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看冯梦龙的婚恋观
作者:黄春枝
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2
        摘要:三言即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编纂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在进行编纂的同时,将内容与架构进行了修订,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出冯梦龙对于婚恋的观点。本文以三言为着入点,从文章中分析了冯梦龙的婚恋观。
        关键词:三言;冯梦龙;情史;婚恋观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在当时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以冯梦龙所创三言为首,更是当时的优秀文学代表作。冯梦龙成长于经济发展迅速的苏州,便在年轻时经常活跃于酒馆等娱乐之地,对于市民生活较熟悉。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比较高,因为当时酒楼、妓院等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加促使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及婚姻的思想。由于冯梦龙自小受儒家文化影响,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多为倡导将通俗小说的理念融人人们的思想中,因此在他所编纂的三言中,很好的将儒家思想与市民观念进行了结合,因此在文章中,
笔者立足于三言对冯梦龙的婚恋观进行了分析。
        一、当时环境下冯梦龙形成婚恋观的基础与特征
        人作为感性的动物,情欲是形成爱情的基本条件。在人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情欲的存在不只是一种本能的生理现象,更是在爱情发生时促使人追求爱情的核心情感,对于文人来说也并不例外。冯梦龙本身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冯梦龙经常流连于妓院等场所,由此便奠定了冯梦龙开放的恋爱观。在三言中,冯梦龙编纂了众多动人的爱情、婚恋故事,在抒发对爱情感叹的同时也批判了虚伪的礼教,正如其在《山歌》中所搜集的情歌,可以体会内容中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批判。其实冯梦龙认为情欲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在当时明代这种受礼教约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存在的价值也不过是为男人生育的工具而已,因此,多数婚外情变成为当时人们满足性欲的主要形式。对此冯梦龙在三言中也持赞许的态度,甚至是对于的行为了给予一定的包容。例如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朱重在见到王美娘时,还是情不自禁冒出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搂抱睡一夜,死也甘心。的想法。由此可见,在当时受礼教约束的封建社会中,情欲还是存在的,只是受到压制进而成为一种潜意识存在。
        冯梦龙觉得欲望是爱情的根基,但是只有欲望却不能称之为爱情,具有欲望的情是爱情,没有欲望的爱情也可称为爱情,甚至是更高深度的爱情。冯梦龙本身对于情欲选择的划分是十分明确的,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冯梦龙以朱重与王美娘的感情抒发了自身对于情欲和爱情的观点。风流首先是要在爱情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不懂爱情,不珍惜爱情,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从这一点上可以肯定冯梦龙看待爱情和欲望之间的分别,同时突出爱情在其中的主动性。
        冯梦龙的一生都纠缠于情,本人既有其作品男女主角的痴情,跟当时许多都有多爱情的痴缠,这些经历都导致冯梦龙本人对爱情产生了独到的见解。冯梦龙以生则愿同衾,死则愿同穴形容自己,并且大力倡导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提倡男女爱情平等。所以冯梦龙将《山歌》称为男女之间的私情之谱,同时着重抒发情真而不可废的观点。
        冯梦龙自身的婚恋观着重体现于市民生活当中,冯梦龙觉得不死于情者,将不死乎。由此可见其对于爱情的强烈信仰嘲。冯梦龙认为男女两性是神圣之事,尽管爱情与淫之间的界限很难区分,但是其仍然认为不能在爱情之间掺杂任何的不道德,所以,冯梦龙本身是厌恶无情之欲的,将喜新厌旧的纵欲之人与悍妒之妻均归为无情之人,相反却将动人的爱情故事赞颂为痴情之祖。
        二、三言中所体现的冯梦龙婚恋观
        在封建社会中,爱情对于当时的青年男女来说是十分难得的东西,在明代晚期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幸福的婚恋故事比较少见。而冯梦龙当时对于爱情的观点却是相反,他更加追求男女之间的自由婚恋,倡导人们反抗封建思想下的包办婚姻观念。例如在《崔待诏生死冤家》中描写,女主人公璩秀秀被父母送给郡王府,但是璩秀秀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趁失火之际,决然的与自己所爱的崔宁一起出逃,尽管后来被发现打死,但是璩秀秀的魂魄仍然追随崔宁,至死不渝。由此可见,在当时受封建礼教约束的社会,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爱情,其本身最大的推动力便是人的情欲。璩秀秀的故事恰恰印证了冯梦龙在三言中对传统包办婚姻观念的反抗,大胆提倡男女之间自由婚恋。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婚恋之间的门第等级观念十分推崇,然而在冯梦龙的三言中,却对此观点进行了反抗。例如在著名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女主人公杜十娘受李甲蒙蔽,受骗时才发现后悔已晚,最终怒沉百宝箱,落得人死财空的下场。在故事中,杜十娘用自己的死抒发了对李甲等人的蔑视,同时也保卫了自己的尊严,对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强烈的反抗。冯梦龙以杜十娘出众的魄力表示了对封建等级阶级观念的反抗,发人深省。
        三言中,冯梦龙也着重描写了对爱情的执着,通过三言中相关爱情故事的描写,强烈抒发了当时市民生活中对于爱情的执着,同时也充分反映出了在当时传统封建社会影响下,人们的婚恋观的变化。在明代晚期是抒发感情的是鼎盛时期,当时众多文学家均认为爱情对于人的行为具有很强烈的推动力。正所谓世界中其他物质皆为虚幻,唯有爱情是真实的。世间万物在其生存的过程中均以情为基础,就连帝王也不例外,由此可见爱情是关乎情理的。人们对于爱情的推崇已经逐渐与人们的生活进行融合,其实对于爱情本身来说是关乎人们生存的最为宝贵的事情,同时也为当时众多文学家所提倡。而冯梦龙在编纂三言的过程中,真是因为受其影响,将市民生活中体会爱情至上的理念与作品进行充分的结合,将其中最为感人的爱情故事进行宣扬,从而体现了冯梦龙自身爱情至上的开放婚恋观。
        冯梦龙在编纂三言的过程中创作了众多忠贞爱情、婚姻的故事,认为这是人在生活中最能够体现人性的行为,例如商贾的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其工作性能与其爱情具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见其爱情故事的特殊性。
        受传统的封建礼教影响,已婚的女人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的婚姻观念,哪怕是改嫁的女人也会受到世人的指责。在明朝晚期,倡导妇女遵守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竖立贞节牌坊等行
为更加促使了当时妇女的反抗。但是当时以冯梦龙为主的一些文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力的批判,反抗传统封建礼教下妇女过分的贞洁行为。
        首先,冯梦龙在人性的基础上,反对已婚的女人遵守贞洁的行为,从《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文中便可体会。文章中对于多次失贞的王三巧,冯梦龙在处理的过程中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手法。同时在冯梦龙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可进行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冯梦龙本身对盲目恪守贞洁的行为是极为反对的。其次,冯梦龙在看待已婚女人的贞洁一事时,是采取了一定的辩证思想的。也就是对于以爱情为基础、并且为了保护爱情而恪守节操是现象他是采取称赞的态度的。例如在《警世通言》第22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文中,女主人公刘宜春的丈夫因其女儿去世造成残疾,而其父母却将其丈夫抛弃,刘宜春毅然决然的决定寻他的丈夫,当她听到丈夫已经去世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立志终身守节不再嫁。冯梦龙在对其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十分细腻的手法,将痴于爱情的刘宜春描写的惟妙惟肖,能够让人体会到其对丈夫矢志不渝的爱情,让人钦佩。对于守节方面来说,如果失去了爱情的守节,也只是失去灵魂的躯体而已,是灭绝人性的教条。相反,守节与爱情相融合,人为了感情守节,便使其爱情更加生动,感人至深。
        从以上对于贞洁观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冯梦龙的婚恋观,冯梦龙本身并不提倡已婚妇女恪守贞洁,即使要守节,也要在爱情的基础上守节。从这一点来看冯梦龙的婚恋观还是具有一定人情味的。人们通过对三言等文学作品的阅读,进而体会冯梦龙人性化的婚恋观,能够进一步激发人们本身对于爱情的憧憬,唤醒在封建思想下被压抑的情欲,正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卓文君大胆追求自己真爱的行为,也受到冯梦龙的极力赞赏。另外,为了内心中对另一半的爱情而恪守贞洁,更加值得赞赏。冯梦龙对于婚恋观的后这一点见解其实质还是爱情,没有爱情而一味恪守贞洁不值得被提倡的原因是为了激发出人本身的情欲;心里友情而守节,值得提倡的原因为了维护人心里那一份真情,能够激发出更多人心里对于爱情的憧憬。总而言之,任何事情要以感情为衡量基础,激发出情在社会中的作用。相反,一味用没有人情味的教条进行约束,反而会泯灭社会中的情,使社会失去灵魂。
        冯梦龙在三言牵手观姻中还主要表现了对负心人的指责,不知识冯梦龙,众多文学家在其文学作品众多都侧重描写了对负心人的指责。在三言中的《王娇銮百年长恨》一文中,周延章在回家探父时,瞒着妻子王娇銮另娶新欢,造成王娇銮悬梁自尽的下场,然而故事的男主人公周延章也并没有得到好下场。冯梦龙通过《王娇銮百年长恨》一文中对于王娇銮悲惨遭遇的描述,不仅反射出当时封建社会中对于女子的不公平待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冯梦龙其
自身对于爱情中的负心人是持批判态度的,同时也反映出冯梦龙对于女子在爱情中对于公平地位的推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冯梦龙作为明朝晚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在其代表作品三言各个爱情故事中,不难可以看出冯梦龙本身的婚恋观。文章中笔者立足于三言这个文学作品本身,从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反抗、封建社会门第等级思想的反抗、封建社会女子盲目贞操观念的反抗以及对封建社会负心人的反抗等方面对冯梦龙的婚恋观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到即使冯梦龙在当时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仍然具有与封建社会不同的开明的婚恋观,由此可以体现冯梦龙本身的真性情,以及对于爱情的推崇。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