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幸福读后感第二篇:《幸福》读后感第三篇:幸福读后感第四篇:莫泊桑之《幸福》读后感第五篇:《低头幸福》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幸福读后感需幸福的源泉————读《幸福是什么》有感大连市第十九中学郭成龙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听起来好象挺难回答。田馥甄 还是要幸福
其实,不仅如此,即使自己真的经历了,有时也是未曾觉察。
幸福是美丽的,是默默无闻的,是悄无声息的,是人生中最短暂而又漫长的,最平凡又难忘的片段。
一缕和讯的春风拂过了一江春水,一声清脆的莺啼奏响一树蝉鸣,一杯清香的淡茶,一朵绽放的花,一个对故乡深爱又思念的夜里的回眸……每一个对幸福的美好的回忆,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中最精华的一个剪辑,却又都是那样的让人倍感幸福。
智者说,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浓缩着幸福,每天都笼罩在幸福的美丽的之中,只是你要珍惜。
在《幸福是什么》本书里,作者首先指出了幸福既非来自满足眼前的欲望,也不是无止境地追求长远目标。
他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1)忙碌奔波型:不能体会任何生活中当下的快乐,生活只为了目标实现的那一刻,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一旦成功后,幸福就随之出现;(2)享乐主义型:只看重眼前,满足当前的欲求,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
标也沉迷于过去,可以得到幸福;(3)虚无主义型:放弃现在和未来,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放弃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4)幸福型:认为眼前的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
那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泰勒?本沙哈尔告诉我们西方国家有关幸福的研究往往深度不够,而且所开出的药方也没有什么效果。
相反中国的古老哲学和智慧,所指出的方法其实很有效。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当中就告诉我们,“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一个人最幸福的人生源泉或者说基础是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要尊重人的生理、人的心理必然规律,无论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喜悦的一刻还是悲伤的一刻,无论是我们生命当中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他都是我们一个人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接受、接纳这样的一个现实。
那么根据你的研究,决定现代人是否幸福的元素是什么?:泰勒?本沙哈尔在本书阐述了幸福指数。
你知道世界上哪一些国家的人们是最幸福的吗?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像哥伦比亚、以列、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多米尼加共和国,都是属于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行列。
事实上,这些国家有的发生战争、有的很贫穷,有的国家犯罪率居高不下,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是全世界领先的,数一数二的。
可是,人们研究了上述最幸福的国家,然后发现了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非常重视一种人际的关系,我说的人际的关系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和所在的社区的关系,包括如何在企业内部处理好关系,也包括在学校内部如何打造一种良好的人际的关系。
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幸福的重要指标和保证。
其实中国古老的文化当中一直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以及社区参与精神的,比如说孔子他的哲学。
但不幸的是似乎这种集体主义在中国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那一种的个人主义。
我记得有一个四叶草的传说, 四叶草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带到大地上的, 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 而四片叶子分别代表着获得幸福的方法,谁能够读懂并摘下这四片叶子, 谁就拥有了幸福的人生。
读了《福的方法》之后,我想我读懂了这四片叶幸子的含义。
四叶草, 代表幸福的第一片绿叶, 便是爱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并学会爱护自己,就像广告中所言, 坚持每天都对自己好一点。
每天站在镜子前, 告诉自己, 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是最棒的。
幸福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爱自己积累而成的, 与其被自
己的自卑捆绑着, 不如学会去珍惜当前的自己,也唯有真正地从心底自己,我们才能摘下幸福的第一片叶子。
第二篇:《幸福》读后感《幸福》读后感威廉·施密德(德国)的《幸福》一书,读了三遍,总算感觉消化了它。
文字流畅,装帧精美,插图也很有味道。
第一遍,一口气读完,感觉有所触动,很多智慧与远古的一些智慧书相通,穿成了一条完整的珠链,自成体系。
但由于多年以来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和浏览所形成的习惯,想在自己脑中把内容过一遍,却有些茫然,阅读能力退化了——想起葛优说过的一句话:“不敢说看书,只是没事时看些句子。
现在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因此,觉得有必要再读一遍,第二遍,零零碎碎地看完,觉得每句话都有咀嚼回味的必要,与读过的儒释道犹太等经典相印证,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好再读第三遍。
第三遍先把目录看仔细了再看内容,纲举目张,总算能把全书说什么搞清楚了。
感受有三,一、古今中外道相同,但科技的、人心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二、出发点仍然是“空,落脚点在于意义——即关联,仍然是一种终极的东西;三、接受一切,自强不息,获得一种“开朗的镇定,即心安。
先讲感受一,即“古今中外道相同,但科技的、人心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
如对好运的认识,可遇而不可求,关键在于对好运的态度。
一个是封闭自己,拒绝一切好运及坏运,另一个是开放自己,“主动地关注、敏锐地感觉到并抓住有利时机,加之平时为迎接良机做足准备,并且“好运爱去欢迎它的地方,类似对待好运的方法,东西方古典智慧的意见是一致的,特别是这两年流行的一种说法,所谓心想事成的正能量,更是将这个发展到了极致。
作为对好运应对态度的补充,书中谈到了“好运虽然可以改善生活的外在条件,却会削弱我们内心改善生活的意志。
因此时间可能最终证明一次好运竟是厄运,而厄运或许倒是好运,与老子的“祸福相倚的智慧是一致的。
对快乐的认识也是一样的,“佳肴可口,连吃三份之后就感到难受了;美酒甘甜,快乐却不会随着杯数增加而增加,即行为经济学所说的边际效应递减。
包括对物质财富的认识、超验及信仰、人生的终极意义等等,与古人认识都是一致的。
说明:无论时代和地域,道依然是一样的。
但是“道可道,非恒道,经过了两三千年的演变,有些形式已经产生了变化,不是古代智人所说的“道了。
本书的一个突出之处就是指出了新时代人的一些变化,如“若是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