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歌声
作者:冯晓婷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09年第05
        唱了半天,还是唱不清楚这城市的孤独;唱了半天,还是唱不干净这城市的痛苦。
        ——崔健
       
        每个人的KTV
       
        在北京去唱歌的话,十个人里估计有八个人的第一反应是,要是想效果好,还是去钱柜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钱柜唱歌,也算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钱柜在北京的KTV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音效好,自助餐好,有档次,当然,也贵。
        唱歌的人一般分为几类,第一类人是大家熟悉的麦霸,麦霸分唱得好与唱得不好的,其共同之处是每首歌几乎都会唱,而且都要拿着话筒唱,麦霸其实是KTV里最不能少的人,去唱歌如果没有人当麦霸,简直是了无生趣;第二类人是比较守规则,按照平均分配主义,偶尔露一手,这类人要么是一鸣惊人,要么就是普普通通;第三类人是轮到他的话,唱就唱吧,一般有几首让大家都知道的代表作,只唱代表作是最鲜明的标志;第四类人是只听歌、埋头吃东西、偶尔会瞌睡,这类人通常是男的,属于打死他也坚决不唱一首歌的人。
        我有个闺蜜,说最喜欢和男朋友周末早上去钱柜唱歌,一是为了练歌,二也是娱乐消遣,我听了后,觉得要是不考虑钱的话,确实算个不错的业余活动,可用我家属的话来说,这纯属吃饱了撑着,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某年圣诞节与同事在钱柜唱歌,唱了三个多小时,花了3000多元,估算下来,大概是每分钟15块钱,回来后心疼了好久,不是自己花钱,胜似自己花钱。
        其实说起KTV,我总难忘刘若英的《一个人的KTV》里面的话,唱自己的歌,想着这几年来我的脸的改变。唱自己的歌,让那些日子一幕幕重现眼前。唱别人的歌,听听别人的心情,想象别人过的日子。最后嗓子终于沙哑了,泪水也终于布满了我的脸颊。这哪是唱歌,分明是回忆与不舍,她并没写唱谁的歌,但细细想来,除了陈升的歌曲,还能有谁让她泪流满面。
        她说我不过是一个人在KTV里扮演平凡女子的悲喜剧,而我们去KTV呢,是作乐寻欢,再多的歌,毕竟都是别人的。
       
        咖啡里的小野丽莎
       
        一个咖啡馆里播放的音乐通常能让人看出它的品位与档次,电影《卡萨布兰卡》有句经典的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咖啡馆,而她偏偏就走进了我的,很多人偏爱去某个咖啡馆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因为喜欢那里放的音乐。西单女孩如果
        北京的特咖啡馆里,雕刻时光算是一家,他的分店较多,最特别的是香山店,这家店偏爱放乡村音乐;后海的咖啡馆,更是数不胜数,从烟袋斜街一路走过去嗅到的都是咖啡与喃喃细语的混合味道,音乐隐隐约约在湖面上荡漾,走一段就变了一段风格,民谣、萨克斯、蓝调……三里屯的咖啡馆,总是没有三里屯的酒吧出名,这里更有时尚感一些,所以在三里屯听JAZZ似乎更为适合。
        有人评价小野丽莎的音乐最适合在咖啡馆里听,一杯醇香的蓝山咖啡,一本杜拉斯的《情人》,足以消磨一下午。记得年前小野丽莎在北京演唱会的舞台便是一个小小的咖啡馆,听着她的音乐,心可以慢慢静下来,不刻意,不张扬,像一阵风无声地拂过发梢,一朵花微微摇了摇,一片叶子落了下来。
        小野丽莎让更多的国人知道她并且喜欢上她,大都是因为电影《天下无贼》里那首插曲《玫瑰人生》,从而也知道了波萨诺瓦(Bossa NONA),这种自然柔和、带点慵懒、性感的异国情调。
        还记得左岸咖啡馆那首著名的广告曲“Ay Cosita Linda 可爱的你吗?如果没有听过,不妨来听下,在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为自己泡杯咖啡,让小野丽莎海风般清爽的声音,留下一个值得怀念的夏日记忆。
       
        开往春天的地铁
       
        如果北京地铁要选代言歌曲的话,我第一个投票的就是当年那部徐静蕾主演的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里的主题曲,甚至到现在,只要我坐地铁,听到地铁报站声下一站复兴门……”,我的脑子里就会响起这首歌的曲调。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清楚记得电影里的情节,一个整日在地铁中消磨时间的男人,苦于怎样鼓足勇气向妻子坦白自己失业的事实,而正处于七年之痒的妻子却对另一个男人有了微妙的感情。当我们在现实的城市中迷失了自己,地铁似乎成了北京的庇护所。
        每天,匆匆忙忙的都市人,他们通过地铁,扶着冰凉的栏杆,复杂的换乘,密不透风的贴身依靠,在这城市的地底穿行,从城市的一个角落,与擦肩而过目光交错的陌生人同车,再经过一段忽明忽暗的旅程,一阵阵轮轨碰撞声回荡在隧道里,带上耳机,好像通过了一个隔绝在外的世界,达到城市的另一个角落,终点,或者起点,繁扰的,也是孤独的,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犹如每一段人生,载着快乐和忧伤、梦想与希望,越过寒冬,开往春天。
        记得电影的结尾是在地铁站的茫茫人海中,妻子突然想起和丈夫刚到北京时的情景,两人满怀希望,地铁里的风吹动他们的头发。一切犹如一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