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主人公复仇的心态
作者:曹嘉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5
        要:《沉沦》是郁达夫于1921年发表的自叙传小说。本稿的目的是探讨《沉沦》中主人公复仇的心态。《沉沦》中的主人公多次喊出复仇两个字,本稿通过分析主人公对日本学生的复仇心态,对长兄的复仇心态,以及对侍女的复仇心态,结果表明:作为20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的主人公,内心中充满着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青年人对封建礼教的痛恨,以及青春期对性的苦闷,在这三重压力下,造成了自己的沉沦,最终走向死亡。
        关键词:郁达夫《沉沦》;主人公;复仇心态
        作者简介:曹嘉伟(1996-),男,山西晋中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本科三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引言:
        郁達夫(1896-1945)是中国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自叙传小说《沉沦》于1921年出版。这篇小说反映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备受欺侮,精神上异常苦闷、深受压抑的情形,表现了主人公反抗虚伪的封建礼教以及期待祖国富强的赤子之心。
        关于小说《沉沦》,前期研究的范围较为广泛。例如,杨庆鹏(2007),王兆胜(2007),孟松(2011)这几位学者分别对《沉沦》的创作动机,思想意义,主人公性格分析和心理分析这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着眼于郁达夫及主人公性的苦闷与弱国子民的悲哀。
        但是,笔者在研读这部小说时,发现主人公多次喊出复仇两个字。那么,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复仇心态?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稿以小说《沉沦》以及电影《郁达夫传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复仇心态。
        本稿首先考察主人公对日本学生的复仇心态,其次分析主人公对长兄的复仇心态,最后探讨主人公对侍女的复仇心态。
        一、对日本学生的复仇心态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第二部分写道: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这是主人公第一次喊出复仇。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呢?小说中提到,下课后,日本学生们互相说笑着,却不与主人公讲话。而他内心非常渴望与日本学生进行交往,但是由于自卑的情绪作怪,使其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这种孤僻的举动以及满面的愁容也使想与之交往的日本学生敬而远之。这样一来,主人公内心的自卑情绪变为了对日本学生的仇恨。
        “复仇难道仅因为此吗?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而已。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力衰微,内忧外患,而日本已经基本完成了明治维新,国家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主人公作为一个从弱国到强国求学的留学生,自然会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况且1895年中日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及澎湖列岛,将其视作日本的领土,对百姓实行奴化政策。日本人从心底里看不起中国人,对中国人使用极其卑贱的称呼——“支那人。在电影《郁达夫传奇》中,青年郁达夫在户外背书时,被醉酒的浪人叫做支那人。《沉沦》是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自然,
日本人歧视郁达夫的事情同样也发生在主人公的身上。
        主人公这里说的复仇,是指不仅要复自己的私仇,更要复国仇。
        二、对长兄的复仇心态
        主人公与长兄的矛盾,小说中并未过多提及。只是说:他因为想复他长兄的仇,所以就把所学的医科丢弃了,改入文科里去。
        主人公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于是长兄如父,他的长兄便成为了一家之主。在旧中国,一家之主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他是被他的长兄带到日本的,他的生活费是长兄给的,他必须听从长兄的话。小说中写道他考入预科的时候,本来填的是文科,后来将在预科卒业的时候,他的长兄定要他改到医科去,他当时亦没有什么主见,就听了他长兄的话把文科改了。在封建家长制下,他不能有一点自己的主见。所以一旦他长大了,想要突破这一制度的时候,他和他的长兄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这里的复仇,也绝不单指主人公对长兄的仇恨。而是作为留学生的主人公在开眼看世界之后,对封建礼教的痛恨和仇视。
        三、对侍女的复仇心态
        《沉沦》的第七部分写道:狗才!俗物!你们都敢来欺侮我么?复仇复仇,我总要复你们的仇。世间哪里有真心的女子!那侍女的负心东西,你竟敢把我丢了么?……”这是主人公最后一次喊出复仇
        这一次,主人公来到了风月场所,因为自己的侍女去招待隔壁的客人,他受到了冷遇。他当时正值青春期,对异性的倾慕以及性的渴望,让他苦闷不已。在此之前,主人公靠着自慰来缓解内心的苦闷,但经过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最终走向沉沦。
        这一次的复仇,是他在心灵极度脆弱的时候喊出的,连风月场所的女子对他都不屑一顾,这严重地伤害到了他。这次的复仇,不仅是对侍女的复仇,更是对沉沦之后的自己的复仇。于是,在小说的最后,主人公选择了投海自杀。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复仇心态是非常复杂的。正处于风华正茂时期的他,理应积极地与人交往,但由于国家的衰弱,封建的束缚,使其无法正常地与同学
及异性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他内心极度渴望国家能够富强,民族能够独立,让他可以在异国挺起腰板,堂堂正正地与人交往。但是,这在当时困难的。
        主人公的内心中充满着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青年人对封建礼教的痛恨以及青春期对性的苦闷,在这三重压力下,造成了自己的沉沦,最终走向死亡。
        参考文献:
        [1]杨庆鹏.郁达夫《沉沦》主人公悲剧心理学解读[J].电影文学爱上负心的人 200711月上半月.
        [2]孟松.论郁达夫性的苦闷与《沉沦》的创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月第31卷第5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