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的创业感悟:娃哈哈的创业成功之路
宗庆后的创业感悟:娃哈哈的创业成功之路
娃哈哈是靠借款14万元办棒冰生产厂起家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饮料企业。我今天主要想谈三个方面:首先是回顾一下我这18年来发展的几个关键进程;其次,再谈几点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体会;最后想谈一下企业实际操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北大学子们提出的更多好建议,使娃哈哈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18年来的关键历史进程回顾
我想我们这18年来走的第一步路,应该是靠“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掘到的第一桶金完成了初步的积累。我们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对子女的偏爱造成小孩子偏食,偏食又造成了营养不良,当时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请专家们开发了一个让小孩子开胃、增加营养的产品,就是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个产品确实有效果,消费者花5块钱就解决了小孩子不愿意吃饭的问题,所以很快就一炮走红了,让我们掘得了第一桶金。中国娃娃恭喜发财
第二步,我们靠“小鱼吃大鱼”奠定了娃哈哈的发展基础。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开发出来后,当时产品供不应求,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有一百来人,产量很小,所以我认为如果不尽快地扩大规模、市场的话,那么前期所做的努力就会被后来的跟进者挤掉。但是当时因为我们的
企业比较小,又是计划经济时期,要征地造厂房不一定能得到批准,即使能被批准也得花两三年时间,那么等这两三年过去,我们的市场也丢掉了。于是当时我们花8 000多万元兼并了一家国营罐头厂,当时这个罐头厂已经是负债累累,发不出工资了,我们花8 000万得到了它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但也收了工厂1 500多名工人和600多名退休工人,按照当时的情况感觉不是很划算,而且在当时也造成很大的风波。因为那时兼并还没有成为一个惯例,报纸上的宣传是“集体弄堂小厂兼并了国有大厂”,刚好那时又在搞反和平演变,社会上一部分舆论就说我们在瓦解国有经济。但是兼并后,我们花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它扭亏为盈了,逐步扭转了社会影响,同时又发展了新产品,使娃哈哈第二年的销售额翻了两番,应该说这奠定了我们从小企业走到大企业的一个基础。
第三步,我想应该是在1996年时吸引外资。当时我们的企业规模大概是10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大概是两亿元,在当时国内的企业当中,我们的企业效益应该算是佼佼者了。但当时我们看到国家开始改革开放了,国外一些大企业都进入了中国的市场,靠我们自己去发展当然也可以,但是速度会比较慢,可能也抵挡不住外来企业的竞争,所以我们决定跟外资企业合作。我们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达能集团,当时它在世界饮料行业位居第六位,通过和达能合资,我们一下子引进外资4 000多万美金。这4 000多万美金一到位,我们就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当时也有人说,娃哈哈这么能赚钱的企业去跟人家合资,这就是给人家送钱。实际上我
感觉,这一步我们走得还是很对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96年时娃哈哈的规模跟乐百氏基本上差不多,
大家都是十亿左右,但是我们引进外资以后,短短两年时间就把它甩到后面去了,后来我们也一直发展得比较快。
第四步,应该是从对口支援涪陵开始,在全国进行了扩张,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27个省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分公司。到涪陵投资是娃哈哈向外扩张的第一步,当时我们的干部对此持反对意见,地方政府也感觉有风险,我们所有的员工也不同意。涪陵的条件确实太差,而且观念落后,西部地区政府管得也比较死。当时我们提出了“移民经费与移民任务总承包”的改革方案,即我公司与当地政府各出资4 000万元(当地政府有4 000万的移民资金),由我们自主经营,三年之内保证盈利8 000万,少了由我们赔,但是政府不要参与管理。结果我们在涪陵地区投资的第一步也打响了,在三年之内我们超额完成了利润任务,同时还安排了1 000多名移民就业。应该说在三峡库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一面红旗,已经得到了两次表彰。
第五步,我认为是开发非常可乐。我感觉中国企业在跟国外企业竞争的时候,自卑感太强,总感觉我们什么都不如人家,什么都不敢跟人家竞争,都说狼来了,好像是要把自己吃掉一样。当时“二乐”在我们饮料行业中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之前我们有很多的饮料企业打出中国可乐,号召民族企业去跟“二乐”抗争,但后来都失败了。当时我想娃哈哈的实力已经比较雄厚,后来又经过仔细的市场分析,认为娃哈哈完全有能力去和国外企业竞争,所以我们推出了非常可
乐。当时大家都认为非常可乐好像是“非死不可,非常可笑”,但实际上是因为不了解我们决策的内情。当时我们进行市场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二乐”的市场主要还在一级市场,二三级市场渗透得不够,而在二三级市场娃哈哈的品牌知名度比它们更高,可以说在农村家家户户都知道娃哈哈,但却不一定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第二,我们在二三级市场有很强势的销售网络,成本比“二乐”低,效率比它们高,所以我们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经过严谨的市场分析后,我们义无反顾地推出了非常可乐。当然我的运气也比较好,非常可乐推出来后,国人的民族精神一下子被唤起来了,所以非常可乐当时推广得比较成功,实际上也从整体上提升了我们企业形象的档次和企业影响力,这一点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确实是非常有利的。
第六步,应该是进军童装行业。这个实际上在理论界也好、业内也好,争议是比较大的。这两年由于社会上有很多企业搞多元化经营失败了,大家就把多元化经营看成了洪水猛兽,认为是一搞就死。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搞多元化经营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机会、实力和能力去搞,有没有需要去搞。比方说我搞童装多元化经营,就是因为首先我认为童装行业还没有比较强势的领头品牌,我认为到这个行业去发展还是有机会的。毕竟中国的少年儿童有几亿人,这是很大的一个市场。第二,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搞。中国尽管不是服装强国,但却是一个服装大国,前者主要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但在生产技术上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娃哈哈在饮料行业做大做强了,也有了资金优势,招聘人才也很容易,那再进入一个新行业我认为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进入了童装行业,实际上我也在尝试走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步,因为我认为企业要做强、做大,到最后还是需要多元化经营。同时我觉得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现在也碰到了瓶颈。为什么呢?我认为:第一,中国的广大农民收入还不高,消费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按照中国的饮食习惯,喝饮料主要为解渴,不像外国人吃饭也要喝饮料,回到家里也喝饮料。国内饮料的人均消费才几十公斤,国外的人均消费是几百公斤,要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需要花一点儿功夫。如果我现在跟国外企业恶性竞争,把它吃掉也有可能,但我认为会降低自己的利润,要花很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把整个饮料行业都搞砸了,毕竟我们现在是中国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对整个行业要负责任。所以我认为在有能力的时候,可以进入一下其他行业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娃哈哈发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这十几年来我们一直保持比较健康的发展,这当中我有几点休会。
第一,不为名,要为利。
我认为做企业应该是“不为名,要为利”。企业不应为外界的舆论所左右,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决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追逐利润始终是企业的内在动力。如果企业不赚钱,就不可能承担社会责任;赚了钱才能缴纳国家的税收、安排就业,才能去创新、去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