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CITY OF SPRINGS Special Issue
专刊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77CITY OF SPRINGS 徒骇河是济阳县的第二大河流,这条古老的河流为沿岸人们的生存提供了一方宝地,也是民间艺术重要发祥地。济阳县东北,徒骇河畔有个不大的镇子——仁凤镇,这里是济阳鼓子秧歌重要孕育地之一。济阳鼓子秧歌这种农民闲暇时自娱自乐、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从这里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伴随鼓子秧歌一起走上国际舞台的还有姚大新。
1993年,济阳鼓子秧歌队赴西欧演出,这是姚大新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更是鼓子秧歌第一次走出国门。演出的首站是德国尤特森市。在这里,姚大新和队友们用粗犷豪放的秧歌表演,征服了德国观众。演出第二天该市的报纸登载了大篇幅关于演出的文章和照片,一家报纸评论道:“一个神秘的国家,一个神秘的艺术团,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虽然这是姚大新和他的秧歌队友们第一次走出国门,但在此之前,他们早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1991年9月,在济南举办的“世界旅游日”开幕式上,姚大新和队友们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表演了鼓子秧歌,这个由一农民组成的秧歌队甫一亮相,就受到众多“老外”们的追捧。
追捧的不止老外,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济阳鼓子秧歌在国内同样反响热烈。1995年潍坊春晚、1996年枣庄春晚舞台上,姚大林和队友的表演好评如潮,随后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气势不小的济阳鼓子秧歌风潮;从2005年开始,姚大新带领秧歌队先后参加了全国民间舞蹈比赛、山东文博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民间艺术舞蹈大赛、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等,并多次获奖。
济阳鼓子秧歌每到一地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这让姚大新心中产生了震撼:“原本以为这个我们农民自己跳着玩的东西,没想到这么受欢迎”。
鼓子秧歌原本是徒骇河畔农人们农闲时自我娱乐的民间活动。济阳鼓子秧歌历史渊源久远,早在商周时期,生活在鲁北平原上的先民们,每逢丰收之后,便会情不自禁的拿起耕作收种的杈耙、棍棒等劳动工具,一边撞击敲打、一边手舞足蹈起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比较原始的鼓子秧歌。到了明清时期,济阳鼓子秧歌普及开来,这个古老又有特的民间艺术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祭天、增加节日氛围的活动一代代流传下来。“每到农忙完了,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村里人扶老携幼齐齐上阵参加表演。秧歌演员们穿上鲜艳的衣服,敲锣打鼓,走东串西,入村进城,村庄之间互相串演,十分热闹。”不过,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济阳鼓子秧歌一度沉寂下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姚大新的父亲姚书林先生和村里几位老人又把鼓子秧歌复兴起来。受父亲的影响,姚大新自小对鼓子秧歌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开始是跟我三大爷学,学的时候,每一个细微动作表达的内涵、要求、眼神、位置都必须仔细学、反复地练……”姚大新从最基础的棒开始。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他不仅“棒”学得非常到位,鼓子
秧歌中最难的“伞”“鼓”也练得炉火纯青,逐渐成了秧歌队的“头伞”。有专家现场观看姚大新表演后,从表演的动作到表情都给予他高度评价,说姚大新把自己全部融入到鼓子秧歌之中,表演才会入木三分,演出了鼓子秧歌的灵魂和内涵。2007年济阳鼓子秧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姚大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姚大新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模范传承人……“我现在除了各地演出,也教很多学生跳鼓子秧歌,我女儿、侄子现在也是鼓子秧歌老师。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丢了,得把它一代代传下去……”他说。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久远之河