食,如果一个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的大米可以吃81250天,可吃222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告诉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应该节省粮食。对于一切物质都更应该持节俭的态度。
节俭,是一种美德,是具有中国特的传统美德。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涵养,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种美德的延续,因为富足,我们有权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浪费这世间的一切物质、资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传承节俭,弘扬美德,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义不容辞。
九歌一曲祭轩辕
(指导教师:山河初中 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