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漫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龙简历 资料个人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L内容限制。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在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上,一位老师背着手面对着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整个画面温馨动人, 寄语感人至深,考生很容易把握漫画内容和情感。脱离画面内容的构思和写作都是偏题甚至 跑题的。
2.立意限制。考生在立意时,需要抓住漫画内容、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以及漫画中人物间
的关系,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确定立意。漫画人物涉及老师、学生,漫画的说明性文字“你 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离别感言,而 是富有温情,很有温度,更有高度的深情之语。一方面道出无数老师离别之际对学生的依依 不舍及祝福和期望,引导考生铭记教诲,继接奋斗,砥砺前行,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另一 方面引导考生懂得感恩,感悟教育者的温度、情怀与智慧。
3.价值判断限制。这则漫画材料贴近考生的生活,是考生熟悉的最后一课的情景,情境代入 感很强。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建立好的品格修行,培养学生感恩及尊师 重教的思想品德。考生不可质疑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
4.思维限制。”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立意限制,也是思维限制。考生的构思必须立足 于材料整体,坚持整体原则和全面原则。考生应注意这里所强调的“寓意”二字,即要通 过材料的表面现象,深刻思考材料背后隐含的社会、人生问题。开放性:
1.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不可脱离材料,但又不能囿于材料。不可停留在对漫画内容的 图解上,而要联系现实展开联想和思考。比如马云辞去阿里CEO 张含韵近照一职而回归教育,致力于 振兴教育的情怀,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张玉滚老师的教育情怀等。也可联系社会上不尊
师重教 的现象从反面切入,但无论以何角度切入,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重要的是要说 得客观、深入,要能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能停留在口号式的论点重复上。 2 •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从学生的角度:漫画中陪伴考生是高高堆积的书和充满期待的老师,“你们再看看书”展现 了老师对学生的精心指导和辛勤培育。可立意为:成长路上一直有你;感恩师长,感恩成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继接奋斗,从不放弃拼搏与努力等。
从老师的角度:“我再看看你”包含老师对学生的深情守护「再”说明老师一宜在守护,“看” 里包含用情用心用爱,“老师”爱岗敬业,爱生乐教。可立意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 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深情呵护你长大;教师是学生的引路 人等。
综合角度:结合材料,“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深情守护,一 方面体现了学子沐浴师恩,成长拼搏的精神。可立意为:你爱生如子,我尊师重教;成长路
上的浓浓师生情;在师爱中成长等。
2.文体是自由的。可以选择论述类文体,直接发表看法;可以选择记叙类文体,通过故事和 事件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选择散文文体。在体式选择上也比较自由,比如写成书信、演 讲稿等都可以。
解题:
漫画式材料作文在近十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如1996年全国卷的《给六指做手术》 《截错了》,2007年全国卷I的《摔了一跤》,2010年全国课标卷I的《都什么年代了,有鱼 吃还捉老鼠?》,2016年全国卷I的《分数与奖惩》,等等。
2019年全国卷III的作文一改前两年针对宏大时代主题命题的思路,把视野转移到微观的生 活场景中,回归到考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考生的情感体验,贴近现实,贴近考生,场景代入 感强。和2019全国卷I、卷n一样,全国卷III也降低了审题难度,把重点放在立德树人的 层面上。让考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感,能激发考生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考生以真情表达自 我,说“真”话,抒真情,避免了言之无物、大而无当的表达。设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考生尊师重教,关注考生自我成长。
分 士切题立意:
1 .铭记师恩,不负韶华。2.真情陪伴,助你成长。
3,亦师亦友,且行且珍惜。if you feel my love 京剧版4.学问诚可贵,师生情更高。
5.长大后我就成了你。6.成长路上有你。
7 .关注成长。
参考题目:
2.时光匆匆,还好你在
4 .你是我的满心欢喜邓超 江一燕
6 .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
8.爱,存在,在雨中
10.那年,那人,那事,那情
L有你在我身边,真好!
3.守望,让花开向阳.等我爱你
7,藏在发丝里的旧时光9 青春纪念册.有缘千里来相会
偏题立意: 未紧扣漫画内涵,而只写离别的情景。
例文:下水文(一)张俊杰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班主任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J读图之后,陷入深思。想起朋友圈曾经流行过的一段话: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学生 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学生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 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
是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何曾把自己当过外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呵护心灵, 托起希望。记得班主任在一次班会上说:“孩子们,你若不离,我定不弃,你若攻读到深夜, 我必点灯相依老师幸福着我们的成绩,悲伤着我们的退步,为我们的学习指路,为我们 的成长护航,与我们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老师早已把我们当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一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人呢?
我们成绩的取得,有我们的不懈努力,更有老师的付出与奉献。为了我们,有的老师抛下不 满周岁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到校辅导早晚自习;有的老师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地修改 学案、课件和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顾自己的身体,把病推到假期看,把手术推到假期做。 还有我们的班主任,每天天不亮就到校,夜里查完寝室再匆忙往家赶。那是因为,他们心中 有爱,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事业,所以不惜年华流逝,不惧霜染白发,不畏疾 病缠身。但是,只要我们取得进步,他们衰老也甘心,累趴也情愿,我们求知的眼神,就是 他们永不衰竭的动力;我们成才成功,就是他们永恒的追求。在这个6月,我们能考入985裴勇俊 丑闻、 211大学,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我们更要关爱老师,感恩老师。
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感恩。在我们失败的时候,是谁给了我们鼓励?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 谁给了我们指引?在我们跌倒的时候,又是谁给了我们爬起来的勇气和力量?成长,需要我 们自己的摸爬滚打,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教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迷茫过但从未迷失, 我们失落过但从不彷徨,我们跌倒后又振作起精神,重新背起青春的行囊。冰心老人曾言: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 漫J怀揣感恩,感谢老师,我们前进的脚步才能更有力量。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科技兴国、教育兴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高举尊师和 感恩的大旗,尊重老师的劳动,理解老师的严厉,感恩老师的用心。人的一生中,有那么儿 位,甚至是一位令日后回忆起来鼻头发酸、眼睛含泪的老师,绝对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蓝图绘就自应扬帆破浪,感谢师恩更须策马扬鞭。
教师的温度决定教育的高度高考前夕,老师面对学生满怀深情地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一幅多么温 馨的画面。“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中国教师的温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
爱是什么?爱是无私奉献自己,不求任何回报;爱是将船员送到码头的尽头,直到自己不能 再向前任何一步为止;爱是高考前夕对学生们“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深情诉说 与依依不舍;爱是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循循善诱。我国历史上的煌煌史书中,有 许多关于师生情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师生情传说,古有岳飞每到朔望之日祭拜 恩师的佳事,今有彭德怀专门换装探望老师的美德,程门立雪、张良拜师的历史典故
至今仍 在传颂,“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也一直传承至今,师生情义何等有感召力。正如新时 代领路人所指出的: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任正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认为,“我们为什么不能掌握核心技术,这其实是一个教育 问题”。我们曾有“钱学森之问”,有“徐匡迪之问”,现在有“任正非之问:曾有人说:“美 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可以搞定。”前有中兴,今有华为, 似乎都在印证这句话。在我看来,不可能。人类的教育长存不死,中国的教育也会永不衰败; 中国教师的温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真正优秀又饱含期待的掌舵者一一教师,会带领年轻船 员扬帆远航。
优秀的掌舵者,对年轻船员的“扬帆远航”充满期待。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一个心中有“期待之火”的教师,才能点燃学生们心中对知识的渴 望之火、对梦想的追求之火。木心先生曾提出“明哲与痴心”这一理论,“明哲”可谓是教 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充足的知识理论。但“痴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更为触碰 人性深处的紧密连接。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陶行知四块糖果教化学生、张家如单腿授课二 十余年,这份温情与期待都是能使“佛桌开花”的“痴心”。最后一课,教师一句“你们再 看看书”,就是“痴心”的最佳证明。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背后,是由一个知识有高度、内心有温度的教师,与懂 得尊师重教的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温柔连接。它们必将成为偌大的轮船、坚固的风帆、日出的 方向,带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船员乘风破浪。
文章立意有深度,论述有高度。从漫画中引申出“教师的温度”与“教育的高度”的主题, 并能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结构严谨,论述有深度、有力度,让我们真正明白了优秀的 掌舵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情怀。举例经典,富有现实意义,其中引用更具有文学彩,为 文章增不少。
一枝一叶总关情学子,愤笔,回廊中。
斯人,独立,寒窗前。
面对埋首读书的学生,老师饱含深情地说了一句话: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寥寥数字, 背后是老师多少热切的期盼与离别的不舍?
看着这句朴素的文字,我突然红了眼眶。我想象着,当高考结束时,走出考场时的情形。满 街脚步突然静了,漫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仲夏的夕阳落在我的肩上,没有轰轰烈烈的
感觉, 一切终归平淡。只是,将与恩师分离,将与母校告别,当下心中轰然一恸,若有所失。
我明白,老师的心中也一定是矛盾的。“你们看看书。盼的是我们鹰击长空,“我再看看你 们”,怕的是我们一去不回。
是的,我们毕业了,带着老师无限的深情。谁还记得那一个个挑灯的月夜,谁还记得那一张 张乏味的试卷?离别的钟声已然敲响,高中的巨轮将至终点,而那一个个坚守岗位的恩师, 正像是一个个摆渡人,渡人渡己,教人领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 岁月迁,华章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