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还是会韦礼安列传卷七十二》“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舍。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塾、郡学、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D.“坟籍”,记录有关丧葬礼仪的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高声大气,伸拳振臂,举止粗鄙,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2)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
【答案】
1.C
2.D
3.B
4.(1)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
(2)(徐遵明)读书不止,常有不同的见识,众儒者佩服他的学识渊博。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原句: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这两句必须断开,排除B项;“折中”是一个词,不能断开,排除D项;“并所须调度”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坟籍”是指古代典籍,不是“记录有关丧葬礼仪的著作”。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
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错,原文中“万门千户,所宜访询”并非主管。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大盛,大增;为,功劳;...也,判断句。息,止;异闻,不同的见识;服,佩服;广博,学识渊博。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李兴业年少年时非常正直,专心求学,背着书去求学,不怕辛苦。深思经书中的章节句子,喜欢浏览看奇闻异说。稍大一些以徐遵明为师。当时有渔阳人鲜于灵馥也聚徒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录尚少。业兴于是到灵馥的学校中去,与其他求学的人一样。灵馥于是说:“李生你长久跟随徐遵明学习,收获了什么?”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中大义问灵馥,灵馥无法回答。于是业兴整理衣服而起说:“遵明弟子正像我这样!”于是扬长而归。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
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尤其擅长算术历法。李业兴虽然贫寒地位低下,却一直骄矜自负,如果别人对他礼待不周,即使权贵之人,他也不因此低头屈服。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由于朝廷施用的赵的《元始历》节气少算而后于天时,延昌年间,李业兴编写了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奏请推行新历。
  魏都刚迁到邺城时,起部郎中辛术启奏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是博学大儒,有广博的知
识,营造房屋这样的事,应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请求皇上让我到他那里去,展阅图籍记录文字,考核审定正确与错误的地方,检验古今文字,择其中确定规模制度,召集画工连同所需要的一起安排,详细地设计新图,申奏皇上裁决。臣希望开始营造的时候,百事顺利。”皇帝下诏,同意这个意见。
  李业兴爱好古代典籍,收集不停,亲手修补整治,他家里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而他则读书不止,常有不同的见识,众儒者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李业兴性格豪爽侠义,重义气。别人遇到急难,委身投奔他,便能得到他的收留和藏匿。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以至于怒形于,横加诅骂。性情又很急躁偏狭,以至于论辩的时候,高声粗语,伸拳振臂,没有儒者风度。当时的人因这一点,厌恶他。至于他学术的精深微妙,当时无人能赶得上。
他的儿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崇祖的弟弟遵祖,太昌年间,李业兴把大儿子的爵位传给了他。齐建国,归降了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