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
《李娃传》与《玉堂春落难逢夫》比较分析
司艳华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014-01
《李娃传》与《玉堂春落难逢夫》都是讲述与书生的爱情故事,初次阅读不免认为两篇故事过于雷同,而忽略了两部作品下不同的艺术价值。实际上两篇故事不仅来源,且于相似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所折射出的是不同的文化及社会心理。现就两篇作品在情节结构、主要人物形象上的同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查故事背后不同社会和身份下创作者心理的差异。
一、情节结构同异分析
两篇作品几乎使用了同一种结构脉络,即:书生应举——得遇佳人——资财散尽——遭遇骗弃——公子落难——佳人相救——功成名就——终成眷属。但在这样一种整体脉络下,两篇作品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在矛盾冲突上。《玉堂春落难逢夫》比《李娃传》中的矛盾更加尖锐且表现为多方面。而在《李娃传》中,矛盾冲突相比较就较为单一,主要就是鸨母、李娃同荥阳公子的冲突。冲突的表现形式也较为温
和。在《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矛盾冲突就表现的极为尖锐激烈。先是以王八鞭打玉为序曲,接着发展到玉堂春智骗鸨母。高潮刚过又掀玉被骗之波澜。这比《李娃传》在情节上稍显曲折。
我和上官燕其次,在参与推动故事情节的非主要人物上。在《玉堂春落难逢夫》中,参与推动故事情节的非主要人物众多,而《李娃传》中参与推动故事情节的人物则只有一二之数,且形象单薄,缺乏合理性和感染人的力度。如:《李娃传》非主要人物只有公子之父荥阳公和不可缺少的鸨母,且荥阳公表现也稍显突兀、生硬。而《玉堂春落难逢夫》则采用了众多非主要人物来为情节的发展起顺理成章的润滑推动作用。如:王景隆落难破庙,是银匠收留;为其传话则为街巷少年;求情调解的自有夫。凡此种种,皆因众多非主要人物的介入使情节在发展铺排上更加的自然、合乎情理,具有感染力。
二、人物形象同异分析
两篇作品中的人物虽然命运相同,但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形象,现就主要人物进行分组对比分析。
第一组:李娃玉堂春
李娃,冷静、清醒、敏锐、自强而又善良。虽然对荥阳公子有好感,但依然清醒地意识到她和荥阳公子之间难有未来。因此在荥阳公子仆马荡尽之后,轻易便参与了对荥阳公子的欺骗。只是当荥阳公子落魄至门前时,她的善良本性和压制于心的情感才冲决而出。但她很明白鸨母不会轻易放过,于是晓之以理,
动之以金,压之以势。同时她对荥阳公子也仍然是冷静的,一开始便做了功成身隐的打算。这既源于她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又源于她的自尊自强。她如军师般的运筹帷幄终于使荥阳公子得中高魁,而她深知公子日后必当“结媛鼎足”,她的自强使她不愿依附于任何人而将自尊轻易践踏。在整篇小说中,李娃所用篇幅甚少,而她的这种自强、冷静、睿智的个性却使她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玉堂春,则感性、聪慧。她的感性体现在对嫖客动情、矢志不移、坚守约定等;而她的聪慧则体现在智赚鸨母、逼立赎身契等;除此,还有市井小民的泼辣。正是这种泼辣使得她能够在鸨母的凶蛮奸佞下立身,在沈洪的胁迫下保住清白。
两人都是聪明的,但李娃的聪明更加凝重,体现在“智”上,像一个理性的政治家一般,令人仰止。玉堂春的聪明则更加外敛,体现在“慧”上。其情之真,志之坚,遭遇之坎坷,令人在阅读中难免随其境遇而情动。
第二组:荥阳公子王景隆。
荥阳公子,自负而多情、不谙世故,有才华又沉溺于声。王景隆则理智而重情,被骗弃后即意识到妓院已非容身之所。而荥阳公子则虽知被骗,却依然“将驰付宣阳,以诘其姨。”其不谙世事由此可知。而王景隆的钟情并不在荥阳公子之下,但见到玉堂春为鸨母鞭打,便主动提出要离去。这和荥阳公子的痴迷是决然不同的。另一方面,荥阳公子明白玉堂春对自己的感情,但在自己遭遇骗弃后,万般无奈下才
求助玉堂春,这种理智与清醒是荥阳公子难以企及的。
如果说在感情上荥阳公子是多情,那么王景隆则是重情。对于一个烟花女子不仅主动同其约定相互并不婚嫁,这和荥阳公子只有等到父亲命令才敢娶李娃是迥异的。而且在其被骗嫁后表现的愤怒和痛苦远远超过自己当初被骗。甚至在玉堂春已经嫁为他人妇的情况下仍关心其嫁后境遇,当得知玉堂春所嫁之人家中本有妇后,其痛苦又更深一层。其真情、重情程度不能不说感人。
三、创作心理探微
两篇作品以同一种结构、相似的内容,而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表面上看是创作者语言、构思和创作方式的差异。但深入分析便可查知这种差异实在是由创作者潜在心理期待不同而带来的必然。
对于《李娃传》的作者白行简来说,李娃的理性、善良、军事才干、范蠡风范既是唐士子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一种普遍心理反应,又是他心中理想伴侣在小说中的表现。唐朝是一个恢宏的时代。士子往往渴望建功立业,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遭遇挫折,抑或在追求过程中感到寂寞,难免渴望得到一种帮助和辅佐。正如蒲松龄在求仕失败后创作大量人美、心美的狐鬼花妖伴读的心理一般,白行简所创作的李娃同样反映了他对于一个即有柔情,又睿智,能对其功名富贵、兴家立业有所帮助的理想伴侣的期待与渴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得《李娃传》所展现的形象和《玉堂春落难逢夫》截然不同。
而《玉堂春落难逢夫》中反映的则是对于红粉知己、人间真情的一种心理期待。作品故事源于民间,其流传者实际上才是这篇故事的真实创作者。冯梦龙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也会带入一些自己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观。因而,《玉堂春落难逢夫》这篇小说寄予的是众人的希望。在这篇小说背后,我们看到很多丑恶的事情:鸨母骗弃公子、骗卖玉堂春、县官受贿等。也看到很多人间真情:玉堂春同公子的真挚爱情,银匠收留公子,刘推官帮助玉堂春等。而所有这些真善、假丑的展现,正是说明当时残酷现实下,百姓们对真挚情感和互助的一种赞赏和渴望。也正是因为如此,玉堂春和王景隆曲折的爱情故事才得以广泛而深远的流传。从这个流传的背后,我们窥见的是一个时代集体的心理期待。
对于这两篇文学作品背后所反映的时代和创作者心理差异还可从更深层次去挖掘验证。本篇限于篇幅,仅就作品中情节和人物形象差异处进行初步微探。
参考文献:
1、冯梦龙著,《警世通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2、卞孝宣著,《唐传奇新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摘 要: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同异上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身份殊异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者不同的心理期待。
关键词:李娃  玉堂春  情节  形象  心理  比较
作者简介:司艳华,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