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传千古,道德俦春秋——许铁堂生平及诗歌成就
来源:原创 作者:李成业 点击: 310 20100821
    许珌,字天玉,号铁堂,自号天海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建省福州府侯官(今闽侯)县人。世居乌石山下光禄坊(今福州市光禄坊),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己卯科乡试。青年时代,以善诗闻名,故周亮工(明末清初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在为铁堂的诗作序时,写道:“往予游云间,获交夏瑗公(明末著名文学家夏允彝),见先生作令闽时,所首拔侯官许子天玉,天下士也,其奇藻天发,鹏迁海怒,神标挺持,波澜浩漾,叉手击钵,千人自废,因叹先生知人能得士,又如此乎!”可见铁堂在青年时代已才华横溢。
    根据资料记载,许氏家族为侯官书香门第。许铁堂的叔父许豸,字玉史,明崇祯辛未进士,除户部主、吏员外郎、浙江按察佥事,官至提学副使。铁堂兄弟诸多,惟珌、友二人才名一时,最为称著。铁堂排行居长,善诗;友亦能诗,兼善书画。铁堂与周亮工、王士禛、陈维崧、邓汉仪诸公过往甚密。友子许遇在康熙朝中叶亦以善诗著称,有惠政;其二子许鼎、许均皆康雍间著名诗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记述。故“闽中”以诗为世家者,皆称“许氏”。二许铁堂乃居首位也。
    清朝入关后,许氏门庭遭乱,家境破败。父亲亡故,其母面对食不果腹、嚎哭不止的孙儿们,终日以泪洗面,曾作书劝铁堂放弃入仕的念头。然而,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已取得举人的名分后,只有继续努力,博取更高的功名,才能有出头之日,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面对如此惨淡的家境,许铁堂四处奔波,漫游吴越、齐鲁、燕赵诸地,以海南贡士的身份,论交四海,与当时的文坛名卿雅士酬唱击节,商订古今,辩论风雅,以期在学业和见地上有更大的进展,为博取更大的成就而锤炼自己。由于诗才蜚声当世,“每篇出,辄传布海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王士禛的《秋柳》诗问世之后,许铁堂与之唱和,写出了《秋柳和贻士四首》,吴镇评其用典“远胜渔洋”,杨芳灿以为“风韵萧疏,不减原唱”。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时年五十一岁的许铁堂被录用。授巩昌府县(今定西市区)知县,任期三年。在他赴任县令时,受到当朝名宦、号称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赠诗贺送,即《送许令珌赴任三首》;《明史》总裁、清朝名宦硕儒徐乾学写了《陇山歌送许天玉之官新安》;他的堂兄,当时官居巡察御史的许之渐写了《送天玉大弟之四首》。从先贤名宦对许铁堂赴任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许铁堂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人物。因此,后来铁堂赠诗靖逆侯张非熊时,张勇大为喜悦,曰:“君名士,乃肯顾予武夫。”并赠四百金,为润笔之美谈。可惜其诗遗失难觅。
    我走访过一些定西的老年朋友,他们谈到许铁堂时,都尊称为许爷。据老人们说,许爷官居清廉,关心百姓的疾苦,传说跟隍爷(定西城隍的神灵,指文天祥)互通阴阳。几百年来,定西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有如是之说。
    许铁堂到任后,先从教化民风做起。当时的定西十分落后,百姓的卫生习惯很差,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他借助神灵的威严,传布一种说法。说他在赴任途中,在河南孟津过黄河时,遇到来定西赴任的另一官船亦书“县正堂”,使他诧异。他靠近该船,登船造访,“谒见其人风流蕴藉,谈及诗文,居然名士”大相敬爱。公询上任日期,欲正其讹,其人始言名文山,曰‘吾新授县城隍,今一同到任。但阴阳各别,吾今告别公,到任后,于夜静时单身至庙可再会公’。如言晋谒则邀入退祠款洽备至,公恋其情,每夜必往。后一夜见西廊下一人绾锁,头插一烛,公询其故,曰‘此新城(定西城分新旧城,旧城为宋筑,新城为明扩筑)内人,因进城时,伊将油污我,故令受罚。’公回衙令人至新城探问有患头痛者否。果有人于数日前头痛欲裂,百药罔效。以公问故恳求良方,公令于隍庙廊下祷之可愈。其人如公命,病失若初,头痛人在门前见一大旋风过,以为不祥,唾之,即打寒噤,患头痛,神谓油泼衣者,此人也。公后入庙,门庭寂然,竟无所遇,乃知为泄机之故。公献一匾文曰‘信国灵长’,又联云:‘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至今大悬殿檐”(见《民国三十八年重修定西县志》)。从此定西百姓再不敢乱泼污水,许公达到了以神道教化民风的目的,同时,在定西也养成了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习惯,寓意极深。在定西,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城乡百姓扶老携幼赶庙会,纪念文天祥,至今不衰,这完全是许铁堂树起的良好风习。
    定西县北门口,历史上为民间交易物品的集市(当地人称为大集)。天降大雨后,河水泛滥,农人无法进城赶集。许公上任后,架起便桥,疏通了进城的道路,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许铁堂关注民间教育,倡导文人学士创办学坊,定西各乡于是有了私塾学坊。此举与先朝名宦杨继盛齐名,在陇上广为流传。光绪六年,通渭县马营镇为表彰重建华川书院时,曾大力支持其事的知县夏金声立的《德政碑记》残碑载:“……许铁堂宦定西,杨椒山官临洮,均以(□)兴文教士大夫立祠祀之。”且铁堂作为一介文人,十分爱士。比如,定西有一文士杜诗才擅长诗歌,对各类诗歌颇为娴熟,常拜读铁堂诗章,此人投于许公门下,铁堂老人对他情意甚笃,曾赠诗曰:
    杜乔天下士,上代是何星?侃侃如何泻,澄澄似岳停。
    初遇惊异度,久坐愧芳型。不识蒲梢种,空诸相马经。
    读其诗,爱士之情,跃然纸上。
    铁堂在定西任上三年,适逢连年大旱,民不聊生。上疏请求赈灾减赋,反遭革职罢官。面对厄运,许铁堂写下了著名的组诗《解组后别父老四首》,广为流传。遭罢官后,其弟前来定西看望,许公作诗相赠,题名《送舍弟珝南归五首》,诗中处处流露出他对亲人的记挂,对自己所遭不公待遇的愤怒和他贫困无资归里的表白。兄弟洒泪相别后,他便开始了在陇上的流落生活。一介名士,穷而不能独善其身,实属可悲。他一度流寓临洮,以教书卖字为生。曾娶一老妪为其备炊,故王士禛在《送黄无菴佥事归甘肃兼寄许天玉》一诗中写道:“许生潦倒作秦赘”,以示怜念。
    铁堂后来又返回定西,终因贫病交加,客死陇上,时为康熙十年(1672年)。老百姓将其安葬于东山脚下,岁时祭祀。雍正七年(1730年),知县应际咸,感念许公居官清廉,亲撰碑额。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许宗崃再转碑文。乾隆六年(1742年),定西进士孙昭为许公墓立碑。道光二十七年,陕甘巡抚张祥河念及许铁堂为官清正,老百姓有口皆碑,捐资建祠,命知县胡荐夔在修葺定西城垣时一并建祠,供人们悼念和缅怀他的清廉政绩。此时适逢林则徐路经定西,胡知县备晚餐在县衙迎候,交谈中涉及修建许公祠事。林则徐与许公同乡里,由同遭政治诬陷,故对胡知县之举十分赞同(见林则徐行程日记《荷戈纪程》)。祠堂建成后,临祠街巷遂取名“许公街”“许公巷”,以示纪念(许公街、许公巷在新修《定西县志》城关镇现状图中有所标示)。
    有关清明之日祭祀许铁堂的盛况,据我所走访的定西年高德劭的数位乡亲之言,得知在定西历史上,凡清明之日,历任县官率士民百姓,簇拥定西城隍轿仗,备抬酒肴,撰写祭文,前往墓地祭祀,此风延续到1946年前后终止。我所访的一位老者说,他在儿童时代亲历过此事,曾跟在人中,吃过献饭。真可谓“东郊有幸埋忠骨,子孙乏绝民蒸赏”。有关许公的事迹在《甘肃通志》和各种版本的《定西县志》中都有记载。
    铁堂的著作有《铁堂诗草》《品月堂集》,后者无处可觅。《铁堂诗草》是唯一现存于定西的铁堂老人的诗集。由于他仕途委顿,客死异乡,其诗稿多散失于、临洮一带,集一生心血所作的诗词文章亦多被淹没。乾隆五十五年,陇上著名诗人吴镇钦慕其德才,悲其不幸际遇,将其遗诗搜集整理,经金匮名家杨芳灿选辑二百一十首,由兰山书院付梓印行传世。本次注释的《铁堂诗草》系定西县董用威先生珍藏的版本,书中有作者的自序及吴镇和杨芳灿的评语。
    这部《铁堂诗草》是铁堂诗作的一部分,不是全集。许公诗的原作大都散失,其诗集应是判年为集而成的诗稿,分前后集,共四十卷。按吴镇写的跋中所记:“铁堂许天玉先生以闽海贤书,牵丝。罢官后侨寓临洮。……乾隆甲戌岁,予从一老宿家借钞,得后集八卷至二十卷。丙午春又于定西安孝廉维岱处借钞得一卷至七卷,后集全矣。”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存诗歌的编排次序,是部没有年代递进次序的集子。
    许公诗作,因其精妙,备受明末清初诸多名家的器重。王士禛曰:“读铁堂诗,沉雄孤峭。愚兄弟私叹百余年来,未见此手”。他的另一好友、著名诗人施闰章说:“许子之诗,绝不屑为靡郁之言,坚骨强气怵肝裂肠……”陕西三原著名诗人韩诗评其诗曰:“天玉诗,气雄力厚,如崩岩猛兽。”清初著名诗人田茂遇说:“天玉诗才敏赡,廿年来屡与唱和,每拈一韵,叹为绝神”。以上诸家的评说,大抵允当,并无溢美之词。
    铁堂之诗,题材较为广泛,如题咏山水,吊古怀今,羁旅思情,怀友伤别,友朋唱和,咏物题画等,凡可吟咏的题材,他都能驾驭自如,抒情记事得心应手。因此,他不愧为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民国徐世昌所辑的《晚清诗簃汇》这部清代诗歌的总集,选录许铁堂诗十一首,反观王士禛等大诗人的作品,也不过一二十首,大多数诗人作品仅二三十首,仅此亦足佐证其诗作品位。
    《铁堂诗草》中,为数最多的是游历时的朋友赠答、吊古怀今之作。铁堂游颇广,同海内一些著名文人,如杜濬、周亮工、申涵光、王士禛、施闰章、韩诗、汪琬、李念慈、宋琬、邹祗漠等人,都相与交好,往来密切,常有诗赠答。特别是他写的长歌《访王贻上慈仁寺双松下同作歌》,为王士禛推服,与王士禛唱和的《慈仁寺双松歌赠许天玉》一诗齐名,故道光时陕甘巡抚张祥河给许公祠题联时写下了“老铁官声高陇阪,双松诗歌并渔洋”的赞语。
    清军入关之后,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在时势的推动下,清初曾出现过一派以顾亭林为代表的气节高尚的诗人,写出了不少表现民族思想的爱国诗篇。许铁堂所处的时代稍晚一些,清政权已趋巩固。他的诗中有些感叹时势的篇章显然是当时思想的反映,然而语意不免隐约。描述疾苦的诗篇,则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如《关山月》诗中写道:“皋兰一片月,皎皎夜加霜。闻笛声愈苦,当窗倍黄。秋风吹陇水,闺梦傍沙场。愁绝从军者,何年罢望乡。”寥寥数行,写出了诗人对戍边者的无限同情和怜悯。
    铁堂叙写时势的诗,如《钟山诗次杜濬四首》,即景抒怀,感叹明亡后,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明孝陵破败,暗含作者惆怅的情怀。
    “孝陵陵上草凄凄,日落江南杜宇啼。
    金瓦久经麋鹿窜,玉环空锁凤凰栖。
    青氛大地归科斗,紫气中天散鼓鼙。
    一自尊灵兹永蛰,才非曹植敢重题。”
    再如《卞坟高》是为明末烈女钱淑贤而作,序中写道:“乙酉四月,扬州城破,烈女七死而后绝命。父母从其志,葬于卞忠贞之祠南。许子过而哀之,作《卞坟高》。”
    卞坟高,日惨风骚骚,祠前江水流腥臊,枯杨人头老乌号。老乌号,卞坟高。中有烈娥。烈娥钱氏子,兵至各披靡。不料丞相生,谁料丞相死?丞相死,扬城闭;黑风吹人四月热。东邻飞人肉,西邻溅人血。维血与肉。谁强谁弱?我不放杀汝,反恐汝杀我。父耶母耶,胡生女耶?父耶母耶,乃生我耶;女生不得力,女死不得老。父兮母兮,生我死我,死我生我!
    吁嗟!父母不肯杀我,兵亦不杀我。我将安逃?引刀刀缺,引环环裂,刀环不引决,我命安得绝?呜呼!蹈水耶,水不丧元;蹈火耶,火不燎原。不得与父母永决,亦水火之恩。已焉哉!水火弗烈,不如慈父手中药,饮药击床声阁阁。黄榜招民空城雀,忠贞祠堂野草着。野草着,野烟吐,何不扬其尘,吹其骨,升之于天帝之衢?乃葬此广陵一抔土。卞坟高。高千古。
    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上清军在扬州破城后,血腥镇压和残酷屠杀扬州百姓,制造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扬州十日”的写照。江水血腥,遍地人头,“东邻飞人肉,西邻溅人血”。在这惨绝人寰的环境下,弱女子钱淑贤,不愿苟安偷生,以死抗议清军的野蛮杀戮,七死而绝。该诗赞颂烈女钱淑贤的高风亮节,提醒后人不要忘记清军在屠杀扬州百姓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暗含作者伸张爱国主义思想的良苦用心,表现了作者的愤慨和抗议。杨芳灿曾评其诗“结响古劲,落墨崛奇,此真汉魏也。”
    铁堂有一部分咏史怀古的诗,内容多为感慨时代变易,追怀史事得失,歌颂民族英雄、先贤名宦的功绩,讽刺昏君佞臣,富有教育意义。如《岳坟》《于坟》《大梁》《武部谒杨公椒山祠三首》等篇章。在《岳坟》一诗中写道:
    鄂王陵墓对湖陂,松柏萧森夕照悲。
    野上绿烟神簠簋,山中红叶鬼旌旗。
    铜人枉铸奸臣相,铁马骄嘶大将碑。
    一子渡江天意定,靖康遗恨岂班师。
    这首诗是许铁堂游历杭州时所作,表达了对岳飞精忠报国的敬仰和对其无辜被害的愤慨,以及对佞臣昏君的鄙视和鞭鞑。
    他在《武部谒杨公椒山祠三首》中写道:
    哲后垂衣日,孤臣饮剑年。当时真激烈,隔代更流传。
    祠庙三台里,衣冠双阙边。老生京离暇,下马谒前贤。
   
    对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名臣杨椒山,许铁堂非常敬仰和爱慕。在定西任知县期间,他为定西城隍庙题写的楹联:“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的妙联,道出了立志以杨继胜为榜样,做一位居官爱民、令老百姓满意的人物。
    康熙六年(1667年)许铁堂被罢官后,写下了《解组后别父老四首》。这组诗歌是许公诗作的精妙绝唱,反映了他的思想十分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诗中“作吏爱令名,赋畀勿乃迁。金钱若夜来,奚由逭殛诛”的为官之美德,做人之情操,读来掷地有声,正气凛然。面对大旱,许公蒿目时难,寝食难安:“连年遭旱暵,退公常蒿目。”“忆昔在署时,蟋蟀鸣我床。忧来揽衣起,明星何煌煌。”面对百姓的疾苦,诗人心急如焚。诗中又写道,只要老百姓的生活稍有改善,他就会感到问心无愧:“莫求丰年玉,但为荒年谷。维时稍休豫,庶无黍食禄。”表现出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道德情操。诗中同时道出了自己因为上疏直言,致逆上意遭到罢免后的不平心理:“坚白反见诬,廉吏不可为”“直道故难容,三黜亦士师”。这组诗是作者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与广大劳苦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声,读来十分感人。
    以上列举,只是许铁堂诗诗歌的吉光片羽,像他的放歌体和洋洋洒洒数百字的长诗,功力更为深厚。铁堂老人对待诗歌的态度很严谨,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余颇磊落自喜,不肯一语寄人篱下,不肯一字拾人唾余。”可惜他用一生心血所写的诗文,因宦途落魄散失大半,吴镇所收集整理付梓的《铁堂诗草》仅是后二十卷中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到诗人的全部诗稿,为之重印,固系莫大的遗憾,然而,仅就此而论,已足以反映铁堂老人的道德情操和诗歌成就了。
    [作者简介李成业,甘肃省定西市区人,生于193812月。1959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毕业后分配到张掖中学任教,1984年调到定西师专,1988年晋升副教授。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工作。教学之余,翻译文学作品《清晨的圣诞》《善人难觅》和长篇小说《着的鸟》,其中《着的鸟》曾荣获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颁发的“新时期回顾奖”。200312月出版《<铁堂诗草>释注》(敦煌文艺出版社,李成业校注),引起较大反响。退休后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曾担任甘肃省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甘肃省翻译学会会员,政协定西第六届县委会常委。现任民盟定西支部主委、政协定西第七届县委会常委。
遗物 许廷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