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血勲4*t究
师范类大学素描静物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全因素素描与精微素描融合教学
□欧阳石乾
摘要:该文从国内的基础素描静物教学现状出发,结合目前师范类大学素描静物教学的特点,探寻静物素描基础教学的新思路—
—全因素素描与精微素描融合教学,尝试新的静物素描基础教学方式;同时,阐述全因素素描与精微素描的定义和思路,以及开展融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总结融合教学取得的一些新成果。
关键词:师范类大学素描静物基础教学全因素素描精微素描素描融合教学
一、融合教学背景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倾向于选择全因素素描或精微素描表现形式作为静物素描基础类教学的内容。全因素素描形式千差万别,造型类专业静物素描主要倾向于以全因素素描为表现手段;精微素描的形式多种多样,
设计类静物素描更倾向于精微素描的表现形式。从全国的素描静物基础教学课程看,较少存在融合式的静物素描教学形式。专业院校不开展融合式素描教学 有其特殊性,即静物素描是一种长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大学静物素描的学习在学生一生的学习中只占有较少的一部分时间。另外,不论是全因素素描还是精微素描,都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练习与实践,才能有所收获。精微素描对于以后从事设计专业的学生能起到观察、表现等基础能力的提升作用。与全因素素描相比,精微素描这种精微的观察和表现形式更适合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严谨地观察与表现设计作品。目前基于这样的事实背景,积极探索这两种素描教学融合的高校较少。但是对于师范类大学的艺术生而言,这样的融合式教学能够使其更好地认识静物素描的内涵,加深其对静物素描基础的认识,使其掌握多种素描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其毕业以后从事教学类的工作,丰富教学内容,显示融合教学特有的优势。
二、全因素素描与精微素描
素描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东方和西方、文艺复兴之前与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与现代,素描的表现手法与表现形式千差万别。素描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魅力,正如喻红所言:“素描没有华丽的彩,没有太复杂的观念,它是一种最朴素的绘画形式,朴素到仅仅几根线条,几片明暗就把画者的智慧和功底毫无遮拦地呈现出来。”1
素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素描是西方艺术家凭有限的平面黑白造型手段从事的画面创造,狭义的素描是一种专业基础训练、一种习作。文章所论的全因素素描可以归纳为狭义的素描。
全因素素描又称光影素描,是素描教学体系的重要分支,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从法国、苏联等国家引入的。全因素素描以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形成的明暗五大调子为理性科学法则,注重对客观物体明暗、光影、质感、体感、量感、空间感、结构的表现。这种素描教学很好地体现在部分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教学作品中。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静物素描教学虽然表现形式各有区别,但都离不开这一素描教学体系。
精微素描是近几年被提出的新名词。精微素描课程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苏海江和他的教学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在原有素描教学的内容、方法的基础上作了新的调整,形成的一种新的素描认知方法论和表达方法。精微素描作为基础课,重新思考了基础课程的价值、作用以及怎样为学生打下基础。精微素描开启了高等美术院校素描基础教学实践的新方向,削弱了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突破了素描教学长期以来的单一模式,把“写实”看作一种讲述方式,用精微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调娓娓道来地讲述创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
静物乐团全因素素描和精微素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全因素素描侧重“全因素”,精微素描侧重“精微”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素描方向,也就形成了不一样的作品形式。二者在培养学生的 艺术表现力与观察能力方面也有所区别。对比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学生的静物全因素素描作品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学生的静物精微素描作品,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两种素描的区别一一全因素素描静物更倾向于表现光影、质感、体感、量感、空间感;精微素描静物更侧重表现质感、量感、体积感,尤其侧重对质感的表现,
重在“精微”这两种素描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都注重对质感、体感、结构的表现,但又有各自强调的一面。精微素描静物更强调刻画物体的细节,强调“精微”;全因素素描静物更强调物体的现场生动感。基于这两种素描形式本 身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就有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开展融合教学的着眼点。
三、静物全因素素描教学与静物精微素描融合教学思路
无论是精微素描还是全因素素描,都是艺术家表现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都是一种“写实技术”写实技术的基础能力训练可以被视为一项“技艺”,但更有趣的是,人们可以把它视为单纯、朴实、讲究方法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而不必把它视为大而无当的概念。因为与空洞的抽象概念相比,更有效而有趣的是活学活用,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创新,游戏化的素描练习可以成为爱艺术、学艺术、用艺术、享受艺术最好的理由C2O 精微素描和全因素素描两种素描形式都是静物基础教学的
142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
表现形式,全因素素描主要被作为造型学科的基础素描教学,精微素描主要被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素描教学。全因素素描教学已经有七十余年的教学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喻红的《大卫》杨飞云、喻红、刘小东等都是在这一教学体系里成长 起来的优秀艺术家。精微素描虽然是近年来兴起的,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精微素描优秀作品在全国多个省市巡展,赢得了众多欣赏者的肯定。这足以证明两种素描教学都有各自突出的优势。
师范类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融合式素描教学可以使学生熟悉精微素描的表现方法,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未接触过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其次,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将在全因素素描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于素描表现形式的认知。最后,融合式教学开创了两种素描表现形式结合的新方向。
四、全因素静物素描教学与精微静物素描融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鉴于精微素描和全因素素描两种基础静物素描的优势,在为期一个月的静物基础素描教学中,笔者首先安排半个月的时间开展精微静物素描教学,先通过课件详细讲解全因素素描与精微素描的区别,然后再作精微静物示范作品一幅,边画边逐步讲解静物精微素描的具体作画方法。示范完毕后,笔者让学生寻自己喜欢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小物品,按照课件讲授的精微素描的作画方法绘制一张静物精微素描习作,理解静物精微素描的绘制核心。通过作业的具体进展情况,笔者随时解决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只接受过全因素素描的训练,因此进行精微素描实践时需要特别明确精微素描的要义,
这时作品示范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选择物品的阶段,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具有民族特的物品,如侗族的头饰、面具以及一些弘扬民族精神的书包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静物素描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作品示范、讲解与练习,从习作作品看,学生对于静物精微素描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实践上也有了明确的操作方向。
在接下里的半个月时间内,学生将调整思路,进行全因素素描静物练习。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先以PPT课件的形式分析全因素素描静物与精微素描静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侧重讲解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不同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开展这两种教学的意义,使学生明确静物全因素素描的表现方向一一不仅需要继续 发挥精微素描的主要优势,而且要将其贴切地融入全因素素描。在学生明确了精微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各自优势后,在全因素素描教学中摆放的静物与在精微素描中摆放的静物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区别。女P,在联系方面,可以摆放一些精微静物素描使用过的静物,但又要有明确的主题性、可画性,从空间、光线、质感、体感、量感、大小、方圆等方面全方位地考虑静物的摆放。摆放妥当的静物既要能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又要能调动学生作画的积极性。
在静物摆放完毕后,笔者和学生一起,作融合式教学示范作品一张。笔者每画完一个步骤,都让学生再跟进一个步骤。首先是构图,静物全因素素描构图与静物精微素描构图有较大的区别。静物全因素素描除了描绘静物本身,还需要细致地考虑静物周围的环境和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些因素会对整个画面的主题、黑白灰构成、画面明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静物精微素描更多地倾向于表现静物本身,静物
背景基本以中国画留白的形式存在。其次是铺大的画面黑白灰和明暗效果。静物全因素素描会铺满整个画面的黑白灰、明暗,且物体与物体之间会不断地相互影响,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改画面。静物精微 素描一般只有一个物体,相对于白的背景,一般铺一层有底基本就能拉开画面的黑白灰。明暗也一般以平光为主,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再次是静物精微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结合的关键点。这一步需要在整个画面黑白灰较为明确的前提下,将静物精微素描的精细刻画手法应用到全因素素描中。故这一步将安排更长的时间,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观察静物,完善细节。另外,学生还需要关注全因素素描的要素,如空间、体积、结构、量感、黑白灰、光感等。这一步也是整个融合式作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最后,集体点评,以教师作品为参照,学生调整画面,要求作品主题明确、气氛把握得当、画面美观大气。对于整个静物素描习作示范,教师需要边画边讲解,逐步落实融合式教学理论,完善静物全因素素描与静物精微素描融合的作画步骤,使学生能更加了解整张习作的作画过程,更好地表现最终的画面效果。
五、全因素素描教学与精微素描融合教学效果总结
全因素素描与精微素描融合教学首先激发了学生的作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其次,静物精微素描训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对质感、细节的认知与表现,以及对于一些特定的素描工具的认识。学生主要集中精力解决细节的深入程度和质感的表现,可以在这些方面获得独特的认知,对于精微素描的作画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次,通过教师对静物全因素素描与静物精微素描的对照讲解,学生增强了对于全
因素素描的空间、体积以及静物素描的艺术性认识。最后,通过融合两种素描的表现形式的习作练习,学生了解了精微素描和全因素素描习作各自的审美标准、作画程序,以及各自的突出优势,对精致素描和全因 素素描有了更加客观、深入的体会与认知,开阔了艺术视野。通过融合式的习作练习,学生提升了基础作画能力,拓展了静物素描的表现形式,将来在进行更高难度的素描习作训练时,可选择的素描创作形式将更加丰富。融合素描教学对于师范类大学素描静物习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能够使学生在素描理论与实践上拓展自己的专业认知,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开展自己的静物素描教学。
参考文献:
[1喻红.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课程一喻红的素描课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1.
[2]袁元.素描教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04.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王雨晴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